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族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建议

2020-05-14朴丽莉

关键词:朝鲜族对策

朴丽莉

摘 要: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延边大学作为延边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为延边地区输送人才、为全国输送朝汉双语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以延边大学本科2017-2019年一次就业率数据为依据,结合2018届朝鲜族毕业生访谈和2019届朝鲜族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对延边大学近三年朝鲜族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率走低的原因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政府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做出了“五维联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朝鲜族;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朝鲜族毕业生就业工作牵动着数万朝鲜族家庭的喜怒哀乐;关系着延边大学持续、健康、深入发展;关系着延边州朝鲜族干部队伍建设。延边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在延边地区朝鲜族干部的培养、全国朝汉双语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延边大学朝鲜族毕业生就业状况、提出对策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该研究通过参考延边大学本科2017-2019年一次就业率数据,了解延边大学近三年朝鲜族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情况;通过对2018届朝鲜族本科毕业生进行访谈,获得了有关朝鲜族本科毕业生就业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针对2019届朝鲜族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650张,回收635张,有效问卷605张,有效问卷率97.6%。

一、延边大学朝鲜族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一)朝鲜族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减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育龄妇女国际结婚率高、延边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延边州内朝鲜族高考考生数逐年减少。延边素有“教育之乡”的美称,朝鲜族基础教育重视程度较高,成绩中上的朝鲜族高考考生大学选择范围较大,延边大学不是朝鲜族考生的首选。延边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录取分数线较高,虽然有一定民族政策倾斜,但对于成绩较差的朝鲜族考生想进入延边大学还是比较困难的。根据就业部门提供的数据,延边大学2017-2019年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668人,4282人,4397人,其中朝鲜族毕业生分别为1763人、1558人、1491人,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二)毕业离校初次就业率低于汉族毕业生

从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的需求上来看朝鲜族毕业生的需求量高于汉族毕业生,朝鲜族毕业生有一定的就业优势。但从2017-2019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统计来看,延边大学2017-2019年朝鲜族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2.62%、62.52%、57.81%,汉族则分别为73.82%、67.88%、66.19%。由此推论有一些原因影响朝鲜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本科毕业生留置率低,且有下降趋势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7.85%的朝鲜族毕业生首选到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工作;29.42%的毕业生首选家庭所在地工作;只有8.92%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到西部或者中小城市工作。这一数据也与2017-2019年本科毕业生就业方案统计的数据吻合。不难发现已就业朝鲜族本科毕业生{1}留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业的毕业生不足40%,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四)朝鲜族毕业生自主创业更加慎重,创业意愿有所提高

延边大学朝鲜族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远低于按全国平均水平。虽然数据上显示朝鲜族毕业生投入创业大潮中的人数不多,但毕业生的创业意愿仍然强烈。调查结果显示50.25%的朝鲜族毕业生有过创业的想法,8.76%的朝鲜族毕业生感觉自己适合创业。

(五)“慢就业”及升学比例逐年上升

“慢就业”即应届大学生在毕业后并不选择立刻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求学深造,而是暂时放空一段时间,或在家陪伴父母,或外出游历,或进行创业考察,或通过兼职、支教、学习技能、游学等方式积攒经验,在此过程中慢慢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等时机成熟再就业[1]。朝鲜族本科毕业生大多以观望的状态面对就业,2017-2019年离校未就业调查显示“暂不就业拟升学、待就业、其他暂不就业”比例由32.58%上升到42.92%。升学比例也由2017年的11.40%上升为2019年的13.55%。

(六)部分企业“招工难”,部分毕业生“就业难”,有部分的解约现象

通过与多年来校招聘企业访谈中了解到,企业对历届延边大学朝鲜族本科毕业生整体素质十分认可,尤其学生韩汉双语优势明显。但与此同时,也对朝鲜族本科毕业生学业成绩、外语水平等提出更高的期待。有个别企业表示,因招聘条件要求外语等级、性别等原因限制,有招不满额的情况出现。

