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铀矿地勘设施退役整治过程中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评价

2020-05-14汪仲琼

铀矿地质 2020年3期
关键词:坑口石堆铀矿

汪仲琼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29)

铀矿地质勘探主要通过槽探、钻探等手段探明矿床的存在、分布和储量等,地勘工作具有区域性、间断性、流动性等特点。早期的铀矿地质勘探属于开放型工作场所[1],产生的废物分布广、活度低,对周围环境和公众存在潜在的放射性危害。因此,铀矿地质勘探任务完全终结后,未列入开发规划或无开采价值的铀矿(床)点需及时开展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置[2]。铀矿地质勘探设施的退役整治可有效抑制氡气析出和贯穿辐射影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减轻对公众和环境的危害,但退役整治过程中,有可能忽视对施工人员的辐射防护和管理。本文搜集整理了16 个退役铀矿床(点)污染源项数据,分析退役工程实施对人员的辐射影响,以期为退役整治过程的辐射防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1 退役整治工程

铀矿勘探设施退役整治工程属于补救行动范畴,退役治理工程子项有坑口(有水坑口和无水坑口)、浅(竖)井、废石堆、探槽、剥土等,也包括受污染道路、水体和农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实践,废石堆稳定化处置是主要污染源项,其次是坑口封堵[3]。施工人员辐射影响评价按不利条件考虑,本文以废石堆处置和坑口治理所致最大剂量进行估算。

1.1 废石堆稳定化处置

废石堆原地覆盖治理是为解决废石堆可能产生的洪水冲刷流失,掩埋河滩和道路而采取的措施,通过放坡、整形、覆盖、植被等措施对废石堆进行稳定化处置,达到抑制氡析出和屏蔽贯穿辐射的治理目标。地质勘探设施点多、面广,较为分散,多在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坡度大,多不具备搬迁、归并条件,因此大部分采用原地覆盖治理方案。在场地平整、覆土、植草、修砌截水沟、挡土墙等过程中,施工人员需在废石堆及其周边开展工作,可能受到γ 外照射和氡吸入内照射影响。

1.2 坑口封堵工程

坑口封堵是为抑制坑口内氡气体外逸,控制废水外流,防止人畜误入而采取的措施,通过封堵、覆土掩埋坑口、夯实并恢复植被等一系列整治,可恢复原有地貌,达到有限制开放使用深度。无流出水坑口采用砌筑毛石墙、充填废石的治理方案;有流出水坑口需结合混凝土墙封堵、砾石过滤等多项工艺流程。退役治理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进入坑口砌筑挡墙、充填废石,可能受到γ 外照射和氡吸入内照射影响,但施工时间一般较短。

2 源项调查

退役治理过程中,坑口、废石堆等源项含有的铀、镭及其衰变子体等放射性核素,存在γ 外照射影响,同时不断向外环境释放氡气;坑口流出水中含有一定的铀、镭和重金属,影响周围的地表水、土壤和底泥等,因此,退役整治工程实施前,需开展详细的源项调查。

废石堆需重点调查其数量、占地面积和裸露面积,监测γ 外照射吸收剂量率和氡析出率。废石堆几何尺寸直接影响原地覆盖的工程量和施工时间,γ 外照射吸收剂量率和氡析出率可用于评估施工人员受照剂量。根据环评实践经验,结合已搜集的各铀矿床(点)废石堆监测数据,一般废石堆氡析出率均高于国家规定的管理限值0.74 Bq/(m2·s),γ 外照射吸收剂量率在扣除本底后高于174 nGy/h[4],需对废石堆开展集中整治。

坑口需重点调查其几何尺寸、有无涌水和氡浓度,几何尺寸直接影响工程量和施工时长,涌水情况关系到坑口封堵治理方案,氡浓度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内照射剂量情况。根据铀矿地质勘查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5],井下工作场所空气中氡浓度不大于2.7 kBg/m3,平均氡子体α 潜能浓度不大于5.4 μJ/m3,在开展坑道施工前须对坑口进行通风,满足空气质量要求,减少施工人员的氡吸入。

为评估退役治理工程对施工人员的辐射影响,笔者搜集整理了全国16 个铀矿勘探遗留设施的相关检测数据(表1)。对比各废石堆的辐射检测数据可知,γ 外照射吸收剂量率均值 为435~4 300 nGy/h,氡析出率均值在0.76~1.42 Bq/(m2·s)之间,各矿床(点)废石堆间数据波动较大,且均超过国家规定的管理限值。目前公开发表的坑口辐射检测数据较少,已搜集的数据显示,坑口氡浓度在几百至上万Bq/m3,受铀矿石品位、探矿方式、通风等因素影响,氡浓度变化范围较大,部分超过井下工作场所空气中Rn-222 浓度限值2.7 kBq/m3,退役治理过程中需做好辐射防护工作。

