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文性:作为方法论及文本运用

2020-05-13袁春红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互文性方法论

袁春红

摘  要:本文分析了作为方法论的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发展,指出对克里斯蒂娃互文性理论有重大贡献的是巴赫金、张东荪及弗洛伊德三位思想家,并概述了克里斯蒂娃最经典的互文性文本运用即阐释——“小玛德莱娜点心”。

关键词:互文性;方法论;小玛德莱娜点心

“互文性”一词及其理论是法籍女学者克里斯蒂娃在1966年的著作《词语、对话和小说》中提出的。最初,互文性理论似乎只关乎文本理论,但很快,它便上升为涉及哲学、符号学、美学等跨学科的方法论,其影响也远超乎文学文本,而广涉影视、音乐、舞蹈等美学实践。

究其渊源,互文性理论的产生及发展,与三位大家的思想密不可分——巴赫金、张东荪及弗洛伊德。巴赫金的对话/复调理论、张东荪的架构主义宇宙观与多元认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克里斯蒂娃提供了思想灵感与理论资源。

一、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发展

(一)巴赫金的影响

1965年圣诞前夕,克里斯蒂娃到了法国巴黎,此时法国学术界正是结构主义一统天下的态势,罗兰·巴特、列维—斯特劳斯等思想大家云集于此。克里斯蒂娃的到来,给结构主义注入了一股新流。这股思想新流正是后来享誉全球当时却还不为人所知的巴赫金。克里斯蒂娃的老师罗兰·巴特让她在研究课上向大家介绍了巴赫金及其理论,由此,这位后来文学研究不能绕过的思想巨人巴赫金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巴赫金思想的引入是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的重要契机。

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将所有人类行为的研究都作为从属于语言普遍规律的研究,在文本分析方面,斩断文本千丝万缕的外在关联,将文本视为封闭自足的语言系统/结构。而巴赫金对克里斯蒂娃的意义在于促使语言研究向“意义经验”开放,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被结构主义忽略的两个方向:1、“言說主体”,2、文本历史。而对主体性与历史性的重视使文本得以重新置身于广阔的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中,同时主体性的研究也得以向纵深发展。

1、词语

在巴赫金的理论中,文学词语绝不仅仅只是一个词语,一个孤立的“点”,而是多重文本的平面交叉,也是多重写作的对话。巴赫金梳理出文本中暗含的两个轴——横向轴与纵向轴。横向轴连接的是作者与读者,纵向轴则是文本与此前及此后的他文本。当文本被置于社会与历史之中,那么社会和历史本身也成为作者所阅读的大文本。作者写作,历时便化为共时,作者自己也嵌入大文本大语境中。所以,每一个词语都是词语与词语的交汇,每一个文本都是文本与文本的交汇。在交汇之处,至少会有一个他词语或他文本被读出。

由此,文本不再可能具有封闭性,因为连词语这一文本的最小单位都连接着文本与文化历史语境——文本向文化历史大语境开放,文本也向之前的他文本与之后的他文本开放。

2、对话

巴赫金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发现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诗学特征:复调式、对话体及狂欢化。传统小说呈现为“独白”式,即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并在作者统一的意志支配下层层展开。在此类小说中,所有事件及主人公皆为作者意识的客体,所有声音听起来仿佛只是作者一个人的声音,即作者自己的独白。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则不然——作品中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相融的声音与意识,每一个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他们并不受作者意识的支配,而是与作者声音平起平坐。作者是独立主体,其他每个声音也均为独立主体而不再作为作者意识的客体,小说因而展现为多声部。

复调小说采用对话体,并呈现为狂欢化。狂欢化的渊源即狂欢节本身。中世纪晚期的各大城市如罗马、巴黎、威尼斯等,每年大约会过三个月的狂欢节。狂欢期间,人们打破严格的等级秩序,颠覆往常的霸权与教条,突破阶级、门第、身份、财产、年龄、性别的划界,随心所欲地装扮、狂放不羁地歌舞、自由自在地说笑。这种全民广场式欢庆活动,在巴赫金看来有着浓厚的自由平等之意味,甚至可视为通往美好乌托邦世界之路。

