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任务驱动”在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12袁轶君刘娜娜陈传红金卫根饶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互联网

袁轶君 刘娜娜 陈传红 金卫根 饶军

摘要:当前,在国家大力提倡“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基于目前植物生物学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文章探讨将互联网与任务驱动教学结合引入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生物学的实践教学中。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来学习。文章通过植物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运用“互联网+任务驱动”的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和管理方法上做出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任务驱动;植物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391-02

植物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它是植物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生态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1]。植物生物学是阐述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分类、遗传变异和进化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课程,它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知识面较广,概念难记忆且抽象而又富有实践性等特点[2]。植物生物学的直观性强、富有实践性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它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一般的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

一、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出台相关文件[3,4],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探索,为实践教学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被广泛认可,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以植物生物学实验课程为例。当前,在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应用性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目前依然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植物生物学实验大多以听实验老师讲解为主,学生然后按照老师讲解的内容和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没有创新,学习积极性不高。例如在“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实验教学中,实验课前授课老师提前准备好所有的实验材料,实验课上老师首先讲解实验的内容和详细的实验步骤,学生按步骤操作实验方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和学习主动性,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植物分类学作为植物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植物,区分相近属、种,把握常见科属特征,使用工具书鉴定陌生植物。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开展植物分类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由任课教师根据理论课教学进度对所学各科植物进行观察及相关科、属植物的茎、叶、花、果实等结构进行解剖描述,然后学生利用腊叶标本及新鲜植物标本进行解剖、观察、描述;实验完毕完成相应实验报告。这种课程模式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验证及特征的记忆阶段,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互联网+任务驱动”方法的建立

植物学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中心,始终强调植物学学科系统知识的传授[5,6],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亟待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它的实施是由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既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使得他们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因此,整个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经验的过程[7]。这种以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教学的实用性和层次性,又符合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尽管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引入,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库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植物生物学学科内容也在迅速地扩充和不断地更新。因此,在国家大力提倡“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将任务驱动教学与互联网结合,引入植物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将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三、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互联网+任务驱动”的实施过程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植物学课程建设和改革工作,我们尝试利用植物生物学实验中的“校园植物的分类学调查研究”这一内容构建“互联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从利用检索表、笔记本等传统的实验方法让学生来认识校园植物,改为利用移动互联网工具、相机及网络资源等开展校园植物的调查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互动的主体。

以小组4—6人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分配任务,如设置观赏植物调查小组、药用植物调查小组、果树植物调查小组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成员带着真实的任务以团队的形式在探索中开展调查研究。学生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端的各种应用程序及数据库开展调查,例如学生以智能手机端的app为载体,首先小组成员利用“两步路”的应用程序对调查的目标进行定位;然后根据课堂上所掌握的每一种植物的形态学及分类学特点并借助于一些植物识别应用程序(形色、花伴侣等)对调查的植物进行识别和鉴定;从而在实践中掌握了所调查植物的科属特征。最后,小组成员根据校园里某一类植物资源的调查结果,以PPT汇报的形式介绍该类植物资源在校园里的分布、种类、形态特征等情况,全班开展课堂讨论,从而实现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整个过程中,“互联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使得课本抽象的知识生动地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较好地促进了课堂理论知识的内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利用现代化的工具获取和探究知识的能力。

四、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互联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显著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的模式,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除此之外,“互联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还可以用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相信也能为相应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邹峥嵘,邓荣根,段小华.植物生物学课程课堂教学与网络资源的整合[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4,4(2):29-31.

[2]滕紅梅.四位一体植物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运城学院学报,2013,31(2):59-62.

[3]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0/201209/142870.html.

[4]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949/201404/xxgk_16694.html.

[5]贾娜尔·阿汗,杨晓绒.提高植物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3-75.

[6]谭玲玲.对提升植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2,(53):164-165.

[7]李佳楠,周世力,周理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生物技术大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5,(11z):100-101.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互联网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