表1 各矿床(点)主要源项放射性水平Table 1 The radioactivity level of main source items in different deposits

3 工作人员剂量评价

退役整治期间,施工人员在废石堆上及坑口内工作,需要考虑的受照途径为:直接γ外照射和吸入氡及其子体的内照射。受照景象假设如下:工作期间施工人员一直处于废石场上或坑口内施工,不考虑各项防护措施对施工人员的防护作用,以此作为施工人员可能受到的最大受照景象,实际的受照剂量将低于该受照景象的剂量。

根据工程实践,坑口平均断面尺寸在3~5 m2,坑口封堵所砌第一道毛石砌体一般选在平硐口往内10~30 m 岩性较稳固处[14]。废石堆裸露面积一般几百至几千平方米,覆土厚度在30~100 cm 之间,相较于废石堆处置的工程量,坑口内施工时间相对较短。结合环评实践和搜集数据的有效性,剂量估算选取工程量较大的废石场处置环节。《铀矿地质勘查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GB 15848—2009)[5]规定,职业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约束值不高于15 mSv/a,结合(GB 18871—2002)[15]规定,实际退役治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年有效剂量约束值一般不超过5 mSv/a。

3.1 外照射剂量估算

γ 外照射所致剂量计算公式如下:

3.2 内照射剂量估算

吸入氡子体所致内照射剂量估算公式为:

废石堆根据场地氡析出率,采用箱式模式估算在静风(u<0.5 m/s)条件下产生的场地氡浓度,所用公式如下:

式中:DRn—场地中氡浓度,Bq/m3;R—场地氡析出率,Bq/(m2·s);S—场地面积,m2;u—风速,取0.1 m/s;B—垂直风向的场地宽度,m;H—氡气体分布高度,一般取10 m。

3.3 剂量评价

根据各矿床(点)源项数据,分别计算施工人员γ 外照射剂量和内照射剂量。我国铀矿地质勘探工程多为山地工程,产生的废石堆裸露面积一般较小,绝大多数小于5 000 m2[12]。估算过程偏安全考虑,结合环评实践,废石堆场地面积按5 000 m2考虑,年工作时间保守估计为2 000 h,施工人员居留时间份额取1(表2)。

由表2 可知,退役治理工程所致施工人员外照射剂量最大为5.85 mSv/a,最小为0.41 mSv/a,相差约14 倍,致使各地施工人员所受的有效剂量差异较大。估算过程考虑在静风条件下一年内完成退役整治工程,施工人员所受的有效剂量超过5 mSv 的管理限值的矿点有两处,该预测结果是施工人员可能受到的最大受照剂量,考虑到上述两处矿点所在的福建省平均风速在2.6~3.3 m/s,施工时间一般远小于1 年等因素,实际受照剂量将低于该值,但该估算结果可用于指导施工管理,通过调整施工计划和方案、采取轮班制和个人防护等一系列措施后,有效降低施工人员受照剂量,使其满足5 mSv/a 的管理要求。

表2 各矿床(点)施工人员所受有效剂量Table 2 The effective exposed dose for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t different deposit

除以上两处矿点外,其余矿点所致施工人员年有效剂量均在2 mSv 左右,远低于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5 mSv 的管理限值要求,退役治理工程对施工人员的影响较小,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应严格遵守“边监测边施工,以监测指导施工”的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和施工质量管理,并根据施工进度动态调整监测频度。施工人员应做好岗前安全防护和环保知识培训,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做到不在辐射工作场所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存放食品,减少不必要的职业照射。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16 个退役铀矿床(点)退役治理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受照剂量发现,各铀矿床(点)环境贯穿剂量率和氡析出率差异较大,致使施工人员受照剂量在不同铀矿床(点)间的差异也较大,因此在铀矿勘探设施退役治理前,需开展退役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污染源项调查、环境监测和人员辐射剂量评价,优化退役治理实施方案,加强施工管理,减少对工作人员的辐照影响。

猜你喜欢

坑口石堆铀矿
科学家们说:嗨,徒步旅行者,别堆石头了!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铀矿数字勘查资源量估算方法应用与验证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3月下旬内蒙古动力煤坑口价、电煤购进价均小幅下降
11月上旬内蒙古动力煤坑口价格略降
8月下旬内蒙古动力煤价格略有下降
2020年12月中旬内蒙古动力煤坑口价格小幅上涨
垒石祈福(大家拍世界)
石堆上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