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式与学情的小古文教学设计与思考

2020-05-13梁丽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鼓琴钟子期伯牙

梁丽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5-6年级的阅读提出“诵读古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1]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第二点“评价建议”中提出“评价学生阅读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他们是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2]基于此,统编版教材在中高年段设置了12篇小古文,有层次、有梯度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本文结合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的教学理念:“依体式,定终点;研学情,明起点;中间搭上两三个台阶”,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依据体式,确定终点

《伯牙鼓琴》出自《吕氏春秋·本味》,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小古文。讲的是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动人故事,伯牙遇知音的狂喜与失去知音的悲痛形成强烈的对比。统编版三年级起就安排有小古文,这是第9篇,这一届一直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人教版教材安排只有四篇小古文,这仅是第2篇。

老子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有不同的鱼,所以捕鱼的网要有不同的“网”。不同的文言文学习,重难点也应不一样,教师要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重难点。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指引是重点,教材中的重难点是对“高山流水”内涵的理解,对“知音”之意的体会。而对古今价值观朋友观的理解,则是难点。这些是文言文的核心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也是教学的终点。

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核心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基于以上情况,教师要把文本作为训练的载体,也要在小古文的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由此,《伯牙鼓琴》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学习运用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等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读懂古诗内容。

2.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品味语言,理解“知音”之意。

3.借助語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高山流水”之美。

4.熟读背诵。

教学目标的设置,是课堂教学的终点。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的训练,即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美和节奏美,体会鼓琴的音韵美,体会文言文化和知音文化,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和关于诵读浅易文言文的评价要点。

二、研究学情,找准起点

“一篇课文教什么呢?就是要教学生理解和感受这篇课文最要紧的地方。课文最要紧的地方,是这篇文言文必须理解和感受的地方。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也就是学情的高度,简单地说,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第二句话,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第三句话,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3]。

学生在五年级下册学习过一篇小古文《杨氏之子》虽然有了对文言文的初步了解,但是时隔已久,学生在朗读、理解的方法以及文本的体会方面欠缺。于是,备课时,教师要作如下思考:

思考一:《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六年级的学生喜欢吗?没有学的时候,学生感觉是“很难”,难理解,难体会,难懂古人的想法。那么,教师备课时候就要思考,怎样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导入部分,出示三句诗人送别朋友的诗句,让学生接龙背诵,由浅显易懂的诗词,导入到文言文化。学生兴趣一下子被点燃了。

思考二:初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哪些字词读不懂?有难读的字音,有多音字等,预习时候,要设置的第一题应该是这样的: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多读几次。善哉( )乎、汤汤( )乎、巍巍(   )乎、少(   )选之间、以为(   )、复为( )、绝弦(   )。上课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读准以上字音外,还特别对三个带“乎”字的叠词进行了朗读指导:1.看注释,理解“善哉”“汤汤”“巍巍”之义,用朗读表现出来;2.“乎”字在文言文里面没有实在意义,但是对朗读作用很大,拖长音,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其实,读好了带“乎”字的词语,难读的句子也基本会读了。

思考三:故事的理解,学生哪里读不好?当教师自己赤手空拳地去朗读的时候,明白了学生最难感悟内涵的句子“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这两句。这两句看似平淡,却“话中有话”,隐含着深层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教师要通过查阅大量描写“太山”的诗词,从中挑选一些有意义的诗句,看到伯牙的内心此时在想些什么?教师要联系教过的课文《孔子游春》一文中关于“孔子论水”的一段话,明白此时伯牙想着流水的时候,其实他想表达的却是怎样做一个“真君子”!这样,钟子期对伯牙“明其音,知其念;明其心,知其志”,方可称之为“知音”,学生才真正明白,最后末句,子期死后,伯牙的所思所想所行,进而有所触动。学生理解不了、感受不到的地方,恰恰就是课文最要紧的地方。

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是新课程最核心的理念,这是语文老师必须坚守的备课上课原则。

语文教学具有来自文本和学生两方面的确定性,“依据体式,确定终点;研究学情,找准起点”。分别规定了课堂教学的终点位置和起点位置。作为专业的语文教师,既要把握文章的特质和学情,准确定位课堂的终点和起点这个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基本保障,又要对课堂教学过程巧搭台阶,使学生平顺而巧妙地从起点到终点,达成教学目标。

三、巧搭台阶,达成目标

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设计教师做什么,主要是设计学生做什么。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为主,这是新课程的理念。大量的研究表明,阅读教学的设计两到三个教学环节比较合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聚焦和集中,一堂课的核心教学环节两到三个最合适。每个教学环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内容落点”,是指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内容。二是“学习方式”,是指在这个环节里学生怎样达成目标。这个备课模式是最科学最简洁最符合教学的原理。

围绕教学目标,笔者设计“绘声绘色,初识知音”“融会贯通,感悟知音”和“拓展延伸,歌颂知音”三个活动,巧搭台阶,达成目标。每一步的内容和学习方式都是清晰的,均以学生读书思考和交流为主体,老师辅以指导和提升。如下图示:

