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成为“主体性觉悟”的“探究者”

2020-05-13任晓霞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3期

任晓霞

【摘要】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型呼唤“能动学习”,“能动学习”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第一主体,是“主体性觉悟“的“探究者”。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能动的探究者,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自觉,唤醒主体思维,释放教学时空,盘活主体觉悟,优化探究过程,提升探究效能。

【关键词】能动学习 主体觉悟 探究者

钟启泉教授在《课堂转型,学校改革的核心》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范式的转型呼唤“能动学习”,教学应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型为“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所谓“能动学习”,是面向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而展开的探究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活动。“能动学习”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第一主体,探究、合作、反思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还获得认知性、伦理性、社会性能力的提升。构建“能动学习”课堂,要求教师变革课堂教学范式,将“师本课堂”变为“生本课堂”,激活学生“主体性觉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释放,开展主动高效学习,真正成为“探究者”。

一、激发学习自觉,唤醒主体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能动学习”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能动学习”课堂中没有填鸭灌输,只有唤醒和激发,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要设法唤醒学生主体觉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在探究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建构。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激发兴趣是唤醒和激活学生主体觉悟的秘诀,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对认知活动具有动力作用,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催发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主要通过情境激趣和问题驱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主体觉悟性。

1.情境激趣,营造快乐氛围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本身比较抽象而富有理性,容易给学生一种陌生而冰冷的感觉,若能把数学教学情境化,将数学内容融入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让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营造出一种快乐学习的氛围,就一定能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笔者有时创设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营造一种熟悉的生活情境,形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生活化体验中探究学习。有时创设故事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情节,借助学生喜欢的故事,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笔者借助学生喜爱的“小猪佩奇”的故事,创设了佩奇和乔治分东西的情境,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导入教学,师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展开对“平均分”“分数”等知识的学习。

2.问题引思,激发探究欲望

“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习的引擎,是探究的主线。“能动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探究的学习,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主动性的思考、实践和体验等活动,在问题的解决中不断地发现、理解、建构。

如果说情境创设是从情感角度唤醒学生主体觉悟,问题引思则是一种任务驱动,用价值性问题诱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探究欲望,驱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呈现最好借助情境,通过问题情境去激趣引思,能更有效地激活学生主体动能性,发掘学生内在潜能,提高探究动力。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个珠宝盒,盒子里面藏着一串有规律排列的彩色珠子,笔者把珠子从盒内慢慢地拉出来,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下一颗珠子的颜色,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规律后,笔者故意加大难度,提出稍有深度的问题:“你们知道第16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吗?”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他们依据规律猜测,采用多样策略验证,有的用画图的策略,有的用计算的方法,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判断推理的依据。

二、释放教学时空,盘活主体觉悟

“能动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生本教育”理念,倡导“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能动学习”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释放教学时空,盘活主体觉悟。教师应让出课堂位置,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空,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主体觉悟,确保学生能动学习。释放教学时空,要求教师从自己出发,做到限时讲授,为学生留足更多探究时间,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互动交流,放大探究效果。

1.限时讲授,让出探究时空

限时讲授即限制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时间,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这样可以释放出教学时空,让学生展开探究学习。限时讲授要求教师少讲精讲,以节约教学时间,紧扣重点难点,讲授要简明扼要,以提高讲授效益。为了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笔者在每一课教学中,都做到控制讲授时间,多让学巧引学,给学生让出探究时空。通过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确保学生实践与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笔者还进行恰当的启发诱导,助推学生探究学习。

2.有效合作,放大探究效果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人多力量大,合作智慧增,当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借智借力,协同学习,以达成任务的实现。有效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增加了学生交往机会,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盘活了学生的主体自觉性。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一单元时,笔者几乎每一课时都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助互学,通过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效合作给学生创造了展示交流的机会,实现了成果和经验的分享,放大了探究学习的效果。

三、优化探究过程,提升探究效能

“能动学习”的课堂不但是主动学习的课堂,而且是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师既要激活学生的主体觉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展开积极探究,还要優化探究过程,助推有效探究,提升探究效能。为此,我们应丰富教学活动,丰盈探究经历,借助思维工具,提升探究质效。

1.丰富教学活动,丰盈探究过程

“听容易忘记,做容易理解。”知识的建构基于理解,理解来自亲历。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性觉悟”的“探究者”,我们不能搞填鸭式教学,而要丰富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为了丰盈学生的探究过程,笔者设计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让他们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一课时,笔者通过游戏导入后,设计了观察连线、尝试操作、计算比赛、智勇闯关等活动,给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探究经历。学生在多样性的探究活动中感知、体验、理解,有效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够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计算。

2.借助思维工具,提升探究质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教学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数学探究是思想交融的过程,不仅需要动手实践,更需要动脑思考,做是探究的初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而思是思维的高级阶段,是对实践的批判与反思,主要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深度思维。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数学思维训练中,我们要善于借助思维工具,助力学生思考,提升数学探究的质效,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富有逻辑性和组织性。例如,在《多边形面积的整理与练习》一课中,笔者在回顾与梳理多边形面积环节时,没有给学生讲授,而是让学生自己绘制知识图,引导他们用严谨的图式将零碎的知识有机串联,形成一种结构化的思维图式,以此助推学生对多边形面积的理解与掌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与时俱进,践行“能动学习”理念,建构“能动学习”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体性觉悟“的“探究者”。

【参考文献】

[1]蔡发年.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探究[J].甘肃教育,2017(24).

[2]朱以威.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