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室脑出血病人术后重点管道的护理体会

2020-05-15姜雪慧

关键词:监护室脑脊液脑出血

姜雪慧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选择本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出血病人74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指标,分析重症监护室脑出血病人术后重点管道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出血病人74例,分成参照组(n=37)与研究组(n=37)。纳入标准:①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经临床诊断及CT诊断确诊为脑出血;③存在手术指征[1]。排除标准:①排除GCS评分低于3分的患者;②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③排除存在严重血液系统、内科系统的患者;④排除存在梗塞性及创伤性脑出血;⑤排除存在脑动脉血管畸形、肿瘤诱发的脑出血患者[2]。研究组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2岁,中位年龄为(64.5±0.1)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参照组对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42岁,中位年龄为(63.5±0.1)岁;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对中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者予以无菌操作、排除、吸氧、饮食干预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重点管道护理干预。

呼吸机管道管理。护理人员需保持呼吸机管道的紧密型及情节性,对内部积液及时清除,待积液瓶液体全部倾倒后将灭菌蒸馏水加入其中,以此有效维持管道湿化,尽可能采用一次性管道。

吸痰护理。遵循无菌操作理念,采用一次性硅胶、多孔、大小适宜、质地软、透明的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0~15 s内,若痰液黏稠无法有效吸出时需使用雾化吸入;每2 h听诊一次,存在痰鸣音需立即吸痰。

气囊管理。患者术后需接受高容低压气囊处理,每次放气5 min,放弃间隔时间为4~6 h,同时对充气量进行记录;放气前需将鼻腔、口腔、导管等分泌物清除;充气时需实施听诊处理,若呼吸机出现低压报警则需及时处理,避免患者出现误吸情况;使用蝶型胶布固定气管插管。

引流管护理。护理人员需做好脑室引流管外露部分的标记,便于观察引流管脱出情况,在穿刺点上方10~15 cm处放置引流管;观察脑脊液是否流出;可提高患者头部,保持引流管畅通,改善脑水肿,避免颅内压;术后夹闭2 h引流管,之后的可开展引流,每日冲洗2次引流管,若患者引流管因血凝块出现堵塞时需采用药物液化处理;全程遵循无菌操作处理技术;观察引流液引流量、形状、颜色等变化情况,引流液日流量需控制在500 ml以内;一般情况下脑脊液为透明、无色的状态,术后1~2内科出现血色现象,若脑脊液颜色明显加深且鲜血量较大需及时汇报主治医师,并予以对症处理;若脑脊液出现毛玻璃样絮状物或浑浊情况,则需判断患者是否出现颅内感染,对脑脊液进行培养,以此选择合适的敏感抗生素;每日更换引流袋,遵循无菌操作技术;针对躁动的患者需开展床旁看护,避免患者出现自行意外拔管的情况,按需予以约束带,必要时可遵循医嘱予以镇静类药物;引流管需在留置7 d内拔除,按患者需求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

1.3 评定指标[3]

比对两组患者护理疗效。评价标准:使用ADL评定量表评估护理疗效,Ⅰ级为日常生活恢复正常;Ⅱ级为可独立生活但为完成恢复正常;Ⅲ级为可在他人帮助下行走;Ⅳ级为患者有意识但需卧床;Ⅴ级为植物生存状态或死亡。疗效为Ⅰ级+Ⅱ级+Ⅲ级。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出血病人74例临床指标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x2检验,以%形式展开患者护理疗效,P<0.05有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疗效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对两组患者护理疗效[n(%)]

3 讨 论

重症脑出血病人术后极易出现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昏迷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情况,一般情况下临床常需开展引流、吸痰、吸氧等处理,需通过管道完成以上操作[4]。因此,保持各管道通畅是非常必要的。重点管道护理干预可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满足患者对养分及氧气的需求,保证头部引流彻底,监测颅内压,提高引流成功率,改善预后[5]。经过本次数据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疗效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脑出血病人术后意义重点管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护理疗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促进康复。

猜你喜欢

监护室脑脊液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