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的语文课堂管理办法

2020-05-12王日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琵琶行多元智能规则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的内省认识、人际交往对课堂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管理课堂时应适当留些时间给学生自我反省,让学生在接受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过程中获得课堂表现信息的反馈。从而形成自觉的课堂行为,并由此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最终达到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目的。

多元智能理论将个体的自我认识、人际交往等列入智能的范畴,从理论上实现了学生的“智能学习”和“课堂表现”两者的和谐统一,给教师的课堂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创造了新范式,从而保证语文教学的平稳运行。

一、应用多元智能获取学生的注意

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来看,仅仅使用语言方法使课堂安静,被认为是获取学生注意最无效的方式。如果语文教师能借鉴多元智能理论,采用一些对应的多元智能的方式来获取学生的注意,课堂管理的状况将会有所改变。语文教师需要实施的不仅仅是通过语言方式来使课堂安静,而且要通过非语言的多元智能方式来获取学生的注意。

以下是我的一堂赛教课课堂实录,现附如下:

《琵琶行》课堂实录

1.导入(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两千多年前,俞伯牙和钟子期,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被贬的文人墨客,一个飘零的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琵琶行》。

2.出示字幕:《吊白居易》/李 忱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生共同朗读上述诗歌)

学生解读,以便了解作者

3.后人为了纪念这诗人白居易,就修建了琵琶亭……

4.播放视频朗读,学生标出易读错的字音,并且思考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倾听朗诵,浏览课文)

郭昕亮: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

5.在《琵琶行》一文中,诗人是用哪句诗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师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示字幕投影)

6.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命运?用凝练的语言概括。

……

师: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我也做了一个板书,与大家切磋。

板书:

琵琶女     共同    诗人

艺压京城    盛     位至谏官

艳盖群芳          名动京师

↓      ↓       ↓

年老色衰          谪居卧病

委身商人    衰     飘零天涯

↘              ↙

音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7.对联悬赏:“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上联,悬赏下联?

(结合此时此情此景)

周明明:“共处海角孤野村”。

王猛飞:“皆为海角失群雁”。

翟琼林:“共聚海角相比邻”。

师:不错,对仗工整,而且能联系此时、此情、此景……我对的下联是——“共享高山流水情”!

8.那么,我们现在就说一下本诗集中描写音乐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同:第二段。

师:好,现在大家就大声朗诵一下第二段,注入你自己的(感情)理解。

生齐读。

师:出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投影。现在我们伴着琵琶曲,欣赏胡若楠同学的朗诵。

胡若楠配乐朗诵(同学鼓掌)

师评:胡若楠同学精彩的朗诵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9.从本段诗歌中找你最喜歡的描写音乐的句子,加以赏析。(学生看书)

宿珍:我觉得“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不仅写出了音乐的质感,如裂帛,而且也是在说琵琶女的心碎,而同时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呀,什么的)都被撕裂了。

10.出示板书:

⑴笛卡尔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

⑵舒婷说过“音乐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

师:我觉得是音乐把白居易和我们带走,在他善感而优美的旋律之中。

11.出示字幕:下列描写音乐的句子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明喻)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反衬)

12.现学现卖:拓展迁移:赏析:《李凭箜篌引》

师:“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生和),回味一下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尽的美感。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作业:

1.背诵全诗。

2.思考题: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

3.比较阅读《新丰折臂翁》《琵琶行》《花非花》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语文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有很多策略。在实践中,我们要注意建设鲜活的课堂,构建合理的管理模式。例如张家荣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策略》一文中曾提到的“美读感染管理策略”就是一种很好的策略。我在《琵琶行》一文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视频朗诵,后来又多次以不同形式让学生朗读,就很好地体现了“美读感染”这一管理策略。语文教材里,不乏名篇佳作,作者的美好情感流淌在顺畅的文字里,或小桥流水,或激扬澎湃,或愤世嫉俗。教师应充分把握,好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读出课文的境外之境、蕴外之旨,促进师生之间、师生与作者之间思想感情的沟通与共鸣,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情感,充当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二、与学生协商制定课堂规则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序高效地运行,就应该有规则,但对中学生来说,规则意识的形成通常不是硬性外加的,而是在实践中认识、感悟到的。也只有在实践中认识、感悟到的规则,才能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规则是为了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显示对学生个性的宽容,使具有不同智能潜力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平等尊重和智能强项凸显的空间。

要求学生帮助建立课堂规则是使学生支持课堂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当学生参与交流、制定课堂规则后,他们会更愿意遵守这些规则。实践证明,多数学生和教师一样渴望在一个安静、有序、有趣的课堂环境中学习语文,渴望构建课堂规则。为简化制定过程,教师可优先考虑学生提出的各种规则,并依据一些主要的思想筛选出一定数目的规则,以免规则太多让学生很难记住和无所适从。制定规则后,让学生帮助设计出有关课堂规则运行程序的多元智能暗示方法,是落实规则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管理个人行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潜力,但个人的性格、爱好迥异,心理也完全不同于他人。不管教师多么有效地讲述课堂规则,总有部分学生因生理、心理、情感或认知态度差异而不能遵守这些规则。其实,这部分学生并非是“差生”,他们只是个体行为存在差异、智能倾向不同的学生而已。对他们要确立以个体为中心的行为管理方法,因材施教,尽可能开发出针对不同个体的有效的多元智能教育方法,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在管理这部分学生个人行为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多元智能倾向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及课余时间的“不良行为”。其实,这些特定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多元化智能倾向的暗示——一个学生如何被教导的暗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中发现他们的智能强项或长处。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智,他们就有可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例如,一次我在讲到徐渭的《四声猿》,“猿啼三声泪沾裳”时,突然听到一声“猿猴”的凄厉的叫声,我被吓得愣了一下,几秒钟之后才意识到是本班一个叫赵鹏的同学在模仿猿猴哀啼。我便说,“有了赵鹏这样的人才,我们就用不上多媒体了”。一位学生也随声附和到,“有赵鹏给大家表演一下就行了”。

尽管多元智能理論并没有为语文教师管理课堂提供包罗万象的专门方法,但它确能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课堂管理的新理念、新视角。同时,它也能为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课堂管理策略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

[2]郭福昌、http://search.wl.cn/search.aspx?index=2&q=王长沛.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2004-5-1.

[3]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上的演讲.人民教育网,2003年第17期.

王日玲,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琵琶行多元智能规则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知我者谓我心忧——解读白居易《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