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的探索

2020-05-13陈公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验式评价作文

陈公华

一、课题的提出

由于传统作文教学过于注重课堂、教师和教材的教学,过分重视写作知识和技能训练,存在着以说教为主、与生活脱离、与社会脱节、走不进学生的心灵、体验性不足等缺点,导致学生写作无物可描、无事可叙、无情可抒、无论可谈、无感而发等问题,为了改变学生写作“无米之炊”的问题,提高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独特感受生活的能力以及提升、整合、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和表达生活的能力,实现作文与做人协调发展,我们进行了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我们的课题《初中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的探索》2018年在台州市教科所优秀结题,开发了三个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专题课程《感恩篇》《家庭篇》《劳动篇》,其中《家庭篇》《劳动篇》获椒江区精品课程一等奖,《家庭篇》获台州市精品课程,《感恩篇》上送参评浙江省精品课程,课题《以感恩为主题的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课程开发的探索》立项为2019年台州市重点课题,课题论文获2019年度台州市教科论文一等奖。

但在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传统教学条件下的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存在着信息资源相对匮乏,教师辅导力不从心,交流研讨需要更为充足的时空,教学过程需要学生更高程度的参与,评价和管理需要更为有效的工具,成果展示与分享需要更为便捷的途径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的效果。为解决传统教学条件下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互联网为平台、以虚实结合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为手段、以师生共享共建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网站的方式进行了“互联网+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的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创新

“互联网+教育”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热烈拥护;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也作出一系列部署和要求,以推动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现在许多老师也开始研究“互联网+作文教学”,但我们发现他们的研究只是简单地让作文教学连上互联网,并没有运用大胆的跨界融合思维(即互联网思维),没有抓住“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教学、连接一切”等特征,这就没有抓住“互联网+作文教学”的魂魄之所在。

在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运用互联网创新思维,使作文教学全面对接“互联网+教育”的特征,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资源、便利的展示功能、跟帖点赞等强大的交流评价等互动功能,把互联网与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重组,为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设计了“互联网+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学资源共享,设计“接受中学”“联系中学”“重构中学”“比较中学”“反思中学”“交流中学”“情境中学”“创造中学”等等不同层次的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活动,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将“我讲你听”式的线性教学结构,改变为网络式、辐射式的互动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使他们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要求。

三、课题的实践操作

我们进行“互联网+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在强调学生开展生活体验活动的同时,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浙江平台”,充分利用其中教师个人空间中的资源空间、展示空间和我的工作中的各种功能,建立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课程开发平台,并将它链接到学生的电子书包,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需求,师生共同确定体验性作文教学课程开发专题,以虚实结合的体验性活动为手段,指导学生通过网上网下搜集整合专题阅读资料,在阅读中积累间接的专题生活体验;指导学生积极开展专题生活体验活动,通过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整合家庭、学校、自然、社会等生活体验中獲得的各类专题资源,积累直接的专题生活体验,并将这些生活体验资源上传到网络,开发网络平台中的专题资源库,并撰写专题体验性作文教学校本教材,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专题资源;师生充分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进行体验性作文教学活动,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写作,将写作的过程和结果存入资源库,转化为网站资源,提供给其他学习者共享,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交互功能,为师生校本课程教学进行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提供虚拟时空。在这样一个师生共享共建、不断循环的动态教学过程中,促使校本课程不断得到开发,学生体验性作文的水平不断提高。

(一)体验性生活作文教学互联网平台的设计和开发

在体验性生活作文教学课程开发中,我们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平台,充分利用平台中的各种功能,建立体验性生活作文教学课程网站平台,网站栏目设置和功能如下:

1.每月焦点。这里主要包括本月有关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新闻回顾和本月热门的体验式生活作文专题课程教学概况,推荐计划开发的专题课程供师生选择等。

2.专题资源区。这里主要包括师生共同搜集整理形成的专题知识,也包括相关的参考书目、丰富的网址连接和经过结构化整合形成的专题结构化知识体系。

3.导师区。我们利用平台中的通讯录,邀请一些写作专家或老师等组成写作导师联盟,交流研讨体验性作文教学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这里还介绍辅导教师的有关信息,并提供辅导教师的联系方式,使教师和学生可在这里自由选择作文导师。

4.我的班级。我们利用平台中的我的班级栏目组建教学班,使用班级通知、学生成绩、班级资源、班级圈、教师寄语、问题解答、联系本等栏目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

5.教学区。我们利用平台我的工作中的教材资源、课前导学、同步备课、互动课堂、在线检测等栏目进行体验性作文教学,记录并保存教学过程。

6.展示交流区。我们利用平台展示空间中的展示区和跟帖评价交流区等栏目,展示、评价和交流师生成果并加以保存。

7.课程档案袋区。我们利用个人空间我的班级中的班级资源栏目,组建课程档案袋,保存学生习作、辅导教师指导记录、活动和收集信息的过程以及评价等方面的资料。

(二)互联网与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互联网+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绝不是简单地让传统作文教学连上互联网,而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抓住“互联网+教育”的最重要特征,运用大胆的“跨界融合”思维,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共同体。本课题研究主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跨界融合”:

1.学生的间接生活体验与写作融合。根据专题写作需要设计阅读主题,找出读写训练的结合点,整合网上网下的专题资源,开发网上专题资源库,通过阅读积累学生专题间接生活体验,实现读写结合。

