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核子与裤子”之争

2020-05-14

新传奇 2020年3期
关键词:核子社评明报

对不留情面批评自己的金庸,陈毅豪爽地说道:“只要不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他若骂我有道理,我当他是挚友、诤友。”他还为金庸的社评解释道:“《明报》那个社论,要中国人有裤子穿,那还是爱中国人嘛!”

陈毅和金庸,一个是共和国元帅,一个是香港武侠小说巨擘。本来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因为一句话联系到一起,甚至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要核子还是要裤子

1960年7月,苏联突然撕毁援助中国原子能工业及国防工业合同,要求在华专家全部撤走,切断材料设备供应渠道。正值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中国,还要不要搞原子弹,这在国家高层中间产生了一定争论。国际上也出现了中国“二十年也搞不成原子弹”,“如果中国勉强要制造原子弹,人民将会没有裤子穿”等轻视之语。

1963年10月2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在北京会见日本记者时,激动地说:“帝修有原子弹了不起吗?他们如此欺侮我们,他们笑我们穷,造不起。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

当这句“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传到香港时,却引起了当时著名小说家、评论家金庸的不满。

1963年10月30日,他在自己创办的《明报》上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叫《要裤子不要核子》。

其中这样写道:“中共一位首长居然说‘即使中国人民全部无裤,也要自拥核子武器,这句话在我们听来,实在是不胜愤慨。一个政府把军事力量放在第一位,将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二位。老实说,那绝对不是好政府。我们只希望,这只是陈毅一时愤激之言,未必是中共的政策。不知陈毅是否了解,一个人民没有裤子穿的国家,即使勉强制造了一两枚原子弹出来,这个国家也是决计不会强盛的,而这个政府是一定不会稳固的。中共制造原子弹,不知是什么用处?中共再努力十年,也决计赶不上英国在攻打苏伊士运河时的核子成就。请问几枚袖珍原子弹,有何用处?还是让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吧!”

引發激烈争论

像这样指名道姓地批评国家高层领导和内地时政的社评,在当时的香港还是首次。因此,社论一经发表,便引起轩然大波。香港的《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商报》《晶报》五大“左翼”报纸,立即发表文章对金庸展开了“围攻”。

10月31日,《文汇报》率先发表了《怕中国有?是什么人!》。文章虽未直接指出金庸之名,但却公开指责不要核子的言论,是“利用中国人的身份,装成一副悲天悯人的伪善面孔”。同一天,《新晚报》发表题为《裤子固要,核子也要》的社评。这些文章不仅围绕“要不要原子弹”展开论战,还对金庸进行人身攻击,称他“不是中国人”“其心可诛”“汉奸”“卖国贼”等。他们指责不要核子论者“造谣生事”“亲英崇美”“反共反华”“背叛民族”。

但金庸显然并不准备退缩,他之后继续发表文章,表明其一贯反对核试验,要求全面、坚决、彻底、干净地销毁全世界所有核子武器的主张。他在文章中写道:“中共要制造原子弹,未必要牺牲人民的裤子。即使要减少一些裤子,也绝对不至于全国人民都没有裤子穿。如果真的如陈毅所云,‘全国人民没有裤子,我们相信核弹决计造不出来。”

随着中共中央决心发展核武器,“核子与裤子”的争论继续发酵。直至1964年,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于10月16日成功爆炸,时间是下午3时。就在各大报纸无不为这“中国人的光荣”大声欢呼时,金庸接连发表社评,继续认为核子武器应当全面、彻底、干净地予以消灭。这几篇社评,让论战再次激烈起来。

自1964年10月25日,《香港商报》发表题为《也谈核弹》的反击社评起,“左翼”报纸再次掀起对金庸和《明报》的围攻。面对各大报纸的攻击,金庸再次应战。他从11月26日至12月22日,以“《明报》编辑部”为名,接连发表了26篇文章进行反击。这些文章先后就“核子与裤子”、“试验核弹是不是罪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提问式反击。

直至圣诞节前夕,金庸发表题为《有什么不对,请原谅》的文章,其中说道:“你们辱骂《明报》的口气很恶毒。然而,我们的语气和言辞,也有许多不够有礼貌、不够忠厚的地方。必须引用康利上尉的一句话:‘有什么不对,请原谅!”

“要中国人有裤子穿,那还是爱中国人嘛!”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读者们却始终没有看到五大报纸的反击,这场论战似乎烟消云散了。

至于为何五大报纸没有组织文章反击,据新华社香港分社第一任社长乔冠华的助理、曾任《文汇报》总编辑的金尧如回忆,陈毅在谈起这件事时曾说:“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还有什么民族尊严呢?国家的安全还有什么保障呢?我们共产党还有什么伟大、光荣呢?再说,有了核子没有裤子,怎么打仗啊!”他承认自己 “要核子不要裤子”的言论有些片面,但也认为《明报》的社论并不全对。“今后,我们就要努力做到既有裤子,又有核子!我说裤子,当然是一个比喻,就是要做到中国人丰衣足食,手上还有一枚不大不小的原子弹。”

陈毅告诫金尧如:“现在大权在握,势不可当。然而一旦你搞错一个对象,出口骂人,出手伤人,那就会犯大错。所以对善意批评要学‘禹闻善言则拜。对不正确的意见,甚至是恶意攻讦,也要有则戒之、无则加勉。”

最后,对不留情面批评自己的金庸,陈毅豪爽地说道:“只要不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他若骂我有道理,我当他是挚友、诤友。”他还为金庸的社评解释道:“《明报》那个社论,要中国人有裤子穿,那还是爱中国人嘛!”所以“请香港新华社对《明报》的查良镛(金庸的本名)先生高抬贵手”。

在陈毅这番大度的表态后,当时主管香港工作的廖承志也因为“五家左报的爱国热情很可贵,但方法上忽略了用事实和道理去说服人”,而指示停止反击。一场论战就此结束。在听闻陈毅的这番表态后,金庸也对这位豪爽的共和国元帅表达了好感。他曾发表社评,文中称赞陈毅“性格豪爽,心直口快”。(《世纪风采》)

猜你喜欢

核子社评明报
怀念金庸
张季鸾写作特色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