在与个别朝鲜族应届毕业生访谈中也了解到类似情况,因为成绩不能按时毕业、英语水平不达标准等原因与心仪的企业擦肩而过,很是后悔。

在就业率较高的部分专业存在解约现象,其中朝鲜族毕业生所占比重较大。这一方面说明语言优势使朝鲜族毕业生求职择业有更多的选择权;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签订三方协议书之前,未进行充分的自我探索和职业环境探索,就业效能感较低,抱着先占一个,走着看的心理。

(七)就业理解片面化,且行动力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学生视野打开,虽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朝鲜族毕业生的就业格局,但传统的择业观仍然影响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对“铁饭碗”有着相当的执著。据调查有26.61%的朝鲜族毕业生就业首选为机关、事业单位;43.68%首选为国企、三资企业;15.54%表示不清楚自己的想法;只有14.21%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到私营企业大展拳脚。

截止至2019年6月,2019届朝鲜族本科毕业生中68.10%制作了简历,55.54%投遞了简历或已参加面试,仍有12.56%在观望。

二、朝鲜族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个人层面

1.学业水平偏低,学习主动性不够

民族优惠政策中有一项是在民族院校降分录取朝鲜族考生,这就使得朝鲜族学生(朝校毕业)在入学起点上便低于其他民族学生。语言方面的影响使得部分朝鲜族学生在本专业学习上产生了习得性无助,而放弃努力。两方面的结果导致在学业成绩方面朝鲜族本科学生基本处于专业中游偏下,更有一部分不能正常毕业。近三年,朝鲜族本科生结业数基本达到全校本科生结业总数的60%左右。朝鲜族男生学业水平低于女生。

2.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只有34.8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很重要,自己在大学期间认真对待课程,且有收获;54.71%的学生认为课程不太重要,自己参与度不高;10.41%的学生认为因《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没有用,而未重视。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往往影响到学习动机的确定,动机不明确必然导致学习的坚韧性不够,在遇到学业困难时常常妥协、逃避;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忽略了自我探索(其中包括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能力),忽略了工作世界的探索(包括对职业、岗位的探索和了解)在面对就业时就是茫然无措,或是随波逐流、盲目选择,或是“被动慢就业”式的逃避。

(二)家庭层面

1.家庭职业树的影响

东北三省朝鲜族家庭主要成员韩国劳务现象普遍,甚至有一部分朝鲜族毕业生从小就和家长分离。这一现实情况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主要成员作为某一职业人的形象感缺失。家庭职业树的正负影响均失效,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朝鲜族毕业生对职业的敬畏,或频繁离职、离岗,或价值感低,怀疑自己的职业胜任力。

2.家庭“保护伞”作用

家庭对学生的“周全”保护,使得朝鲜族毕业生习惯父母在经济方面的“赞助”或是“家里能安排工作”等。学生在就业时的迷茫、任性在某能程度上与家庭经济条件息息相关。

(三)學校层面

1.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

高考升学率压力之下,高中阶段的教育只重视学科,忽视学生的生涯教育。高中班主任常说的一句话,“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在这种情形下,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匮乏,不能以生涯的广度去设定目标,势必使得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茫然、困惑,找不到方向感;自我探索、职业探索不足势必导致学生盲目选择专业,进入大学后感到失落、不适合,很难融入专业学习。

2.高校

1)学业指导

过去长时间以来,除正常课堂教学之外,并没有针对朝鲜族学生的专门的学业指导。2019年学校虽已意识到朝鲜族学生为主的学业困难群体,在学生工作部成立了学业发展中心,辅导员序列中单列出学业指导员,但因刚刚起步,未开展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工作,指导效果并不显著。

2)生涯教育

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为通识教育必修课,但课程设置容量200人,且开课时间在第二学期,未能达成高中大学的有效衔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效果,课程流于形式。

生涯教育实践课程及生涯咨询刚刚启动。师资队伍正在筹建中,人员有限,实践课程涉及的板块未得到很好的展开,学生收获受限。未对朝鲜族学生的生涯发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3)就业指导

