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内心困境到外部约束

2020-05-13殷曦玮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5期
关键词:歌德

殷曦玮

摘  要:德国作家歌德在1774年出版作品《少年维特的烦恼》,一经面世即引发“维特热潮”,至今仍享有盛誉。本文试从内外双视角分析书中主人公维特的自杀根源,该书以爱情故事为基础表现了社会与个人间的关系及知识分子对于德国旧制度的抗争。

关键词: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维特自尽;狂飙突进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 1749-1832)是德国最知名的诗人、剧作家及文学家之一,代表作品有《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少年维特的烦恼》及《浮士德》等多部著作,是德国文学史上“狂飙突进运动”及“魏玛古典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少年维特的烦恼》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中维特与法官女儿绿蒂在一场舞会中相识,虽然绿蒂身有婚约,但维特因绿蒂身上的自然特质而深陷爱情之中。直到绿蒂的未婚夫出现,维特察觉到自身毫无希望的境况,思虑再三后选择离开。下册中维特担任一处公职,期间有诸多挫折,无可奈何之下他辞职回到绿蒂身边。此时的绿蒂业已成婚,爱情与事业压力的接踵而至使得维特在绝望中饮弹自尽。此书于1774年在莱比锡秋季展会面世,很快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欧洲掀起“维特热潮”,读者们不仅模仿书中人物的穿着打扮,更有甚者效仿维特自尽。维特悲剧的意义远远超过一本爱情作品,而是对当时德国社会现行制度的抗争。

二、维特的内心困境

维特受邀参加一场舞会,他首次与绿蒂见面时,是这样的情形:前厅里六个十一岁到两岁的孩子围拥着以为容貌秀丽的姑娘,她中等身材,穿一件简朴的白色衣服,袖口和胸襟上系着粉红色的蝴蝶结。[1]正在给弟弟妹妹们分面包的绿蒂展现出母亲般的关怀;舞会上,维特对绿蒂的舞姿十分欣赏;又因为当天在阵雨后倚在窗边时,两人共同想到了诗人克洛普施托克,维特将绿蒂视为精神伴侣。尽管绿蒂已有婚约,维特仍然大胆示爱,而这种爱情的表达此时已然站在社会道德的对立面。不久,绿蒂的未婚夫从旅途中归来,维特意识到自己无望的处境,他不止一次地在信中向朋友表达内心的苦闷。胶着于理智与情感中的维特最终被绿蒂拒绝,无果的爱情使维特在绝望中写下诀别信并饮弹自尽。

绿蒂身上散发出的自然与善良特质对于维特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对于维特而言她甚至是自然的一部分,但这份自然与其称之为现实倒不如说是是幻象。绿蒂的丈夫给她带来了安全感,她不能也不愿冲破婚姻,更不必说与维特一同生活。爱情幻想的破灭对维特无疑是重大打击,造成其内心的困境。

三、维特的外部约束

小说开篇讲述维特因向往大自然而定居在乡下。“我独自一人,在这专为像我那样的人所创造的地方领受着生活的欢欣。”[2]自然和田园生活给予维特以平静,因为这里远离城市与复杂的人际关系。维特既会绘画又懂希腊文,是当时德国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无需为自身生存而苦恼,曾尝试担任公职融入社会。

可维特与社会规则相处并不愉快,他的上级行事一板一眼,对于维特的工作吹毛求疵。更令维特痛苦的他在C伯爵的聚会上被“扫地出门”,仅仅因为贵族阶层不欢迎平民的出席。“我对我以前常说的事有了极其生动的体会:某些稍有地位的人對老百姓总是冷冰冰地采取疏远的态度,他们似乎以为接近老百姓有失他们的身份;还有一些浅薄之辈和捣蛋的家伙,他们做出一副降贵纡尊的姿态,好在穷苦百姓面前更显得鹤立鸡群。”[3]维特憧憬跨越阶层实现人与人之间自然平等地对话,然而贵族中的大多数通过与普通平民划分距离以提升自我价值,维特的批判指向冷面的高傲贵族。

维特曾视乡下为自然单纯的同义词,可当他再次拜访之前常常资助的妇人时,她的大儿子过世了,去往瑞士领取应得遗产的丈夫空手而还;牧师夫人为了图利砍倒了村中两颗胡桃树,牧师、村长和财务机构为了获利均配合促成此事。社会中等级的争夺没有止境,乡下也绝非维特想象中的世外桃源。虽未写入规章制度却被人人奉为“金科玉律”的陈旧观念让维特举步维艰,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面对充斥着不幸与不公社会的无奈将维特紧紧困住,形成其外部的约束。

四、结语

十八世纪晚期的德国战火不断、经济凋敝,封建势力仍占据主导地位,无法容忍维特这样一位想要施展才华与天性的青年知识分子。无果的爱情,等级分明且复杂的社会构成了维特内心困境与外部约束,自尽是摆脱与腐朽社会共处的唯一方式。这部作品以爱情故事为基础,通过描写社会与个人间的关系反应知识分子对于德国旧制度的抗争,是世界文学中璀璨生辉的珍宝。

注释:

[1]《少年维特的烦恼 亲合力》第 17 页,译林出版社2008版.

[2]《少年维特的烦恼 亲合力》第 5页,译林出版社2008版.

[3]《少年维特的烦恼 亲合力》第 7 页,译林出版社2008版.

参考文献:

[1]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亲合力[M].韩耀成,洪天富,肖声,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8.8(2008.2 重印).

[2]叶隽.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爱情悲剧后的青春迷惘与制度因素[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28-37.

猜你喜欢

歌德
歌德用写作治愈失恋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浮士德》(书影)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歌德的书
晚年的歌德
歌德如何成为完人
真正值得你效仿的东西
歌德今秋力推赵朴初书法
我要歌德的书
见或不见——歌德叙事歌谣《爱尔王》的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