巴赫金的小说理论让克里斯蒂娃意识到“对话”的重要地位。她说,俄国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都很重视语言,但却忽视了语言的“对话性”。巴赫金理论中,“对话”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他强调“对话是语言存在的唯一可能”,“一切莫不归结于对话……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而克里斯蒂娃则进一步推论——“语言预设了对话关系”。

对话性是互文性理论的重要内涵。

(二)张东荪的影响

中国当代哲学家张东荪的“中国式逻辑”也曾影响了互文理论的形成。克里斯蒂娃曾说:“就在我把巴赫金思想引入法国之时,我发现了一位名叫张东荪的中国学者的研究。”张东荪1939年发表于《燕京社会学界》的一篇文章《一个中国哲学家的知识论》,曾发表在法国权威学术期刊《原样》1969年第38期上,法文题目是“中国式逻辑”。张东荪在文章中提出的架构主义宇宙观与多元认识论对克里斯蒂娃的互文理论有重要启发。

比较了中西哲学,张东荪指出中国哲学只有宇宙论和人生论而不讲本体论,本体论在西方却是第一位的。中国哲学不追问事物背后的本体,更关注的是可能的变化及象与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西方哲学以同一律为本,而中国则为相关律;西方以主体意识为核心,而中国则以关系意识为核心。张东荪认为认识论先于本体论,而且此本体并非西方哲学所言的静止的完成时的一成不变的存在,本体是一种进程,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宇宙也并非实体,不存在所谓的本质,而是一种关系体系,是各种关系相互套合、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总架构。各元素之间的先后秩序与因果关联其实既难以确定,也不像我们之前想象的那么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各元素之间的互动共变关系。关系概念取代了传统的实体概念。这可视为多元认识论。

张东荪哲学思想中的“关系、动态、多元”使克里斯蒂娃发现了一种新逻辑新思维。

(三)弗洛伊德的影响

正因为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与符号学研究融会贯通,克里斯蒂娃的符义分析理论才得以建立,互文性理论也才得以向纵深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真正决定人的言行的并非意识与理性,而是埋藏在意识深处的无意识,它以力比多本能冲动为内核,是欲望的压抑与积淀。在无意识与意识之间还有一个“前意识”作为看门人,防止无意识逃逸,只有符合社会文化规约要求的欲望才能进入意识层面,得到关注。文学艺术及科学研究等活动从根本上说都是欲望的升华与变异。每个人的“我”都不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我,而是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多元合一,本我是自我的陌生人。梦是欲望的满足,它可分为显性层面与隐性层面。

这些思想使克里斯蒂娃意识到:人自身就是一个多声部的,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陌生人,我们都是陌生人。人本身就是一个异质性的存在,所以人可以在自身内部旅行。

受此启发,克里斯蒂娃把文本看作主体欲望与话语规约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弗洛伊德提出的死亡冲动也被用来解释符号成义从混乱的前符号态向有序的符号象征态过渡的动力机制。弗洛伊德“自我”理论中蕴含的异质性是克里斯蒂娃符义分析理论的核心精神。此异质性分别投射到主体层面、符号存在状态层面和文本层面。主体层面的异质性体现为理性主体与非理性主体的共存;符号存在状态层面的异质性体现为对前符号态与符号象征态的区分;文本层面的异质性则呈现为生成文本与现象文本的二分。

克里斯蒂娃把某一文本与此前文本及此后文本之间的文本对话称为“互文性”,而每一个文本都暗含着不同层面的对话:1、文本内部不同声音的对话,2、作者与读者的对话,3、文本与他文本的对话,4、“言说主体”中理性主体与非理性主体的对话。

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文本之间不可避免地具有对话性,这种互文性使得文本研究不再能够把文本当作封闭自足体,而结构主义也得以进入人类精神发展史的研究,从而也实现了对后结构主义的转向。

