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项目,纵深推进“两类学校”建设

2020-05-14韩周钧陈小兵雷杰能

江西教育A 2020年3期
关键词:供餐赣州赣州市

韩周钧 陈小兵 雷杰能

赣州是教育大市,全市现有中小学(含小学教学点)、幼儿园及中职学校7079所,在校生200.35万人,专任教师11.69万人;赣州是农业大市,农业占大头,农村教育占大头。多年来,赣州市高度重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称“两类学校”)建设,建立了“两类学校”建设台账,制定了建设方案,力争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上下高度重视,科学系统谋划

2018年,赣州市政府印发了《城乡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规划总投资169亿元,到2020年,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42所。其后又出台了《赣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2年)》,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消除城乡义务教育大班额,基本补齐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短板。

各县(市、区)按照教育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等行业规划要求,根据城镇化进程、人口变化趋势,在充分调研、信息收集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县(市、区)域范围内教育网点布局专项规划(2018-2030年),优化城乡教育网点布局,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赣州将安远、大余、南康三县(区)确定为“两类学校”建设示范县(区)。2019年,该市围绕“两类学校”建设的布局规划、办学条件、师资、经费保障、一体化发展、落实政府责任等六方面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指导各县(市、区)按国家要求认真开展“两类学校”建设。

抓实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建台账。赣州市详细测算出全市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各县(市、区)制定了图文并茂数据详实的“两类学校”建设台账,同时制定了县域“两类学校”建设方案,对未达到省定办学标准的学校进行校舍类和设施设备类的建设规划。

抓工程。大力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和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2014年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以来,赣州市大力整合各级各类教育项目资金,对全市薄弱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学点进行统筹规划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2018年赣州市全域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截至2019年8月,全市“全面改薄”累计投入资金97亿元,新(改、扩)建项目学校3572所,新(改、扩)建校舍面积527万平方米,运动场367万平方米;完成设施设备采购价值18亿元,配备各类教学设备约239万台(件、套),图书1461万册,惠及在校生125万人,极大改善了“两类学校”办学条件。

树典型。安远县创新实施学校建设“6+3模式”,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方面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了“安远方案”,作为江西省典型案例上报教育部。同时,该县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与脱贫攻坚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规划、实施相结合,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公路建设相结合,实现教育综合效益最大化,为“两类学校”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2019年4月,赣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若干措施》,明确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实行编制倾斜政策,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确保每个教学点至少有1.5名教职工。

2019年,全市招聘中小学教师4373人,其中招聘特岗教师1467人,重点安排至乡村小规模学校任教。音体美实习支教工作有序开展,有540名音体美大学生先后在该市18个县(市、区)的90所留守儿童学校开展实习支教工作。深入推进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全市共276名校长、2261名教师从城区优质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工作。继续开展“三区”人才支教工作,全市共314名教师参加支教。开展银龄讲学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募19名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

面对乡村学校师资水平相对薄弱的现状,赣州积极争取“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向该市国定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倾斜。同时,积极推动送教送研下乡活动、教学技能比赛活动,让每一位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接受优质教研指导,积极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推动资源共享,均衡城乡发展

赣州全面实施优质资源共享工程、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信息化手段实现远程课堂师生同步互动,达到共享优质教师资源,打通教育信息化进校园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

赣州已基本建成教育城域网,所有中小学实现城域网和宽带网“校校通”,2605所学校建了校园网;36933间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占比91.72%;全市119所学校在建数字校园,配备了509间录播教室、174余套专递课堂,专递课堂覆盖农村教学点807个。该市普及了“国教云”“赣教云”应用,免费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第三方应用等,9.7万名教师、136万名学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推送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培训下乡活动,帮助教学点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

实施网络扶智工程。由中央网信办组织上海沪江教育在宁都县推进网络扶智试点工作,免费为该县“两类学校”提供网络教育平台,助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山区孩子素质教育。网络扶智“青椒计划”培训该县乡村教师5000余名,全县230所农村学校参与“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累计参与100余万人次,解决了“两类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缺乏,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2019年秋季起,“互加计划”继续向于都、寻乌等地延伸。目前,于都县78所村小、14000余名学生、380多名教师从“互加公益课堂”中受益;寻乌县“互加公益课堂”覆盖了该县110所村小,4161名學生、360名教师受益。

创新供餐模式,保障健康水平

赣州市有11个县(市、区)列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两类学校”,惠及全市2271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51.22万农村中小学生。试点计划应覆盖学校和学生做到了100%全覆盖。

该市试点学校供餐模式分为食堂供餐(即供应午餐)和企业供餐,其中实行食堂供餐的学校2131所、学生46.09万人,食堂供餐学校数及学生数占营养改善计划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3.84%、89.98%。各试点县(市、区)先后推行营养餐食材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的“四统”模式,确保了优质供餐,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营养健康水平,缓解了学校的管理压力。

兴国县学生营养餐全部实行食堂供餐,纵深覆盖到一人一校的最边远教学点。同时,支持配餐企业建设种植、养殖基地,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全力推动农企对接,探索了一条有兴国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子。目前已在赣州全市推广,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供餐赣州赣州市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校校外供餐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 发文加强学校校外供餐管理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加强学校校外供餐管理工作的通知》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启航
江西赣州市老年大学校歌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赣州市通联站站长——钟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