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溻渍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2020-05-14赖昱颖刘毓林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

赖昱颖 刘毓林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溻渍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所在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88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证属气滞血瘀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溻渍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后所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溻渍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中药溻渍法;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不良反应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也叫慢性盆腔炎,属于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征,该疾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坠胀以及下腹痛感明显等,在患者劳累月经前后以及性交后疼痛感会明显增加,同时还伴有不孕、月经失调、白带异常增多等现象。在中医古籍中对盆腔炎无明显的记载,可以按照该疾病的临床热点,散见于“带下病”、“妇人腹痛”、“热入血室”、“不孕”以及经病疼痛等病证中,该疾病具有复发率高、病程时间长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传统的西药治疗很难达到治疗效果,因此,选择本所在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88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证属气滞血瘀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药溻渍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所在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88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证属气滞血瘀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4.4±3.8)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9±1.1)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5.8±3.3)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4.2±1.5)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发生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8年十三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1]及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及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3];2)年龄20~60岁;3)治疗依从性良好;4)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哺乳期、妊娠期患者或者近期准备妊娠者;2)皮肤过敏或药物过敏者;3)下腹部皮肤部位有损伤者;4)具有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或者精神类疾病;5)由其他疾病所导致的相关并发症者;6)合并患有妇科器质性病变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通过口服的方式,服用少腹逐瘀胶囊,每次服用3粒,每日服用3次,在患者月经干净后的第3天开始治疗,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将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作为治疗的原则。自拟方组方为:丹参15g、赤芍15g、三棱6g、莪术6g、桃仁9g、当归15g、川芎12g、香附10g、乳香6g、没药6g、败酱草12g。告知患者准备好规格为15cm×30cm的布袋,将其作为溻渍药袋,而后将上述中药放入溻渍药袋中。准备好沙锅,并加入5000mL水,将溻渍药袋放置于沙锅中,进行浸泡,浸泡的时间为30min,使用大火进行煎煮,直至沸腾,再转温火进行煎煮,时间为30min。浸煮后,取出拧干,直至不滴水,使用两条干净毛巾,平铺在患者的下腹部位,避免发生烫伤,而后将溻渍药袋放置在毛巾上方,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使其能够保持恒温。在10min后撤出第1条毛巾,20min后撤出第2条毛巾,直至溻渍药袋完全敷于患者皮肤,治疗时间为30min。为患者进行二次治疗时,应该将剩余的药液放入溻渍药袋内,根据实际的情况,加入适量的水分,直至完全浸泡溻渍药袋,待大火煎煮沸腾后,对患者进行同样的操作。每一剂中药足够使用4次,每天治疗2次。在患者月经干净后的第3天开始治疗,14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2.3 相关注意事项 1)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好溻渍药袋的实际温度,避免造成患者的烫伤,一旦患者下腹部的皮肤出现破损或者烫伤的情况,必须要立即停止治疗;2)在治療的过程中,不允许患者服用其他治疗药物,如果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应该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从而及时的整改治疗方法,或者停止研究,从而避免病情加重;3)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患者饮食的清淡性,合理的安排患者的休息时间,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患者出现过度劳累和着凉等情况[4-5];4)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应该协助患者做好相关检查,其中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的心电图检查[6-7]。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后无包块并且无压痛,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且不孕患者怀孕;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后包块明显减小,疼痛感降低,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包块明显缩小,范围在70%~9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后包块有所缩小,疼痛感得到缓解,经彩超检查后,包块缩小的范围为30%~7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无变化,且妇科检查后,包块缩小范围在30%以下或者包块无变化[8-9]。

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对比后所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后所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属于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而且该疾病具有难治、多发等特点。该疾病病理改变为宫体及宫内组织破坏[10-11],广泛粘连导致患者输卵管增生、增粗,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积脓以及输卵管积水等现象,在西医治疗中,常以抗生素药物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会增加患者的耐药性[12-13],從而导致患者发生药物副作用、阴道菌群失调等相关的不良反应,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二次感染的风险,降低了临床治疗的效果[14-15]。目前的医疗水平在快速的进步与提升,越来越多治疗方式、治疗药物也在不断的问世,因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不被广大患者所认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情也呈现反复发作的现象,整体治疗效果得不到提升。

在中医观念下,采用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以及因人而异等特点,更加全面地掌握好盆腔炎性疾病的相关特征,并且根据特征进行对症治疗,这样就能够标本兼顾,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女性盆腔内静动脉血管非常丰富,各部位的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但在数量上较动脉多,并在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且互相吻合,故盆腔静脉感染易于蔓延[15-16]。通过中药溻渍法为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药性通过皮肤全方面的渗透到皮下组织内,从而达到患处,实现了温热理疗的作用,进一步促进身体对药物的吸收程度,帮助改善体内微循环,将瘢痕组织软化,加快炎性包块的吸收程度,降低炎性的渗出,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最终实现治疗的目的。此外,采用中药溻渍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避免对肝肾的影响,不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7-18]。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对比后所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后所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也就充分的体现了中药溻渍法的优势。

由此可见,采用中药溻渍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证属气滞血瘀型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并且有效的避免了肝肾所产生的首过效应,全面的提升了对药物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药效反应时间,同时中药溻渍法具有不易复发的优点,且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谈勇.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08(10).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01):243-253.

[3]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5):251-257.

[4] 李琼霞,邱玉秀.中医四联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部分机制[J].世界中医药,2018,13(07):1689-1692,1696.

[5] 彭燕,戴峻,郭修权,等.12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医体质检测结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04):127-130.

[6] 吕姝菡,刘金星,师伟,等.逍遥舒坤汤口服联合灌肠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学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06):1196-1198.

[7] 李洁.针灸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寒湿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1(02):65-67.

[8] 周夏,王嘉梅,柴华,等.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二联和三联疗法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8,37(04):307-311.

[9] 符泽美,李丽娟,王爱丽.加味少腹逐瘀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寒湿凝滞证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10):200-205.

[10]刘桂香,熊娟,俞瑞琥.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盆腔积液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事,2018,32(02):283-286.

[11]方兰巧.红桂附干贴敷并康妇炎胶囊与腹部穴位按摩联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01):103-106.

[12]韩云,王兆霞.逍遥逐瘀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盆腔积液及包块情况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8,36(01):146-148.

[13]范培,徐小英,徐玲,等.艾箱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9(06):62-63,74.

[14]洪丽美,黄熙理.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7,07(21):48-50.

[15]郭毅红,赵葳.中医护理配合健康宣教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204-205.

[16]袁洪敏.中医中药和抗生素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比较[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01(03):104,106.

[17]吕姝菡,刘金星,师伟,等.老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反复发作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06):1144-1146.

[18]梁照,许琳,金哲.丹枝饮对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04):518-520.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对比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药治疗的影响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