1.绘声绘色,初识知音。《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4]小古文只有“读百遍”,才会“义自现”。

《伯牙鼓琴》的读分三个层次:初次朗读,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检查难读准的字音是否读正确,进而引导读好“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三个词语;第二步的朗读要“读出节奏美”,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自由跟同桌练习读,个别展示读,之后出示划有节奏的课文,帮助朗读节奏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再让学生练习读,然后同桌展示读。最后老师示范背诵读。教师一定要做到背诵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达到学生羡慕不已,很崇拜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看来比较难背的文言文,也是挺有意思的事。教师顺势问学生课文最后一句讲什么?(伯牙摔琴),前面三句呢?(伯牙鼓琴),然后,再顺势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2.融会贯通,感悟知音。教师出示图画,问学生:哪个是伯牙?哪个是钟子期?依据是什么?进而学习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先让学生翻译,之后再问学生:“之”指什么?学生根据意思,联系上下文一下子就明白了。再补充伯牙琴技高超的课外知识。

后面的2.3.4句话,学生分小组合作翻译,朗读,之后交流,补充,加深理解。

学习第2句话的时候,“方”和“巍”的意思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师查字典出示“方”的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含义:(1.刚刚;2.办法;3.正在。)为了帮助理解“巍”,教师出示“巍”字字源的变化,让学生观察。为了让学生理解:“巍巍乎若太山。”教师出示描写诗人杜甫和张岱赞美泰山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引导学生伯牙念着泰山,念着泰山顶上的风光,念着:“顶天立地、藐视困难、正气凌然。”高超的琴技,超凡脫俗的意念,所以才让子期赞叹。最后问学生:这些情志,钟子期明白吗?伯牙说出来没有?哪里听明白的?

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选择这一句话的小组请起立,一起朗读。

(三个小组一起朗读)

师:哪个小组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生(林楚琪):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

师:请问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翻译的?

生(周悦):是看注释,加上想象流水湍急的样子。

师:其他小组有补充吗?(板书:想象)

生(杨柳):老师,我有补充:这里说汪洋的海洋,我想到了长江、黄河和大海。说明伯牙的琴声行云流水。

师:补充得很好。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没有,请看下面的一段话: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摘自《孔子游春》)

师:请问伯牙心里想着流水,他的琴声想表达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与学生轮读)

生(包悦欢):他想做一个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师:这些情志,钟子期明白么?(板书:知情)

生(熊逸清):明白。

师:伯牙说出来没有?

生(何思博):没有说。

师:哪里听明白的?

生(杜悦):从乐圣伯牙的琴声里听出来的。

师:是呀,像这样,不用说出来,却能明白对方的心思的人,(板书:知心)我们可以称之为“知音”。(板书:知音)

这样的学习,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学生才能体会到世界上只有钟子期明白伯牙的琴声,明白伯牙的心声,这是三十年难得一遇的知音啊!从而体会伯牙遇知音的欣喜若狂之情,也为最后失去知音的悲痛做铺垫。

3.拓展延伸,歌颂知音。在学习每一句话后,出示填空,让学生回忆原文,落实“背诵积累”的目标。学到情深处,播放《高山流水》的琴声,当学生聆听到如痴如醉的时候,问学生:“伯牙仅仅想到高山和流水吗?还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一时回忆不起来,指指窗外,学生马上反应过来: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海里游的……马上进行练习:伯牙鼓琴,方鼓琴而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学生不是很理解,提供支架,老师示范练习:徐徐清风、霏霏雨雪、潇潇春雨、萋萋芳草、声声燕啼、依依杨柳、流水淙淙、皎皎明月。引导之下,学生自然就明白了。

在学生练习之时,感受伯牙高超的琴艺,以及钟子期听琴的高超技艺。最后深情并茂地过渡,学习最后一句,直接问学生:伯牙做了什么?下了什么决心?为什么?前面的铺垫足够,这句话一下子就读明白了。老师再看板书,问学生:还有人知道伯牙弹琴的时候想什么吗?还有人知道伯牙的情志吗?慢慢地擦去板书,让学生感动,感慨万千。最后出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体会伯牙的“大悲”,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运用小古文学习的方法,自学另外一篇小古文《荀巨伯忠于友情》,体会古人重情重义的情谊以及友情的力量。

“依据体式,确定终点”和“研究学情,找准起点”讲的是教学内容的确定和选择的依据,是优秀的教学设计的基础;“巧搭台阶,达成目标”讲的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是一篇优秀的教学环节组织的内容,更是上一节好课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3.30.7.

[3]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8:61.

猜你喜欢

鼓琴钟子期伯牙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伯牙鼓琴
读出经典的新意
问世间,“琴”为何物
泉水滴答
何谓“知音”
高山流水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
伯牙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