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对话,促学生思维发展

2020-05-13滕月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对比思维品质

滕月芳

【摘要】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品质、方式与习惯”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促进的。而深度对话所追求的是思维的对话,它能帮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积极思考,揭开语言文字的奥妙,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对比及勾连的对话策略,智慧引领学生与文本的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进行对话,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拔节生长。

【关键词】对比 勾连 深度对话 思维品质

从高中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发展与提升”来思考,我们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也应该适当关注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品质、方式与习惯”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必须借助语言的学习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深度对话所追求的是思维的对话,它能帮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积极思考,揭开语言文字的奥妙,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笔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对比及勾连的对话策略,智慧引领学生与文本的言语内容、言语形式进行对话,促进学生思维的拔节生长。

一、对比阅读,求同存异促思维

对比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好的对话教学策略。阅读教学中,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求同存异,品读语言文字的精妙,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关键词语不同意思的对比

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意思,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不同的意思。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作者描写爬天都峰的句子:“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往往很多教师的教学都是“引导学生圈出关键词语体会爬山的艰难”为止。但我们在与教师一起研讨的过程中,觉得教师还应该继续深入地教。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抓住几个“爬”,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发现“爬”的不同,“奋力向峰顶爬去”是对“爬”总的描写,“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是爬的方式,“爬呀爬”是爬的时间久,“终于都爬上了”说明爬的不容易和爬的结果。

与文本深度对话,不仅体会到爬的艰难,更重要的是,學生有了高阶思维的训练,在对比、思考、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品析到作者在表达上的妙处——“细节”勾勒。随后跟进片段仿写,让学生写写不同的“走”、不同的“跳”、不同的“骑”等,从而经历一个言语品析、言语积累、言语运用的过程。这样的对话过程,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深刻性。

2.关键语句不同形式的对比

同一句话,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是表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描写桂花的语句之一“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笔者运用对比阅读,出示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在桂花香里的”,引导学生对这两句话进行对比,思考:你觉得哪句好?说说自己的理由。通过这样的语段比较,使学生发现其中的异同之处,虽然都是描写桂花盛开时候的香,但写法不同。

一对比,学生都觉得文中的语句写得好,发现“……没有不……”这一双重否定句,并感受到这一双重否定的强调作用。一对比,学生一下子就抓住文本中“没有不、浸”这两个词,深刻体会到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桂花盛开时候浓浓的香味,且更能表达作者喜爱桂花的这份情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在这里得到了拔节生长。

3.同一文体不同表达的对比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抓住了松鼠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为了让学生对本文言语表达有更深刻的感悟,笔者充分利用课后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一段资料引导学生将文本与这段资料进行对比阅读,思考:你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说出你的理由。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对比品读、分析、讨论,发现了文艺性说明文与资料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同是说明文文体,都是介绍了松鼠,但法国作家布封的描写生动形象、活泼有趣,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如拟人法、打比方、摹状貌等,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松鼠漂亮、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的样子,读起来觉得非常有趣,比较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文字资料,只有“列数据”这一种说明方法,语言非常简练,通俗易懂,如果想快速地了解松鼠的基本情况,那就可以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文字资料。

一对比,学生不仅明白了作者在写什么、怎么写,更明确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原来不同的表达方式,有它不同的效果,可以根据你不同的需求选择阅读。这就是阅读教学中,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的地方,是作者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是语言表达学习之处。在对比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具有灵活性。

二、勾连阅读,多元感受促思维

勾连,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阅读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旧知、联系相关资料等勾连形式,展开对文本阅读材料的品读、感悟,能充分打开学生的阅读思路,由此及彼,训练其发散性思维,获得更多阅读体验与感受,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1.勾连文本

一篇文本,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勾连文本的阅读方法,加深体验谈感受。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略读课文《青山不老》,在品读老人创造的奇迹中,引导学生勾连文本中“大环境的险恶”“小环境的艰辛”谈奇迹,感受颇深:

生1:我联系当时晋西北险恶的环境,感受到那里荒无人烟,称得上是死亡之地,可这位瘦小的老人,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真的是了不起的奇迹。

生2: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十五年如一日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生3:晋西北环境恶劣,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而这些树却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这一切都是这位老人创造的,了不起的奇迹!

生4:原来是荒山野岭,现在是山高林茂;原来是不毛之地,现在是青峰独秀;这位老人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让我敬佩。

通过与文本其他阅读材料的勾连,紧紧围绕“了不起的奇迹”谈感悟,使得学生对单一的阅读材料有了更丰富、更有价值的阅读感受,思维也更有深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勾连资料

单一的文本内容,可能无法解答学生的疑惑。教师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联系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4课《少年闰土》,有这样几句话“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要求关注加点部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鲁迅)”怎样的内心世界。课堂上,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鲁迅为什么那时不知道猹现在也不知道猹是什么东西?鲁迅怎么会不知道天下那么多新鲜事儿呢?鲁迅的朋友们为什么也不知道这些稀奇事儿呢?鲁迅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学生单凭文本中那些单一的内容无法解答的,教师抓住契机,补充鲁迅的生活资料,引导学生联系相关文字、图片资料,结合“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最终解答了心中一个个疑惑,品悟到鲁迅的内心世界——“我”对自己所处“深墙大院”的这种环境的不满,流露出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学生在与资料的勾连过程中,突破有限的知识信息,构建了更完整的知识网,在理解的基础上解惑,思维有了宽度,感受更真切,品读更有意义。

3.勾连生活

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语文需要实践,离不开生活。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选择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与身边事勾连,与生活勾连,能拓宽学生的多元视角,促进學生的多维思考,让他们在与生活、与社会等对话中升华体验,明确价值取向,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对比与勾连”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深度对话,帮助学生在积淀知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转变思路、构建思想,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敏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个性体验、发散思维、多元表达的儿童。

【参考文献】

[1]叶枚举.在“深度对话”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8).

[2]顾剑珏.引领深度对话助推思维生长[J].小学教学参考,2018(2).

猜你喜欢

对比思维品质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