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下立德树人策略刍议

2020-05-13常红磊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立德语文课程素养

常红磊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六个方面‘下功夫。”“立德树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坚持以“德”为先,“德”为根本,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提升道德素养,“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系统全面地提出了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和实践途径。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程教学,能充分发挥母语教学的作用和优势,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语文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作用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课程学习是积累语文知识、掌握并运用语言文字规律、获得阅读体验、拓展多种思维、表达交流情感、提升综合能力的过程。语文教学在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和厚植爱国情感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立德树人强调“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其内涵与语文核心素养相互贯通,从语言建构、思维训练、文化传承、审美创造、品德修养、综合素质等不同角度概括了语文学科的功能定位,为新时代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识字写字、词语辨析、句法分析、段落研读等,引导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运用规律并积极实践,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阅读鉴赏、情感表达、观点梳理、写法探究、想象联想等语文实践,是思辨、创新、逻辑、批判等思维发展和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的重要渠道;解读课文文本、阅读经典著作、诵读古今名篇等,既能教育学生理解、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坚定文化自信和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书写汉字、品读经典、鉴赏美文、写作交流等语文实践,是陶冶情操、升华思想、表情达意等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奋斗精神、劳动意识等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

二、语文课程教学中立德树人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评价的重要导向,对语文教师和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但笔者发现,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顾此失彼、厚此薄彼的现象较为突出,核心素养培养不够重视。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人民群众对教学质量的强烈追求,部分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过于侧重教学质量,甚至认为德育方面是“軟指标”,导致有些语文教师科学的育人观、质量观、评价观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在这种氛围影响下,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语文课程工具性的教学中,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都紧盯教学质量,忽视了语文学科德育功能,人文性不够彰显。另一方面,对“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对“立德树人”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立德树人”是德育范畴,只提出了德育要求,没有从全面发展的全局来理解认识,从而忽视了“树人”作用。受此影响,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品德课”,侧重说教,而对语言积累与建构、思维拓展等方面引导不够。另外,个别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优化不及时,突出表现在对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把握不精准,落实成效不明显,比如,重视语言文字教学,但是对如何建构、如何体会内在规律等引导不够,多种思维培养、训练往往浮在表面;对文本等深入解读不够,文化认同、自觉传承意识培养有所欠缺,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不够。发挥语文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独特作用的途径和方式还比较单一,语文教师以德育德、学高育人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语文评价机制有待健全。

三、核心素养下立德树人策略刍议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育人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语文教师要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依据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遵循语文课程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正确的育人观、质量观、评价观,努力做到“五育并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既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又引导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领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灿烂,增强民族自豪感,立志奉献祖国。

(二)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发挥关键作用。教师是教育教学第一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是关键。语文教师必须立“高尚师德”来“树”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政治素养,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其次要深刻理解“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要求的丰富内涵,作为潜心教书、精心育人的根本遵循。再次要全面系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理论,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借鉴、积极反思,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最后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于律己、依法执教。着力以高尚的师德修养、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扎实学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立足语文课程实际,增强育人实效。聚焦立德树人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任务,在“六个下功夫”和语言建构、思维发展、文化传承、审美鉴赏等方面持续用力,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在语文积累中立德树人。语文知识积累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包括字音字形、词义辨析、句式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标点符号、文学常识、语言运用等方面,涵盖面极广,需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汉字具有优美的形体和很强的表意功能,识字写字教学能给予学生美的享受,更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汉语词语极为丰富,词语教学以及句式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规律,提升归纳、分析、梳理、探究等能力,增强多元思维和思辨能力。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标点符号等语文基础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活跃思维、开发智力。古今名家名篇、经典名句、文化概述等文学常识教学,可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之情,进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在课文解读中立德树人。语文范文(课文)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时代性、开放性。通过课文解读,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情感,丰富阅读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思维启迪和美的享受,进而提升道德修养。解读《诗经》《乐府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教育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祖国壮丽山河的伟大,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建功立业的志向,培养奋斗精神,厚植爱国情怀;解读《论语》《离骚》《史记》《出师表》《三吏》《三别》《明月几时有》等,体会孔子的仁爱思想、屈原的忠贞爱国、司马迁的刚正不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杜甫的忧国忧民和苏轼的博爱情怀;解读《孔乙己》《白杨礼赞》《背影》《荷叶·母亲》《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等,体会鲁迅对黑暗社会的控诉、茅盾对民族坚韧不屈的礼赞、朱自清对亲情的讴歌、冰心对母爱的赞美和郭沫若对爱国衷肠的表达。

3.在语文实践中立德树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教学可以通过校园读书节、誦读经典、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辩论会和成语、诗词、汉字听写大会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词语运用、阅读理解、佳句积累、写作表达、口语交际和思维拓展的能力,进而提升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诵读诗词体会汉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培养审美情趣;诵读经典篇章,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演讲比赛、辩论会,碰撞思维,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作文教学和竞赛能够激发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看法和思考,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奋斗精神。汉字听写、诗词、成语大会等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强大魅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厚植爱国主义情感。校园读书节、阅读教学和读书会,引导学生获得并展示独特的阅读体验,培养表达能力。课本剧展演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品德教育。创办文学报刊、举办小小记者会、手抄报、小访谈、学生解说员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注重语文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和瞻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强化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教育。

进入新时代,语文教师要以德育德,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把握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创新教学方式,转变评价观念,在语文核心素养观念指引下,紧盯“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目标任务,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 GS[2019]GHB1069 《新时代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立德语文课程素养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