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能实验考核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20-05-12祝力骋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考核方法实践改革

祝力骋

摘要:医学机能实验课程是培养医学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如何对学生实验效果进行评价,是目前医学院校应该重视的内容。只有科学有效的教学实验考核评价,才能为医学院校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医疗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而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及研究提供依据,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医疗工作者提供保障。

关键词:机能实验;考核方法;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210-02

由于医学专业中开设的机能学实验课程,属于新兴的实验课程,对于实验课程往往无法采用传统的笔试等考核方式。传统的笔试等考试方式,只能够帮助老师掌握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情况,无法根据笔试成绩得到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医学机能学科是以动手操作为核心的知识教学形式,因此,利用传统考试模式进行学习考核无法达到科学有效评价学生的目的。在信息化技术普及应用的今天,医院院校需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运用仿真实验系统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在设计考核内容时,应根据机能学实验的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设定,从而对机能实验考核方式进行创新与完善。

一、机能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机能学是根据医学中的病理知识,通过对动物身体机能的实验,通过治疗及用药等,从而发现人体中各种病因的发生原理,进而帮助医学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机能学实验对于实际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但目前医学院校的机能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分离

由于目前的机能学实验课程中,没有具体的理论支撑,很多院校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往往是依据病理学、药理学等内容进行,导致实验的目的不明确,无法满足机能学课程要求[2]。很多学生在参与实验后,却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降低了机能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二)对于机能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机能学实验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实验内容往往是以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很多医学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并没有重视机能学实验的重要作用,普遍认为只要学好其他医学学科就可以掌握机能学。从而使机能学实验课上,学生往往是为了分数而参与课堂,实验态度不够严谨[3]。而对于动物实验方式,也会使学生误解,认为未来在人体临床医疗中根本用不到,从而失去的对机能学实验的兴趣和动力。

二、传统机能学实验考试模式的弊端

(一)实验考试只重视文字不重视实验过程

传统的机能学实验考试主要应用实验报告和笔试考试的方式进行。由于这两种考试方式都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实践过程,因此,在考试结果中只能够帮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于书本知识内容的记忆程度[4]。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偏重于对于文字知识的掌握,使得很多同学不重视实践,认为在考试前进行单一的知识点背诵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从而使考试失去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作用。

(二)实验报告区分度小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机能学实验报告,都是在课后进行完成的。很多学生将实验报告当作一种作业任务进行完成,书写过程不认真。有的同学甚至只是抄写别人的内容,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实验报告对于学生实验效果的反映。老师在批改实验报告时,往往也只是将实验报告当作一种课堂作业,关注学生是否写作业认真,而没有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实验技能。

三、信息化技术为机能学实验考核带来的革新

(一)在线课堂测验

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机能实验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随时随地测验,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条件,因此方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老师可以将课堂实验作业通过二维码的形式进行布置,每个学生拥有专属于自己的账号,并通过扫码及时进行作业内容回答和提交,不但能够避免学生互相抄袭的问题,也能够使老师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评分以及作业成绩分析[5]。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使课堂测验及作业评分更加公平准确,也可以使老师通过数据分析结果,了解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验辅导,从而提高机能学实验的效果。

(二)仿真模拟实验环境

仿真模拟实验环境的建立,能够极大的改进传统考试模式中只偏重理论考试,而无法获得学生机能学实验能力成绩的弊端。通过建立仿真模拟实验考试,学生能够在模拟实验环境中运用掌握的知识理论,进行实验操作。考试结束后,模拟考试系统会根据学生的每一个操作步骤进行科学分析,给出分数。通过这种智能化的考试模式,能够帮助老师全面的掌握学生对于机能实验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环节的掌握程度,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四、机能学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途径

(一)提高学生对机能学实验课的重视

要想实现机能学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门新型课程的重视。学生只有转变了学习观念和态度,从内心重视和接受这门实验课,才能够对机能学有兴趣,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老师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机能学实验,理解这门课的重要临床意义[6]。在日常教学中,将机能实验作为一门主要专业学科进行教学,而不是作为其他学科的补充形式。

(二)增加学生日常的实验操作考核

对学生医疗技能的考核不能仅靠考试,而是要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考察渗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在日常机能学实验课中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效果考核。老师可以在日常实验中,锻炼学生处理临床突发情况的能力。例如,在平时实验课的测验中,应用信息化系統,对试验内容中所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如手术缝合、麻醉、插管等操作进行随机抽取[7]。由于实验操作考核内容是随机的,就需要学生能够具备全面的操作技能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从而督促学生对试验课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三)增强实验报告的效果和分值

通过应用模拟实验环境,可以将实验报告进行信息化模式创新,即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实验报告填写。这种方式能够使试验报告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录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论的目的。通过信息化实验报告,能够使学生在参与机能学实验课程中,更加专注听讲,并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对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认真操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的数据化分析,从而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五、机能学实验考核模式探索

机能学实验考核内容应包括学生对于机能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操作能力、日常学习表现、科研素养等方面。为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可以按照以下考核基准进行成绩划分,理论成绩占20%,实验操作占30%,实验报告占50%。通过这样一种机能学实验考核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六、结论

通过创新和改进机能学实验考核方法,能够帮助老师全面有效的了解学生对于机能学实验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考试内容与分值占比,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机能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热情。通过在实验课中深入学习和掌握机能学的实践内容,能够为学生日后参与实际临床医学提供强有力的技能支撑。

参考文献:

[1]赵跃强,刘玮炜,许瑞波.实验教学考核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6,(1):42-43.

[2]李娜,董晓青,王利民.医学机能实验学考核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7,6(10):903-904.

[3]邱菡,朱俊虎,李玉峰,等.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207-210.

[4]刘万福,王登科,戴新文.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考核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554-556.

[5]王貴林,张道明,尹刚.我校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07,9(5):543-545.

[6]田玮,龚延萍,李存保,等.浅谈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管理,2018,4(02):21-25.

[7]王志强.机能实验学课程考核方法的应用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10):1915-1916.

猜你喜欢

考核方法实践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
试析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