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

2020-05-15赵佳丽

关键词:绿色通道残疾心肌梗死

赵佳丽,施 维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2)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现阶段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是从具体的抢救情况分析来看,不同时间窗PCI术,对于促进心功能恢复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在以往的急诊模式下,考虑到急诊抢救流程复杂,导致整个流程耗时较长,患者面临了较大的风险,容易造成治疗时机的延误,不利于患者恢复。对此,有学者提出在抢救期间,结合实际开通绿色通道这一方式,同时配合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保证疾病的抢救效果。本文针对绿色通道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展开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9年6月,选择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按照绿色通道模式建立时间节点,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n=35),包括男20例,女15例;年龄42~72岁,平均(62.23±2.00)岁。实验组(n=50),包括男27例,女23例;年龄40~73岁,平均(62.40±2.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干预,即急诊——病房——CCU——介入治疗室急诊模式。实验组给予绿色通道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如下:(1)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构建系统化的急诊入院网络平台。家属在送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经由网络平台,完成相应的入院手续办理,以此来简化急诊患者入院流程,达到缩短院前停留时间的目的,达到门球时间控制。(2)在接到患者后,要求立即完成多条静脉通道的建立,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对其实施吸氧以及心电监护,必要时配合实施血常规与凝血功能等基础检查。(3)与心内科联系,将初期的评估结果反馈给心内科,相关科室落实急诊准备工作。安抚患者家属,对其展开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心理,使其配合急诊工作的开展。(4)入院后,在获得家属同意并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后,将患者直接送至心导管室,开展PCI手术干预。手术过程中,要求对患者的心率、脉搏以及呼吸等指标,实施实时的监测,切实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在稳定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求及时做好处理工作。比如:保正静脉通路的畅通以及针对性补液干预等等。(5)由专业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使其右臂放置于臂托,在腕部置入软垫,方便穿刺。监测心电波形以及血流动力学,在完成手术后,护送患者回到普通病房,并对其实施针对性干预。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急诊留滞时间,借助自制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同时,借助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综合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其中评分5分为恢复;4分为轻度残疾;2~3分为重度残疾;1分则为死亡。优良率=(恢复+轻度残疾)/n×100%。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软件,处理分析研究数据。以t值、x2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急诊留滞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急诊留滞时间为(50.23±10.00)min,常规组为(72.20±11.20)min。数据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急诊留滞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同时,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具体数据参考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急诊留滞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的急诊留滞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s)

分组 n 急诊留滞时间/min 护理满意度/分实验组 50 50.23±10.00 92.20±2.23常规组 35 72.20±11.20 80.00±2.15 t-5.239 5.001 P-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对比分析两种患者的预后情况,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00%,高于常规组的81.83%(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特征,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于发病后的1h内,因此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和改善患者预后,起到关键性作用[1]。PCI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抢救的常用手段,以心导管等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的狭窄或闭塞管腔,实施全面的疏导与干预,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状态的一种措施。但是PCI干预效果,往往受到治疗时间窗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开通绿色通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本次研究中,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留滞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可以确定开通绿色通道的实验组,其急诊留滞时间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同时,在预后情况这一方面,实验组中恢复、轻度残疾以及重度残疾患者数,分别为31、16和3,无死亡情况,其预后优良率为94%;常规组中恢复、轻度残疾以及重度残疾患者数,分别为29、8和6,1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预后优良率为80.00%。对比证实,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过程中,开通绿色通道及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优良率。究其原因,与开通绿色通道可以有效简化患者的急诊就诊流程有着直接的关系,加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为患者创造最佳的抢救条件。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开通绿色通道,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缩短患者就诊时间的基础上,为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对于改善预后和提升满意度,发挥着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残疾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
绿色通道
智慧大迷宫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