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拐点将近 2020车市可期

2020-05-14管宏业

中国汽车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车市汽车

管宏业

寒冬虽已过半,春天依然遥远。

受多种不利因素影响,2019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GDP增速从上一年的6.6%下降至前三季度的6.0%。2020年难言轻松,国内国际情况更加复杂,通胀压力持续上升,多家机构预测,本轮下行周期尚未结束,市场回暖需要相当耐心。

与经济下行不期而遇的,是汽车业也撞上了百年一遇的转型周期。“新四化”趋势下,汽车的发展内涵与商业模式都处于剧烈震荡中。双重冲击下,2019年国内汽车业基本面出现了根本变化。主机厂及供应商接连出现经营困难,亏损成为主流,停产欠薪层出不穷。据乘联会数据,前11个月65%的车企销量出现下滑,近30%车企跌幅超过五成,中国品牌市占率降至38%,在历经多年拼杀后跌回4年前。

如今看来,已下大力气启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将是个一个长期过程。新旧动能转换不易,过去的经验和方法在新历史时期、新产业变革下纷纷失去了效力。从2018年开始的车市动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平息,也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旧的红利逐渐消散,新的红利还在酝酿,任何期待2020年车市能够出现根本性好转的期望都是脱离现实、操之过急。

“稳”字将是2020年中国汽车发展的主旋律,这在前不久闭幕的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得到印证。会议全文以29个“稳”字,凸显当下的政策思路。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意味着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要服从于全面小康,服从于高质量发展,而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参数。

尽管中国经济增幅放缓,但中国仍然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体。2018年,中国GDP总量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30%。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国经济增长稳定性依然可期。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受益于改革红利,中国经济发展潜力仍然巨大,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推手。

经历了本世纪初高歌猛进的大幅增长后,旧的红利基本结束,新的格局正在形成。无论遭遇怎样的难题,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还在那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依然强烈,只要能够做好稳预期、促改革、調结构,中国车市就一定能企稳回升。

在存量中寻找变量

每至岁尾,各地通常会选用一个汉字做年终总结,代表了一年的世态百相,也代表了当地的社会民情。2019年年度汉字评选中,各界比较突出的感受是:“难”。

最直观印象,百度2019年找工作和招聘指数直线上升,分别达到了2854万次和1660万次。当这么多人都在寻觅工作时,怎么来看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工作不好找,但另一方面钱却越来越多。国家统计局数据,从2008年到2019年的11年时间里,广义货币供应量从47万亿增加到194万亿。也就是说,过去的11年时间里,每年增加了13万亿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越来越多的钱投放到市场,钱越来越不值钱。

钱变多了,老百姓的消费意愿却在下降,不只是汽车销量下滑,智能手机出货量也在萎缩。据工信部数据,比起2016年来,2019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了一半。

很显然,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繁荣期后,中国经济正在步入紧缩通道,消费意愿、信心全线不足,究其原因,以往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红利不约而同地进入衰退期。

首先是房地产红利结束。从北上广到三四线城市,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击鼓传花”的游戏只能在野蛮发展阶段才能上演,一旦经济进入平稳期,一定会挤出泡沫。以北京为例,自从2017年“3·17”新政出台以来,楼市进入稳中有降的状态。在“房住不炒”的红线下,期待通过房地产投机来拉动经济增长已几无可能。

其次是互联网红利终结。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减少200万,这是历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流量主导一切的时代结束,同车市一样,互联网也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

对汽车业而言,当下面临的最大难题并不止是“存量”,而是“变量”。自133年前发明以来,汽车正在迈入“新四化”,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充满着变数、关系着生死的新时代。旧有的游戏规则已被打破,新的路径和方法还不明朗,即使跨国汽车巨头也在多方探路,不惜血本押宝未来。

窥斑见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是丰田汽车在华推动合作项目最多的一年;同样是这一年,也是戴姆勒一奔驰对未来投入资金历年来最高的一年。尽管全球车市减量高达500万辆左右,但几乎所有跨国车企都毫不吝惜,加大对新技术的开发与投入。

在失望中寻找希望

“时代淘汰你,但与你无关”,这一句呐喊很扎心,但也真实地反映出当下汽车业面临的处境。几乎可以确定,燃油车将面临加速下滑的历史宿命,所有传统车企、供应商、经销商以及相关人群,都将被衰退的乌云笼罩。

尽管大洋彼岸的美国汽车业早已蒙上了铁锈,但当危机更加逼近汽车发明地德国时,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切肤之痛。2019年11月,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德国三大豪华车企业奔驰、宝马和奥迪,相继宣布了严酷的成本削减计划:奔驰将在全球范围内至少裁员10000人,管理层岗位将削减10%;宝马在工会压力下取消了原定的裁员计划,改成了以降低奖金和福利方式来替代;奥迪裁员预计涉及9000人,未来10年节省60亿欧元成本。利润率更高的德系豪华车尚且如此,量产车面临的难题预计放大数倍。

