APP下载

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和行为的影响分析

2020-05-15

关键词:初产妇产妇新生儿

陶 燕

(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产科,江苏 苏州 215500)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对初产妇应用常规护理方案,难以保证产妇的产后恢复[1]。所以在进行实际工作中还应当做好产妇的床旁护理,这样才能保证产妇的心理状态,并培养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以改善护理效果[2]。本次研究,探究将母婴床旁护理应用于初产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数据库中选择时间段2017年4月~2018年6月间收入的所有初产妇的一般资料,选出其中符合本次实验要求的初产妇84例,纳入研究开展实验,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2)。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对照组中产妇年龄区间介于21~30岁间,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5.4±2.6)岁;实验组中产妇年龄区间介于20~31岁间,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3.9±3.9)岁。所有产妇在入院时未见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均为健康初产妇。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且所有产妇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产妇的个体化信息差异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在对产妇进行护理时,应当根据产妇的具体状况为其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包括产妇的营养护理和并发症风险护理,保证产妇的健康。

实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加用母婴床旁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在产妇分娩前,护理人员应当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和心理状态安抚操作,告知产妇医院近年来的成功案例,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由正在康复中的初产妇前来为产妇介绍经验,这样能够帮助产妇建立良好的分娩信心。护理人员在产妇病房床旁,对产妇进行相应的心理状态评估,与产妇积极沟通,提高产妇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这种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告知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对产妇讲解新生儿在分娩完成后的各种基础护理操作,使产妇在触摸和喂养新生儿时能保持正确的姿势,可以采用人偶演示的方式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产妇提高认知,达到床旁教育的目的。

在产妇分娩期间,由于产程时间较长,并且产妇的痛苦较大,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全程陪同产妇,根据产妇的需求做好相应的体位变化,协助产妇进行拉梅兹呼吸减痛法,必要时也可以播放音乐来转移产妇的注意力,降低产妇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应当用积极的语言鼓励产妇配合分娩操作的开展,尽可能降低产妇的产程时间,缓解产妇痛苦。

在产妇分娩完成后,立即实施早吸吮、早接触。护理人员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告知产妇新生儿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在产妇与婴儿共同休息时,护理人员可以指导产妇对婴儿进行抚触或智护训练,并在病房内播放相对舒缓且轻柔的音乐,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护理人员对产妇的喂奶方式进行一对一指导,指导产妇进行自行喂养,做好乳房护理,促进母乳分泌。

在产妇分娩完成后,医务人员应当对产妇的具体状况进行观察,了解产妇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必要时需要对产妇进行相应的产后应急护理,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对产妇机体造成的影响。而在产妇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当与产妇进行相应的微信添加,或要求产妇关注微信公众号,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做好产妇的失误后随访护理,以保证产妇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接受相应的护理操作,进一步达到床旁护理的效果。

1.3 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中自主制定的心理状态调查表和护理能力调查表,对产妇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技巧进行调查,护理技巧中主要包括自我护理技巧和新生儿护理技巧,所有评分标准均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说明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各项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19.0开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中涉及到的各项评分数据和产妇的年龄资料等数据则应用(±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数据采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在完成护理后,其自我护理能力和新生儿护理能力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并且实验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来说也有更高的评分数据,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比(±s)

组别 心理状态评分 自我护理评分 新生儿护理评分对照组(n=34) 73.9±5.6 67.4±5.3 71.7±5.2实验组(n=34) 90.1±6.2 89.8±4.9 91.3±5.8

3 讨 论

初产妇在临床上属于一个较为特殊的分娩群体,这类群体在进行分娩时都缺乏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的经验。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多数产妇在分娩后都不能开展相应的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工作,影响自我康复,并有可能导致各种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3]。除此之外,由于初产妇初为人母,在分娩后可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波动状况,所以在进行这类产妇的护理时,研究人员应当予以重视,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对其认知行为和护理技能进行培养,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4]。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案,这种护理方案能够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使患者对自我护理理知识有相应的了解[5]。并且心理护理还能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从而使产妇在分娩完成后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对于产妇的术后康复和新生儿恢复有积极意义[6]。

综上所述,在对初产妇进行产后护理时,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并且有助于产妇进行相应的新生儿护理,同时也能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积极且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初产妇产妇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孕期抑郁症怎么样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