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可视为对结构主义的批判性继承。

二、文本运用

互文性理论在文本中的运用是指用互文性理论对文本进行阐释。最经典的互文性阐释莫过于克里斯蒂娃对普鲁斯特“小玛德莱娜点心”的解读。

克里斯蒂娃分析了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在斯万家那边·贡布雷”2001年版第27—30页中的内容,以互文性思维解读了其中的核心情结——“小玛德莱娜点心”。

冬日的一天,“我”心情压抑。母亲让人端上一杯茶,又拿来一块点心,“是那种又矮又胖名叫‘小玛德莱娜的点心,看来像是用叫‘圣雅各的扇贝那样的点心模子做的。”

*互文性解读:

1、由“扇贝”模子——蘑菇——女作家乔治*桑的作品《弃儿弗朗沙》(Francois  le  Champi),“le champi”让人联想起”champignon”(蘑菇)。《弃儿弗朗沙》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乱伦的故事:一个弃儿被一个女磨坊主收养,而这个女磨坊主的名字就叫“玛德莱娜·布朗歇”,布朗歇这个词中包含着白色之意,白色也是面粉的颜色。弃儿与养母之间感情非常好,弃儿长大后离开了那里。不久,养母失去了丈夫成为寡妇。几年后,养子回来,养母先成了他的情人,继而成了他的妻子。《追忆似水年华》中母亲给儿子读了这本书。

2、1896年普鲁斯特在《当代生活》杂志上发表了一部名为“冷漠的人”的短篇小说,讲的是一位年轻男子与一位年长贵妇之间的故事。她对他产生了深深的爱意,但他却对此表示了冷漠,被称为“冷漠的人”。他之所以会冷漠,是因为他是同性恋。而那位年长贵妇叫“玛德莱娜·德·古芙”。

3、回忆场景发生变化,转喻发生:母亲被莱奥妮姨妈取代。莱奥妮姨媽——普鲁斯特早期的一篇文章/普鲁斯特传记——普鲁斯特在父母去世后把家里的家具给了一个男妓院(同性恋妓院),主人公把莱奥妮姨妈的家具给了一个妓院。

通过1、2、3的互文性解读,我们读出了普鲁斯特隐藏于作品中的“恋母情结”及同性恋倾向。

4、“玛德莱娜”一词可以追溯到《圣经》。《圣经》中有三位女子都与“玛德莱娜”有关。一位是妓女,她为耶稣的脚涂抹香油,所以她身上有着爱与芳香。第二位是死而复生的Lazare的姐姐,第三位最早认出了复活的耶稣。所以后两位都与复活有关。《圣经》中的玛德莱娜象征着爱、芳香与复活。

5、“圣雅各”——盛产玛德莱娜点心的伊利耶城——伊利耶城的圣雅各教堂——西班牙著名的朝圣城市圣雅各——朝圣者帽子上别的圣雅各贝壳形状的徽章。

通过4、5两点互文性阐释,普鲁斯特隐藏于作品中的宗教和历史意味得以显现。

6、《追忆》中主人公把小玛德莱娜点心蘸茶水吃——普鲁斯特时期同性恋暗语及仪式词典——“茶”暗指“尿”——同性恋仪式“面包蘸尿液吃”——这是基督教“面包就葡萄酒”圣体圣餐仪式的渎神变体——“点心蘸茶水吃”可视为“面包蘸尿液吃”的变体。

通过6的互文性解读,小玛德莱娜点心蘸茶水可以看成是一种仪式,接着这一仪式,文学艺术被宗教化神圣化;同时,传统宗教因这一渎神行为的变体而被破坏及颠覆,普鲁斯特由此开辟出内心经验的书写空间,而同性恋的这一渎神行为也可被视为从传统宗教到艺术宗教的过渡。

经由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解读,我们挖掘出深藏作品中的宗教含义、历史语境及文化背景,也挖掘出作者无意识深处的情结。所以,克里斯蒂娃把阅读阐释者称为“侦探”,鼓励他们从手稿、传记、思想史、宗教史、文化史中去搜寻蛛丝马迹,用互文性思维去深挖文本中隐藏着的秘密。

猜你喜欢

互文性方法论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互文性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及其翻译策略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