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化护理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0-05-15

关键词:阻塞性实验组护士

潘 晓

(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称慢阻肺,是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群中以老年为主,气流受限是患者主要临床体征,呈现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发病率逐年剧增,与汽车尾气排放、大气污染、空气中增多有害微粒等存在关联[1],病程长、易复发,若患者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可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临床上提出了加强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本组课题是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开展优质化护理服务的效果,入组64例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临床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抽取64例,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抽签法均分患者,32例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20:12,年龄51岁~77岁,中位年龄65.2岁,病程2年~20年,中位病程11.2年;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21:11,年龄50岁~76岁,中位年龄65.5岁,病程1年至19年,中位病程11.1年。对比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服务:护士应给予患者入院指导、饮食干预、心理干预及出院指导等基础护理干预。

实验组患者开展优质化护理服务:(1)心理干预。护士应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病情变化,表示同情及鼓励,利用群体座谈、聊天、讲座等办法加强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促使患者治疗信心增加,告知患者倾诉内心感受必要性。(2)健康宣教及饮食干预。护士应了解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利用各种办法增加患者了解疾病、护理、注意事项等知识的程度,例如,宣教手册、宣教视频、面对面宣教等。护士应叮嘱患者禁烟限酒[2],告知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食物,根据患者饮食习惯、身体情况为患者合理制定膳食计划。(3)氧疗干预。护士应每天为患者提供15 h持续低流量吸氧[3],观察患者身体情况,根据观察结果对氧气浓度、温湿度进行合理调整,为患者开展呼吸锻炼指导,包括缩唇式呼吸、腹式呼吸等。(4)排痰干预。护士应协助患者排痰并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深呼吸5次~6次,吸气末患者应保持张口,连续咳嗽,尽快排出痰液,另外,护士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为患者提供每天翻身拍背护理,间隔时间4 h。(5)出院指导。护士应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出院后依然坚持锻炼,沟通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照顾患者情感。护士应做好患者随访工作,积极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叮嘱患者定期复诊。

1.3 效果判定[4]

SAS评分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数据统计,SDS评分使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数据统计,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进行数据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根据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s),计数资料行x2检验(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3。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32 55.87±6.78 41.27±3.66 59.88±7.22 49.68±2.39对照组 32 56.02±6.83 50.04±4.22 59.77±7.32 54.33±2.18 t 0.0881 8.8811 0.0605 8.1314 P>0.05 <0.05 >0.05 <0.05

表2 2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2 2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n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实验组 32 1.77±0.20 1.57±0.17 1.45±0.12 1.27±0.15对照组 32 1.44±0.12 1.22±0.15 1.22±0.10 1.02±0.07 t 8.0036 8.7329 8.3292 8.5435 P<0.05 <0.05 <0.05 <0.05

表3 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3 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n FEV1(L) FEV1/FVC(%) PEF(L/min) 指脉氧饱和度(%) 心率(次/min)实验组 32 1.67±0.02 71.47±6.66 365.95±20.35 97.22±2.33 80.26±2.85对照组 32 1.73±0.03 47.07±11.41 326.77±14.87 92.06±2.04 88.54±5.01 t 9.4135 10.4475 8.7936 9.4254 8.1262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一旦损害,可严重下降患者生活质量,另外,患者呼吸困难,可明显减少患者社会活动及生理活动,导致患者不良情绪加重。给予慢阻肺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不能有效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分析得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促使慢阻肺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可对患者病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临床上提出了优质化护理服务,护理效果理想。

优质化护理服务在临床上运用频繁,是新型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5],为患者提供细致、认真关怀,促使患者信任护士程度、治疗疾病信心有效提高,护理期间,护士应为患者开展心理教育及饮食指导,对患者不良情绪产生原因进行了解及分析,提出针对性疏导方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提高。另外,护士应为患者提供氧疗护理[6],促进氧弥散并增加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促使患者脏器及组织缺氧有效改善,避免患者出现继发性红细胞增多,促使患者血液粘稠度降低,对患者低氧状态进行有效纠正[7],促使患者吸气肌、膈肌等肌群代谢能力有效提高。护士可通过呼吸锻炼指导来改善患者膈肌收缩能力,促使患者呼吸肌疲劳现象有效减少,利用缩唇式呼吸,对患者气道内压力提高及避免患者呼气时气道塌陷,可明显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并促使患者二氧化碳潴留有效减少,对患者耐力进行调整,促使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升。

另外,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开展优质化护理服务期间,护士应准确诊断患者病情,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对护理计划进行随时调整,对患者病理生理改变进行稳定及逆转,促使患者呼吸功能潜力最大限度发挥。分析得出,有效、规律肺康复可促使患者稳定期症状缓解,存在可控性,可促使患者肺功能有效提高。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应通过培训及学习来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组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结果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开展优质化护理服务,可行性较高。

综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开展优质化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后续探讨中应扩大患者选取数量,对优质化护理服务措施进行完善,促使本组研究结果及结论更具有临床代表性。

猜你喜欢

阻塞性实验组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