学院层面的就业指导教师专业性有限。学院层面就业指导教师大多为近年留校辅导员,因辅导员流动性大,未能组成相对稳定的、专业型、专家型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学校层面,在机构设置上就业工作负责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另外,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下半阶段,在第6学期开课。但学生因所在专业不同,毕业后或升学或就业的选择不同,对就业指导课有着不同的需求。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为同时必修课,不论考研、就业,所有学生都要修完课程,这样就导致课程没有针对性,再加上课程容量大等原因,就业指导课程难免流于形式。

4)心理指导

在高校,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源于对未来的迷茫和就业带来的压力,而目前对于这类生涯迷茫学生的干预只能用心理相关技术进行纾解和引导,还没有很好把生涯咨询技术与心理指导相结合,因此咨询效果也有出现反复的可能。

(四)地方政府层面

1.经济增速缓慢,新增就业岗位少

公布的2018年度GDP中,吉林省15074亿元、人均55611元,整个吉林省只有长春的GDP增长为正数。延边州经济增速2.7%,位居全省第七。从宏观角度讲,只有经济发展了,就业岗位多了,毕业生留置率才会提高,反之则人才流失。

2.服务地方的朝鲜族人才就业扶持政策少

据了解,近年,政府对学生的就业扶持政策大多面向贫困学生,其中包括求职补贴、高校“双困生”就业能力拓展训练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活困难、就业困难学生起到帮扶作用。服务地方的就业扶持政策少,基本集中于创业扶持,针对朝鲜族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优惠政策基本没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朝鲜族人才的留置率。

三、基于朝鲜族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五维联动”对策建议

(一)个人积极面对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毕业生作为就业的行为人,要在主观上树立做好积极面对就业的准备。

1.职业目标的锚定

就业季的迷茫与没有职业目标锚点有直接关系,职业目标的锚定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进入大学开始就要不断地探索、尝试。朝鲜族大学生为了更合理、更充分就业,应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技能与潜能等。职业目标锚定尽可能地符合“择己所爱”“择己所利”“择己所长”“择世所需”的原则。并在确定职业目标后,持之以恒地坚持和执行。

2.个人能力的准备

朝鲜族本科生的个人能力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准备。1)专业知识技能:由于入学成绩普遍低于汉族学生,另外,授课主要语言由朝鲜族改为汉语都会造成朝鲜族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获得的效率上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朝鲜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在薄弱环节上多下功夫,才能保证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储备;2)可迁移技能:又被称为“通用技能”,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部分。在校朝鲜族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时在关注其娱乐性、兴趣的同时,也应有意识地社团中关注自身领导、组织、协调、策划、沟通等能力的培养,特别建议参加多民族融合的社团组织;3)自我管理技能:又称为“个人品质”是个人职业发展最宝贵的财产。朝鲜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吃苦耐劳、尊师重道、尊老爱幼、懂礼仪、热情、朝鲜族女性的隐忍、坚强,在此基础上朝鲜族学生可通过榜样的力量,观察和模仿身边的榜样,培养适应于新时代发展、适应职场世界的“个人品质”,为就业做好准备。

3.就业心理准备

一是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加强学生的适应性训练。从适应新同学、适应新环境,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理念,适应新同学、适应新环境与未来适应新同事、适应新工作是有相似性的。主动参加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品质。二是要理性看待就业,合理规划预期,要有为赢得竞争而努力拼搏,付出时间、精力、体力等提高竞争力的准备。三是努力提高自我价值感。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都可以在失败中吸取经验的前提是坚信自己一定能获得成功。

(二)家长正确引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据相关毕业生就业偏好选择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家长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非同一般。

1.家长作为“社会人”榜样的作用

大学生的主观意志和性格特征是促成其就业认知、就业观念的主要因素,但家长在其成长过程中面对工作、职业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的学生。不讨论具体的工作分工、涉及领域、具体岗位、职位等因素,家长乐观、积极向上、尽职尽责的工作风格是学生进入职场前的第一个职场榜样。

