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辨性思维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2020-05-14王瑞生

关键词:翻译能力实证研究

王瑞生

摘 要:本文通过回顾明辨性思维,以赤峰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明辨性思维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辨性思维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本研究对学生翻译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明辨性思维;翻译能力;实证研究

一、引言

(一)明辨性思维

明辨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又称为批判性思维,是当今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热门研究的一个课题。明辨性思维源起于著名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问答法”,在苏格拉底的教学过程中,“他并不直接授予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师生间的频繁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刺激和诱导学生思考,使他们凭借自身思考获得更多知识”。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对常见的观点和解释具有批判性质疑精神,强调在提问过程中要保持思维的清晰性和逻辑性。被誉为当代明辨性思维之父的Dewey(1933)将明辨性思维定义为:根据支持某一接受或命题的理由及其结论对该解释或命题进行主动、持续、认真的思考。明辨性思维研究中心将明辨性思维总结为:通过灵活运用观察、体验、反思、推理和交流等方式,对所收集或整理好的信息深入进行概念化、运用、分析、总结和评价的过程。Chaffee(2009)指出:一个具有明辨性思维能力的人在思考一些“重要观点”时能够使自己置身事外,并做出明智的决定。在西方,高等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对学生明辨性思维的培养,许多大学将明辨性思维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之一。根据美国高等教育协会2011年所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433位高校教务长中,95%的高校已将明辨性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与此相应,81%的受查雇主希望大学应高度重视对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同西方国家相比,明辨性思维及其相关课题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末,“批判性思维”概念才被国内的学术界才引入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在《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一文中,何其莘等学者指出:“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明辨性思维的研究在我国进行得如火如荼,笔者以“英语翻译教学”和“批判性思维”/“明辨性思维”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2011年到2016年的文献,找到相关期刊论文168篇,硕士论文7篇,国际会议论文2篇,但是与翻译教学相关的论文只有5篇,而这5篇文章仅限于理论研究和探讨层面,没有进行实证性研究。

(二)传统翻译课堂的局限性

受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集体主义思想和汉语高语境的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翻译课堂通常是教师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将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终极目标,不符合真实情况下翻译的本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大多数中国学生在课堂上遇到问题需要讨论时,为了不伤他人面子和自尊,使用的语言一般比较含蓄、礼貌,不喜欢直截了当的批评。当个人观点与其他多数人的观点发出冲突时,中国学生一般会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把那些与集体成员相冲突的正面和负面观点都隐藏起来,不会立场鲜明地当众阐述自己的观点。当他人将那些自己不赞同的观点强加给自己时,大多数中国学生虽然感到不耐煩甚至生气,但他们相信的是“祸从口出”这句中国老话,采取寡言慎行、“无声胜有声”的态度。

在这样的课堂文化背景下,学生逐渐形成了思维惰性,常常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和存储信息,遇到问题时盲目地依赖课本和老师,殊不知答案需要自己主动分析、探索研究才能获得。长此以往,课堂上便形成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

那么,如何才能根本改变这种传统的翻译课堂模式,有效地提高翻译课的教学质量,我们不妨将当前深受学术界关注的明辨性思维引入我们的翻译课堂,以观其效。

二、明辨性思维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培养过程

“与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相反,人本主义教学模式强调翻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认知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若想彻底实现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若要提高学生明辨性思维的技能和品质,师生应共同合作,努力创设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思维性教学文化”。这种”新型的思维性教学文化”也就是明辨性思维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体验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讲,明辨性思维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培养与运用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改变教师的课堂角色。在翻译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演,而是转变为课堂的导演,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翻译学习。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彻底改变自己在传统课堂中的主导和权威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自己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还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引导。

其次,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将班级学生每3人一组共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周为学生布置一篇200到300字的小文章,以散文为主,要求学生课下认真理解原文,先独立完成翻译初稿,然后小组成员再一起对原文和各自的译文进行讨论,讨论之后大家一起形成一篇小组译文,在下一次课上课前两天将小组成员的译文和小组译文一起交给老师批改。通过这种小组协作的形式,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原文,而且让他们看到别人的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另外,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再是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一支笔的评价方式,而是有效组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所谓师生互评,就是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评价外,还要经常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的方法等方面予以评价和反馈,以便后续教学中予以改进。所谓学生互评,除了小组内互评外,还要进行小组间的互评:在每次课的前30分钟,指定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讲解其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老师在上次课所布置的翻译译文,阐述该小组成员是如何理解原文的、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大家是如何处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期间,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该小组译文中所存在的问题,鼓励大家就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和答案。然后,教师再对原文进行讲解,给出参考译文,并鼓励学生找出参考译文中存在的瑕疵,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质疑权威译文、挑战权威译文的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言,善于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研究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回答:通过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学院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学三年级68名学生,对研究对象采取分班教学,一个班为36人,另一班为32人。实验时间为2019年3月5日至2019年7月5日,实验周期为一学期(18周),实验课程为《汉译英)》。为了保证实验的效度,本实验是在研究对象在双盲的情况下进行,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会向任何学生透漏有关该实验的任何信息,这两个班的学生是对本实验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常态化学习。