据LMC Automotive数据,2019年前十个月,全球共售出了7434.7万辆轻型车,同比下跌5.3%。全年来看,全球车市将少卖500万辆汽车。这一年里,标致一雪铁龙与菲亚特-克莱斯勒出人意外地快速合并,奔驰与宝马合并旗下出行服务板块,丰田买下铃木汽车4.9%的股权,很大程度上都被视为应对更复杂市场局势未雨绸缪之举。

当然,更大的冲击来自于电动车,这从各跨国车企急切提速的电动车战略可见一斑。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大众与丰田不约而同地干了同一件事,那就是大幅压缩电动车量产化时间表。大众计划,到2028年推出近70款新电动车型,基于电动车平台生产的汽车数量将从1500万辆增至2200万辆;丰田计划,到2025年,在华发布的电动车不少于10款,电动化车型销量不低于550万辆。已无需多言,燃油车的丧钟已经敲响。行业机构预期,从2020年开始,全球范围内燃油车市场的规模,每年都将会以100万辆以上的幅度萎缩,直至有一天,燃油车彻底退出市场。

实际上根本用不了那么久,失败者已比比皆是。对那些踏着风口扶摇直上的白主品牌来说,2019年就像一场龙卷风,起得也快,败得更快。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10月,65%车企销量下滑,近30%的车企跌幅超五成。其中,比速汽车、华泰汽车、海马汽车等降幅剧烈,同比下滑都超过80%,减产、裁员、卖房等救急之举成为2019年的普遍现象,距离彻底出局或许只是早晚而已。

当燃油车巨头都在往电动车这条独木桥上蜂拥而入时,部分还停留在PPT阶段的造车新势力,还未入场就已失去了参赛资格。投资人对造车新势力的热情正在熄灭,据统计,在创业公司关闭数量的行业分布统计表上,汽车交通位列第五,2019年前11个月,已有22家汽车类创业公司倒闭。

合并、倒闭、出局……很显然,以往粗放式发展模式再难以为继,唯GDP、唯销量的评价体系已不合时宜。转型总伴随着阵痛,但也孕育着新的希望。

在重构中获得新生

展望2020年,中国车市前景依然不容乐观。按照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0年整体车市依然将呈现负增长,但降幅相较2019年大幅收窄,銷量小幅下降2%左右,而企稳回升的拐点将出现在2023年。

不管涨还是跌,基本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以往过山车般让人心跳加速的巨幅震荡或将成为历史。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这意味着,未来发展要更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不走“唯GDP论英雄”的老路。

事实上,以高质量稳增长为特征的新增长形态,在汽车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2019年中国车市将以8%左右的降幅收官,目前汽车工业总体下行压力较大,但积极因素也在增多。

首先,表征消费升级的高档车消费依然火热。2019年国内豪华车市场总量有望超过300万辆,同比增长6%,远远跑赢大盘;其次,引领行业转型的“新四化”趋势在中国最为明显。无论是电动车销量全球第一,还是车联网配置走在全球前列,变道超车对中国汽车来说,绝不只是一句空话;另外,中国汽车融入全球、参与向其设在广州的合资公司投入120亿日元,把车用镀锌高强度钢板的产能从目前的年产80万吨提高至120万吨;三井化学计划在广东的工厂中引进新生产线,生产用于车门零部件的玻璃纤维强化塑料……

实际上,在定位中国车市这件事上,跨国公司表现得比我们更乐观。一方面,跨国公司大手笔地将产能转移至中国,在沈阳,宝马明确将在这里本地化生产中大型SUV宝马X5;在上海,特斯拉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建成超级工厂,本土产Model 3即将上市。另一方面,合资公司定位也在升级,除制造外还在研发上投入更大精力。普华永道报告显示,中国已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研发输入国。路透社分析预测,未来五年内,全球汽车行业计划在电动汽车投资逾1350亿美元,中国一个国家就将吸引45%的投资额。

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59.6%,发达经济体大部分超过80%,还有20个百分点提升空间;GDP增速随有所降低,但6%的增幅依然是美国的3倍;中国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有1.7亿……基于市场规模和内需潜力,人才资源和收入增长等多因素判断,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将更明显。

对中国汽车来说,2020年将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明确方向、保持定力、提振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猜你喜欢

车市汽车
2019年8月汽车产销环比增长 同比仍呈下降
汽车的“出卖”
2016车市销量一览表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会飞的汽车
中国车市站在十字路口
图解车市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
明年若现政策“真空”,车市或将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