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中显深刻

2020-05-13刘廷富陈雪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上流社会玛蒂尔真假

刘廷富 陈雪萍

莫泊桑的《项链》一直是中学语文传统名篇。鲁迅曾评价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短篇小说的要求具有的高度。”《项链》构思精巧,情节跌宕起伏而又出人意料之外,它以丢失项链为分水岭,让主人公玛蒂尔德在重重對比中展现其精神蜕变历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层小人物无法掌握的运命,谱写了一曲撼人心魄的人性复苏之歌,给世界文学史留下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

首先是现实与梦想的对比。小说开端即介绍了玛蒂尔德的身世及现实处境。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却不幸生在一个小职员家里,没有陪嫁财产,也无法结识有钱的体面人;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结了婚。面对着寒伧的住宅、破旧的家具以及没有漂亮服装、珠宝的现实,她不断地感到痛苦,常常整天地哭泣。其实,她丈夫路瓦栽先生有着固定的职业,继承了一笔价值一万八千法郎的遗产;他们饭菜里常有炖肉,还雇了一个女佣,生活也算过得去了。然而,在那个“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姿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的社会里,美丽而不安分的玛蒂尔德一心“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想望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成天梦想着拥有那些装饰华贵的幽静的厅堂、陈设精致的宽敞的客厅,梦想着一边吃着由名贵餐具盛着的精美的晚餐,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尽管玛蒂尔德不安于现状,力图摆脱眼前寒酸、黯淡的生活处境,其愿望本身无可非议;但她那狂热梦想所表现出的追求的空洞与庸俗以及以美色为资本,都表明她内心向往的只是养尊处优、无所事事、以调情取乐的上流社会生活,仅限于满足追求物质享受的虚荣心。她时时愤愤不平,埋怨命运不济,必然导致她一旦有机会就可能不顾一切地去满足其强烈的虚荣心,从而不可避免地把自己推向命运的极端:要么成功挤入上流社会,要么被生活摔得更惨。作者有意将玛蒂尔德置于现实与梦想的尖锐对立之中进行刻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人生遭际的对比,主要体现为丢失项链前后主人公命运的对比。

玛蒂尔德渴求进入上流社会,命运也果然给了她一个机会:他们夫妇被邀请参加一个由丈夫供职的教育部组织的舞会。这可是美貌的玛蒂尔德接触甚至进入上流社会的一个大好机会!她从丈夫那里如愿以偿地添置了体面像样的衣裙,从朋友佛来思节夫人那里借到了锦上添花的钻石项链,终于参加了梦寐以求的夜宴舞会。作者极力渲染玛蒂尔德舞会上的狂热兴奋,为人物命运戏剧化转折尽力蓄势。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饱享美满甜蜜的成功喜悦……步入上流社会的幸运人生似乎已在向她缓缓招手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乐之极兮终生悲。那挂让玛蒂尔德增色添辉的精美项链竟然不翼而飞了!这顿时使刚置身幸福云端的玛蒂尔德一下又跌入惊惶愁苦的巨大苦海之中,不仅使其所有的幸福梦想顿作泡影,还使其为自己的虚荣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了还佛来思节夫人的那挂项链,他们付出了十年的艰辛!日本厨川白村曾这样分析道:“将刹那的幻觉当做生命现象之真,以致堕入悲剧的境地,影响一生的命运。”这富有哲理的启示,对现实社会中那些耽于幻觉、有着庸俗虚荣的灵魂的玛蒂尔德们,依然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

然而莫泊桑表现出他深沉厚重、悲天悯人的博大襟怀,他不仅仅暴露法国社会中小人物性格、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弱点,还展示他们在人生遭遇不幸时的精神面貌:是怨天尤人,厌世沉沦;还是忍辱负重,奋起抗争?给我们刻画了玛蒂尔德性格中的另一面:善良诚实、质朴坚韧、吃苦耐劳,使玛蒂尔德形象一下子立体化了,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意义。项链的丢失给了虚幻中的玛蒂尔德一记当头闷棍,促使她从上流生活的迷梦中清醒了过来。为了偿还可怕的债务,玛蒂尔德“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毅然决然地“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磨粗了粉嫩的手指,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最终还清了所有债务。在这十年的辛苦劳作中,她学会了吃苦耐劳,勤勉节俭,心态也渐趋平和。可以说,项链的丢失客观上导致了玛蒂尔德生活的贫穷和巨额债务,主观上却成了她改变生命轨迹的新起点,使她完成了由追求虚幻中的虚荣,到勇敢面对打击而脚踏实地地生活的人生蜕变,尽管这里边有着裂变的剧烈阵痛,它“败坏”了玛蒂尔德过奢华高雅生活的迷梦,却“成全”了她走向新生。因此项链的丢失对玛蒂尔德而言,与其说是其步入苦难的边缘,毋宁说是其真正面对生活的清醒剂。你看,还清了债务之后,玛蒂尔德多么坦然地面对依然年轻美丽富态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她那“天真而得意的笑”该是多么的灿烂妩媚呀,这与小说开头整日唉声叹气、牢骚满腹的玛蒂尔德恰成鲜明对比!我们也不禁要为玛蒂尔德的蜕变由衷地笑了。美国·卡耐基说:“良好的品性和人格,都是从战胜困难得来的结果。”玛蒂尔德近似之。而那些把玛蒂尔德一棍子打死,不许其改过自新的人,请听听法国·拉封丹的话吧:幸运的人们呀,“千万别去嘲笑不幸的人”。

再次是真假项链与真假人物的对比。小说结尾借佛来思节夫人之口道出项链真相:玛蒂尔德夫妇付出十年辛劳所还的价值“三万六千法郎”及其巨额利息的项链,竟然只值“五百法郎”,竟然是假的!这惊人的对比,一方面增添了玛蒂尔德十年“英雄气概”的喜剧效果,爱慕虚荣多么促人警醒啊!另一方面也完成了物与人的真假转换。小说结尾处,作者以隐喻的方式对全篇作了总结:玛蒂尔德最初向往而不得的那些幸福,就如同那挂假的钻石项链一样,是虚幻而不真实的;而她用了十年艰辛换来的这一挂真的项链,就像她真真切切地领悟到的人生一样,才是真实而可触摸的,只不过她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物与人的真假对照,真假置换,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形象意义。

此外,《项链》还通过与路瓦栽先生、佛来思节夫人等多重对比,很好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凸显出玛蒂尔德的命运变化和形象意蕴。

猜你喜欢

上流社会玛蒂尔真假
真假厨师
项 链
读《项链》有感
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日本“上流社会男性”什么样?
浅析《卖花女》中人物形象与当时英国阶级面貌关系
真假大富翁
如果佛来思节退钱了呢
上流社会的请举手
真假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