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要性及路径探析

2020-05-13董宝兰

理论观察 2020年4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挑战

董宝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挑战;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D2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4 — 0035 — 03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整合社会思想,筑牢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1〕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就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的挑战

1.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冲击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尖锐复杂,随着我国不断融入全球化浪潮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峻的挑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隐蔽的方式伺机向我国输送其价值理念,一方面通过散布各种反对和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否认其科学性。近年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机械决定论”等各种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理论甚嚣尘上,在鼓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同时,又大肆宣扬“普世价值”,这种双标行为的背后隐藏的目的就是弱化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以文化产品为载体,大众传媒为媒介传播西方价值观念。这对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极易受到西方社会盛行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的蒙蔽和诱惑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长时间发展下去将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严重的冲击。

2.社会转型期社会思潮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同阶层间利益的争夺,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中,造成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局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非公有制經济形态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工人等社会阶层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新的调整,社会阶层变得多元化。而在以趋利性为指向的市场经济的土壤中也滋生出各种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的观念,如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同时,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战场。由于互联网的即时性与匿名性,社会重大事件往往会快速传播,同时由于网络中跟风现象严重,人们往往会更加关注甚至放大热点事件的负面效应,并且因为网络带有匿名性特征,也使得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将其价值观念更大范围的传播出去。同时由于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还不是很完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便依托互联网技术从而以更加便捷和隐蔽的方式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因此,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带来了新的挑战。

3.理论创新不足和宣传的空洞化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侧重于理论层面,有待进一步创新。要想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立足当前现实,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必要性做出有力的解释并进行科学的论证。然而我国在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方面明显不足,在相关研究领域内存在形式化的现象,甚至有些研究者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与学科自信,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缺乏内在动力。

同时,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宣传形式化和空泛化。在宣传的过程中存在脱离社会实际,缺乏亲和力,一味的将空洞的理论标语化、形式化、表面化。而且以说教性的形式难以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和社会大众的反感,反而达不到我们预期的设想。

二、当前我国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现实意义

1.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的必然要求

纵观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存在不利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因素。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不断涌现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等形势要求我们更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掌握舆论导向,占领舆论阵地。因此,要破除不良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而把握舆论的导向,消减舆论的杂音。社会舆论主导着社会主流思想,在意识形态的较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好公共舆论的正面效应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关键。

2.整合社会思想,筑牢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

社会的发展进步要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行为是思想的表现,如果社会思想分崩离析,没有一个主流意识形态对其进行引导和整合就难以形成一个社会共识,难以凝聚人心。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我国进入新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环境的巨大挑战,对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汇聚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团结奋进,攻克难关提出了时代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使我们在舆论杂音中保持清醒的一剂良药,是防止我们偏离正确思想轨迹的主心骨。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整合。

3.坚持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正确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抉择,这是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并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的必然要求。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国难当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探索出一条救国救民的希望之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挽救了危亡的中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三、当前我国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路径选择

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提高意识形态斗争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同时,在意识形态的较量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和宣传方式的改进。

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首先,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党员干部要熟读经典保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立足当下现实不断挖掘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思想,通过学懂悟透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确保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只有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才能更好的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其次,积极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防御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当前西方国家借助新媒体传播媒介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采取更加隐蔽的渗透方式,面对这种情形一方面应当加强对舆论动向的监控,多渠道收集舆情信息并做好归类和分析,不给错误思想留下一點发展和传播空间。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舆论动向的引导,关注民众聚焦的问题通过听取民众代表的建议和专业人士点评的方式确保舆论动向的健康发展。最后,强化意识形态的责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3〕领导干部应当以身作则增强管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在监督下有效履行职责,增强自觉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2.提高社会思潮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背景下意识形态斗争能力

转型期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局面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进步提供了素材和动力,但多样化社会思潮并存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要警惕不良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首先,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不良社会思潮进行法律上的约束,减少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消极影响,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以尊重差异、包容多元化的心态看待社会思潮的多样性。面对社会思潮的差异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吸收各类社会思潮中值得借鉴的部分,使其化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最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公民判断和抵制不良社会思潮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以此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突破了时空束缚,促进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给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也带来了挑战,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增加了难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4〕因此要掌握信息网络化背景下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一方面要推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占领网络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理。既要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提高网络综合治理水平,也要完善网络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互联网实时监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为方向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不断探索引导网络舆论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运用微博、抖音等新兴信息平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

3.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和宣传方式改进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增强其解释力和说服力,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提供不竭的源泉动力。首先,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着眼于社会现实,以我国当前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关注点和出发点,以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依托,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我国的现实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做出有价值的回应。其次,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5〕任何理论要想保持其科学性,都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完善和发展,坚持以问题作为理论发展的导向,才能保证理论永不过时。最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国家繁荣发展的依靠力量。新时代要想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就必须要自觉遵循人民的主体地位。

宣传工作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使马克思主义在多元文化浪潮中脱颖而出和在意识形态领域激烈斗争中依然屹立的关键所在。一是要调整话语表达方式,改进以往宣传工作中形式单一、强制灌输的宣传方式,以更加亲和的姿态走进大众当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二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传媒的优势,利用好党报党刊、电视电台、手机互联网等各类宣传平台来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同时要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和引导,增强其传播主流价值的社会责任感,净化传媒环境,减少错误思想的传播。三是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为切入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节庆日、纪念日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宣传素材,其本身就是社会主流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来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鼓励各地适时举办多样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以群众听得懂、看得懂、亲自参与的方式,对大众起到熏陶的作用。同时,以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通过寓教于游的方式来唤起大众的精神共鸣。

结语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无论是基于国际形势还是国内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对于保证我国朝着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同时,意识形态的建设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75.

〔3〕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4〕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挑战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第52Q 迈向新挑战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