2.家长引导与关注

一是要正确对待毕业生的“慢就业”。在面对毕业生提出“慢就业”想法时,需要全面分析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如若发现毕业生是在面对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出现的暂时回避就业的现象,家长应及时树立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认真听取毕业生心声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待或“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帮助毕业生设想未来,就落实于具体行动中,以此促进学生长远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二是要理性期待,合理参与。家长需要多关注毕业生的内心想法,不应过分主宰子女的就业去向。

(三)高中职规前置

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重要,北京教育科研研究中心调查结果表明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大学生表示如果可以重选将选别的专业。有条件的高中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介绍生涯相关知识,其他高中也可以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相关部门对接,邀请专业老师进行職规讲座,帮助高中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设计未来,尽早确定目标,以此来提高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行动。

(四)高校同力促进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一线,应从招生部门到教学部门再到就业部门,形成合力来促进就业。

1.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朝鲜族的生源质量

学校应加大招省宣传工作力度,深入东北三省各朝鲜族中学开展招生咨询宣传;与考生及家长面对面交流解答招生咨询相关问题;设置专门的招生咨询电话,接待来校咨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多渠道进行宣传延边大学的专业设置、师资水平以及延边的风土人情。

2.促进学业提升,解决朝鲜族学生的“后顾之忧”

学生学业发展中心利用学工智慧学工系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监控,对进入学分预警的学生进行自动提醒。通过学业辅导员约谈、科学测评等形式,摸清学生学分预警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朝鲜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是影响其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高校应尽可能采取一些专业教师进晚自习等方式、同辈学习协同小组等形式进行帮扶。

3.生涯教育、就业教育贯穿在校教育始终

生涯教育、就业教育贯穿在校教育始终,在本科4或者5年中,分阶段、分层次、结合理论与实践,有侧重地开展。把生涯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把学生从高中阶段“我要考上什么样的大学?”转变到“我要有什么样的人生?”大一入学应开设生涯教育课程,以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进行工作世界探索;大二应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类的课程;大三应开设一些就业类的课程,组织一些企业见习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工作世界探索,确定生涯锚定;大四应开设就业流程、就业技巧、就业心理、职场适应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求职成功,并成功完成“学生”到“职场人”的过渡。

鉴于朝鲜族学生对生涯关注度不够的情况,生涯教育、就业教育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朝鲜族学生的活动,加强其参与性。

4.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参与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关系到大学生个体未来职业生涯的成长发展,也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2]。延边大学地处边疆,特别是朝鲜族毕业生受韩国影响严重,价值观极易受其影响。因此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培养能力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的价值引导,让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5.全力对接就业资源

全力对接校友、政府、企业等资源,服务于大学生就业。

(五)政府全力支持

1.加大就业宣传,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注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2.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出台促进朝鲜族本科毕业生本地就业的优惠政策,提高朝鲜族毕业生延边州就业留置率,促进延边州人才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语

以延边大学为例,对朝鲜族本科毕业生会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找出了其就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政府四个层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基于朝鲜族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五维联动”对策建议。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的今天,在企业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政府、家长、学生本人合力解决的问题。只有“五维”共同发挥作用,朝鲜族毕业生就业优势才能发挥出来,就业率才能提高,民族高校人才培养价值才能体现,社会稳定性才能提升。

注 释:

{1}已就业朝鲜族本科毕业生是指根据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心统一规定,符合以签订协议书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地方基层项目、国家基层项目、升学、征兵义务兵、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出国、出境等十项中任意形式就业的朝鲜族本科毕业生。

参考文献:

〔1〕蔡宇、侯佳君.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8.

〔2〕罗绍林.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探索[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3〕郭倩君.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2019.

〔4〕杨莉萍.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4.

〔5〕刁小卫.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D].新疆 伊宁:伊犁师范学院,2015.

〔6〕吴萍.提升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践路径[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9.

〔7〕张耀月.延边地区少数民族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8.

〔8〕金成日.延边州朝鲜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D].延吉:延边大学,2013.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朝鲜族对策
“非遗”传统舞蹈的当代构建与审美表达——以朝鲜族农乐舞为例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传统的重建:现行朝鲜族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KORE A 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