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模式在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5-15吕晓迪

关键词:肺心病舒适度发生率

吕晓迪

(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苏州 215143)

肺心病在临床中是指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临床多为慢性肺心病,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1]。病发后,患者可陆续出现咳嗽、咳痰、气急等症状,活动后可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等,对其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且随着疾病不断发展,则损伤其肺功能及呼吸功能,严重时可致其死亡。本院围绕肺心病患者护理开展研究,取48例肺心病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8年10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肺心病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参与组和研究组,各48例。研究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54~84岁,平均(69.4±1.4)岁;参与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55~84岁,平均(69.6±1.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结果显示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与组辅以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定期观察患者病情,结合其实际情况实施护理。研究组辅以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内容如下: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面对疾病及治疗极易出现负性心理,故而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其建立良好关系,密切观察其心理变化,后耐心对其开展讲解工作,内容包括疾病形成、发展、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等,使其自我认知得到提升;同时,护理人员对其体位进行指导,取半卧位或卧位,减少对肺部及气道造成的负担,并及时指导患者更换体位,对下肢及难以活动肢体给予按摩和推拿,促进血液循环以避免压疮和血栓发生。定期对其皮肤实施护理,保持皮肤卫生干燥,对于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及时更滑,并开展消毒处理,确保病房内空气中质量,降低菌落诱发感染风险。

1.3 研究指标

护理2个月后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变化。

焦虑采用HAMA量表作为判定标准,分值≥29分为严重焦虑、≥21分为明显焦虑、≥14分为焦虑、≥7分为有可能焦虑、总分<7分为无焦虑;抑郁采用HAMD量表作为判定标准,以24项为参考,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20分为轻度或中度抑郁、<8分为无抑郁[2]。

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对舒适度进行评价,项目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总分112分,分值越高表明越舒适[3]。

1.4 数据处理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研究相关数据,计数数据的处理,检验采取x2,计量数据的处理,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08%(1/48),其中消化道出血1例,参与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12/48),其中肺性脑病1例、电解质紊乱3例、心律失常4例、消化道出血4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与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8.897,P=0.003)。

2.2 焦虑、抑郁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对比

研究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评分明显低于参与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参与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焦虑、抑郁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对比(±s,分)

表1 焦虑、抑郁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舒适度评分研究组 48 4.65±1.25 4.23±1.37 86.49±1.28参与组 48 9.36±1.33 9.44±1.34 70.16±1.22 t 17.878 18.836 63.982 P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疾病发生因素于支气管、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等有关,疾病发生后患者可出现长期咳嗽及咳痰症状,部分患者可伴随不同程度呼吸困难[4]。目前临床针对肺心病患者多采用对症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氧疗、改善心率及呼吸衰竭等,从而对其病情进行控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受临床症状影响,极易出现负性心理及不适感,故而有必要辅以有效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以往多辅以常规护理,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整体干预效果不佳,无法满足患者对干预效果的满意需求。舒适护理是近年来临床采用的护理模式之一,能够充分满足患者心理及生理需求,尽可能使其处于安静、祥和、稳定的状态下,从而确保干预效果。应用于肺心病患者护理中,在能够以改善患者临床住恩症状为主,缓解其不适感,同时将疾病形成、治疗及预后等相关知识对其讲解,提高其自我认知,并协助其建立正确健康治疗意识,以积极主动配合临床开展工作。本研究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08%),明显低于参与组的(25.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护理,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得到改善,舒适度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在肺心病患者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缓解其焦虑抑郁心理,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使其以舒适状态接受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肺心病舒适度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你了解肺心病吗?4个常见症状应提前知晓
降低高泌乳素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的临床研究
3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