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对预防低血糖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2020-05-14蔡球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低血糖满意度

蔡球飞

【摘 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理念在糖尿病患者中预防低血糖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糖尿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6.4%)低于对照组(13.6%),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93.6%)高于对照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并提高糖尿病科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低血糖;满意度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化,不良的生活方式日益增长,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趋于年轻化[1]。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和(或)作用缺陷而引发的代谢性疾病,由于缺乏认知,加上发病隐匿,多数患者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这直接导致血糖长期处于异常水平且波动起伏较大,出现低血糖、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甚至酮症酸中毒等多种并发症的几率上升,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恰当治疗的同时辅以合理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提高患者医从性,改善预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集束化干预是最近提出来的新的护理理念[2],它将具有循证医学基础的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集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疗效。本科将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管理中,发现对提高糖尿病科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本科收治入院的62例糖尿病患者,男35例,女27例,年龄(46.7±11.2)岁,入选者均符合201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护理依从性较强,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50.1±8.9)岁;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5.9±10.2)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排除标准:1)依从性差,认知功能障碍者;2)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3)孕期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执行常规医嘱,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基础生活护理等,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具体实施如下:

1.2.1 健康教育 由护士长、护理骨干、主治医师组成集束化护理团队,组织定期糖尿病护理循证医学相关知识培训,每周进行护理意见的交流,提出问题并确立改进措施。设置专门人员进行糖尿病健康宣教,要求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的入院评估,通过面对面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疾病的认识,嘱咐患者不要随意改变药物品种和剂量,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1.2.2 膳食指导 过量的能量摄入及营养失衡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所以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长期正确的糖尿病正常饮食行为在减轻胰岛负担、维持血糖正常水平、预防并发症方面极具效果。因此本科定期组织糖尿病饮食的讲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膳食指导,告知其正确的糖尿病饮食需要控制总热量,评估患者实际体质量,运用食物交换份法、血糖生成指数等知识对患者存在的思想误区进行耐心讲解,直至患者充分的理解。要求患者了解饮食与血糖波动水平的关系,以此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饮食调控。同时主张在运动过程中,准备适量的饼干或糖果,避免空腹运动,积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1.2.3 心理指导 罹患糖尿病后,很多患者会产生悲观、忧虑的思想,影响血糖的波动。对于消沉的糖尿病患者,入院后专业医生即给予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多发病,虽无法根治,但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坚持正确的服药治疗,可以达到血糖稳定的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此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1.2.4 运动干预 适当的运动可以通过增加患者的血糖、血脂的消耗和攝氧量,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血糖的波动,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故根据心肺运动功能测试(CPET)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心功能水平、运动耐力制定运动强度及目标心率,鼓励糖尿病患者积极参与到太极拳、健身操、广场舞等健身活动中。要求每次运动时间至少40min,1周3次。每次活动前均需做好预备动作,然后循序渐进地活动。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工作满意度 采用本科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邀请患者出院时进行评定,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60~69分为基本满意、0~5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总满意度差异。

1.3.2 低血糖发生率 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如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或出现心慌、颤抖、四肢乏力、出冷汗等不适症状,立刻监测血糖值,如出现低血糖,按照血糖值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处理方式。轻症者立即服用含糖高的食物,严重的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6%,高于对照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4%,低于对照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在全国蔓延,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卫生难题。在我国,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及吸烟饮酒过量均导致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持续高血糖状态加上长期的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多处组织器官出现功能损害甚至衰竭。高血糖固然有害,但对于心血管病患而言,低血糖存在更大的潜在危害,且症状多不典型,若不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可产生严重后果,所以更值得关注[4]。有研究提出:集束化护理模式主要是在循证证据基础上,针对某种复杂的疾病,将一些相互关联、影响的护理干预对策集合到一起进行叠加,帮助医务工作人员为患者提供系统、优质而全面的护理[5]。因此相比于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可督促临床治疗指南中各项措施的落实,规范治疗流程;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指南的依从性和可行性,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显示,集束护理理念改善了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疾病和合理用药的认知,增强了对自我血糖管理的意识和信心,树立了正确的饮食及运动理念,优化了医疗护理服务,从而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J].JAMA,2013,310(09):948-959.

[2] 陈丽华.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效果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06):1340-1342.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02):增录1-附录26.

[4] 徐新红.护理干预对预防中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05):107-108.

[5] 王虹,陈体新,王伟超,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经皮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中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7,39(07):1097-1099.

猜你喜欢

集束化护理低血糖满意度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集束化护理在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