(三)研究工具

1.实验前测

在实验前,笔者先以传统教学模式教授两个班《英译汉》课程,对两个班采取无差别的翻译教学模式,即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忽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方法为讲授法,以参考答案为翻译教学的终极目标。经过一个学期的常规教学后,对受查学生进行期末考试,考试内容包括词组英译汉、句子英译汉、篇章英译汉三个部分。然后,笔者将此次考试的卷面平均成绩作为本次实验的前测,将平均分较低的一个班(32人)作为实验班,将平均成绩较高的另一个班(36人)作为对照班。在实验周期内,对实验班学生采用上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对对照班继续采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

2.实验后测

在第二十个教学周,也就是实验期结束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期末测试。考试题型包括:词组汉译英、句子汉译英、篇章汉译英3个部分,并将两个班学生本次考试的卷面平均成绩作为实验后测的主要参考数据。

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尽量减小人为的主观性,授课教师(笔者)不参与实验前测和后测两次考试的批卷工作,这两次考试的试卷工作由两位同事进行,主要采用是错误扣分和整体评分两种评分方法。

(四)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本研究对实验前测两个班级的平均成绩进行T检验,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将两个班的两次测试成绩分布情况和平均成绩对照情况以表格形式(表1-1和表1-2)呈现出来,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

1.前测成绩分析

在实验前测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77.19,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81.50。从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来看,实验班90分以上(含90分)2人,占总人数的6.25%,80分(含80分)以上18人,占总人数的56.25%,70分以下(不含70分)8人,占总人数的25%;对照班90分以上(含90分)8人,占总人数22.22%,80分以上(含80分)24人,占总人数的66.67%,70分以下(不含70分)4人,占总人数的11.11%。由上述数据来看,对照班的平均成绩比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高4.31分;对照班80分以上(含80分)的學生比率比实验班高出10.42个百分点,而对照班70分以下(不含70分)的学生比率比实验班少13.8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前测中,对照班的成绩要整体高于实验班的成绩。

2.后测成绩分析

在实验后测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是82.84,对照班的平均成绩是80.69。从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来看,实验班90分以上(含90分)8人,占总人数的25%,80分(含80分)以上28人,占总人数的87.5%,70分以下(不含70分)2人,占总人数的6.25%;对照班90分以上(含90分)4人,占总人数11.11%,80分以上(含80分)20人,占总人数的55.55%,70分以下(不含70分)2人,占总人数的5.56%。由上述数据来看,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的平均成绩高2.15分;实验班班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比率比对照班高出31.95个百分点。通过成对样本T检验检测(见1-3,1-4)进一步表明,实验班的前测成绩与其后测成绩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0.002<0.05);而对照班的前测成绩与其后测成绩之间却不存在明显差异(0.541>0.005)。

四、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实际教学实验,旨在验证明辨性思维在翻译教学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实验表明:实验班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明辨性思维训练后,平均成绩提高了5.65分;而对照班的成绩下降了0.81分,为什么对照班成绩会下降?其原因是前测测试的是学生的英译汉翻译能力,而后测测试的是学生的汉译英翻译能力,而汉译英的难度比英译汉难度要稍大一些。同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前测的平均成绩低于对照班4.31分,后测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2.15分,相对提升了6.46分。由上述统计数据,我们基本可以回答本实验旨在研究的问题:明辨性思维教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翻译能力。

作为当今国外学术界较热衷的一个研究课题,明辨性思维在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大多数演讲者仅将其视为一种“思维方式”,而将其当成一种“教育方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实证性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采用明辨性思维教学模式与传统化教学模式进行同步教学,发现明辨性思维在提升学生翻译能力方面的效度和力度。但是,正如文军所说:“翻译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的提高靠的是坚持不懈,靠的是日积月累,最终内化情景、内化翻译技巧,形成翻译能力。就培养的方法而言,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文军,2004)。该研究仅仅是尝试性的开始,研究结论仍有待于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陈骏宇.批判性思维及其能力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1-55.

〔2〕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01):24-28.

〔3〕李学书.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1,(01):13-15.

〔4〕林克难.翻译教学在国外[J].中国翻译,2000,(02):56-59.

〔5〕刘燚.论高等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价值工程,2011,(21):170–171.

〔6〕文军.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J].上海科技翻译,2004,(03):1-5.

〔7〕朱山军.关于专业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05):111.

〔8〕Chaffee, J. (2009). Thinking critically. 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 27(03), 264-276.

〔9〕Center for Critical Thinking. (2004). The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ty. Retrieved sep. 20, 2015 from http://www.criticalthinking.org/.

〔10〕Dewey, J., (1933). How we think: 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D.C. Heath, Lexington, MA.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2003. Ebteda publication, Tehran.

〔11〕Mei Guo(2013).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English Class: Culture-based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Vol. 3, 503-507.

〔12〕O. L. Liu, Lois F.,& Katrina C. R. (2014). Assess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urrent State and Directions for Next-Generation Assessment. ETS Research Report Series 2014-10: 1-23.

(責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翻译能力实证研究
PACTE翻译能力模型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翻译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