2.学生的直接生活体验与写作融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专题生活体验活动,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多种实践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直接生活体验,使之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要求学生及时“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生活体验上传到互联网,进行交流和评价。

3.现代教学技术与作文教学融合。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多媒体技术和微信、QQ等各种社交工具,使它们成为师生进行作文教学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作文教学途径。

4.研讨交流活动与写作课程的融合。我们要求作者将不同阶段取得的成果(包括学生习作和教师研究成果),及时地上传到网站,以接受评价和交流研讨。在这里,课程专家可对课程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师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其他成员也可进行评价,还可进行网上“提问”和“答辩”,实现评价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使课程开发者和指导者既能贡献自己的想法,又能共享他人的意见,形成合力解决问题的局面,以突破单个研究者或辅导者研究领域上的广度和深度的局限,使学习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实现研究者之间的良好互动。

5.执教者与导师联盟融合。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中的教师通讯录,邀请一些著名的课程教学专家和作文教师组建作文辅导教师联盟,并提供辅导教师的联系方式,使课程学习者在这里能自由选择合适的教师成为自己的课程教学导师,还不定期地邀请一些人文素养高的家长或著名作家,与语文老师一起“跨界融合”,同上一节课,或研讨评价同一课,或一起评价学生习作,改变单一的由语文老师担任作文指导教师的局限,形成教学合力。

(三)“互联网+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使作文教与学的活动都可以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交流,作文在互联网上生成,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同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生活体验积累、激活、表达和深化,实现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模式:

1.在阅读中积累间接生活体验。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寻找读写训练的结合点,设计写作素材的阅读专题,整合网上网下的专题资源,开发网上专题资源库,以读促写,把专题阅读、生活体验与写作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读万卷书”。指导学生阅读专题文章,在阅读中发挥作品的典范作用,积累专题素材,获得深厚的间接体验;积累典型事例,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题材;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中感悟情感,积累人间真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积累辩证思想,提升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时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写作,把阅读的收获迁移到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积累、迁移和运用能力。

2.在活动中积累直接生活体验。在“互联网+体验式生活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写作的活动主题、目标、内容,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業负担中解放出来,拓展学生的生活时空,让他们“行万里路”,指导学生回归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我生活的土壤里,在作文专题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参观、操作等多种活动体验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升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能力,积淀下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同时针对有些学生缺乏体验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毛病,我们有意识地擦亮学生的一双慧眼,指导他们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看、去听、去嗅、去摸,自觉地对身边的事物留心观察、积极思考,细心体味,用心感悟,深入体验生活,养成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积累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之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同时要求学生把活动体验上传到网站,提供给大家共享和交流评价。

3.在课堂指导中激活生活体验。在写作指导中,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网上、网下创设生活情景,激活学生平时积累的厚实的生活体验,并适时地导理、导情、导法,指导学生对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感悟,引导他们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体验积累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素材,提高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独特感悟生活的能力以及提升整合、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反思生活的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写作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和表达生活的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欲望,让他们产生一种“欲吐而后快”的情绪,完成见解、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

4.在习作训练中自由抒写生活体验。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摈弃写作知识本位的传统观念,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根”,选择熟悉或贴近的生活为写作内容,把内容的生动和充实以及表达真情实感作为写作的目标,引导学生自由抒写生活体验。我们还改变传统作文单一的课堂训练方式,提倡作文训练走生活日记的路子,让生活与作文训练直接对接,同时要求学生将习作上传到互联网展示,接受评价和反馈信息。

5.在评改中深化生活体验。在习作评价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站展示及跟帖点赞等交流评价功能,要求作者将不同阶段取得的成果(包括学生习作和教师成果),及时地上传到网站,以接受评价和交流研讨。在这里,课程专家可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作者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其他成员也可进行评价,还进行网上“提问”和“答辩”,实现评价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使作者和指导者既能贡献自己的想法,又能共享他人的意见。同时我们还改变传统作文教学评价的策略,采取习作评价激励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习作评语生活化、习作评改自主化等策略,提高学生作文评价能力,深化学生生活体验;在批改中我们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主人”的观点,将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我修改、互评互改、批后自改、定格修改、集体修改等途径,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升格作文,使学生在作文中通过对客观世界再认识、自我再反省和作文再次修正等途径,提高学生对原有生活体验和认识的再次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疑义共识、奇文共赏成为学生写作生活的情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时将交流和评价的结果存入档案袋,转化为网站资源,提供给大家共享。

参考文獻:

[1]卞露青.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新视角.小学教学参考,2015年04期.

[2]荀华军.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模式研究.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年10期.

[3]张永澄.引入信息技术,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效率.语文天地,2018年04期.

[4]郝丽.网络环境和高中作文教学的整合.语文天地,2017年22期.

[5]郭芝清.信息技术与高中作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尝试.新课程(中学),2019年04期.

[6]陈重浪.引入信息技术活水,优化山区高中作文教学.语文天地,2018年13期.

[7]郑华.网络环境与高中作文教学有效融合的模式.中学课程辅导,2016年16期.

[8]周培凤.小学网络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年06期.

[9]余安妮.谈“互联网+作文教学”的涵义特点与样态.苏州教育信息化,2018年02期.

[10]陈兴山.信息技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体系重构策略.新课程(下),2017年11期.

猜你喜欢

体验式评价作文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