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俊武:一生求索 至诚报国

2020-05-12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催化裂化炼油抚顺

他,被誉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曾开创炼油工业的多项“共和国第一”。

他,曾两度进入煤制油领域,耄耋之年又指导攻克煤制烯烃的世界性难题。

他,潜心石油替代能源战略研究,在国家新建煤制油、煤化工项目建设中担负着技术把关重任。

他,就是有着64年党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93岁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俊武。2019年10月,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他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初 心

71年来,陈俊武孜孜以求,带领团队创造石油炼制领域的多项“共和国第一”。

鲐背之年,他依然坚持每天准时到办公室,查阅资料,研究课题,风雨无阻。直到前不久,他才听从大家的强烈建议和家人的再三劝告,减为每周一、三、五上班。

“您90多岁了还坚持工作,您的动力来自哪里?您的初心是什么?”洛阳一群“90后”的青年看望陈俊武时问道。

科学家的语言,总是那样精辟。精神饱满、一头白发的陈俊武不假思索地说:“国家需要!”

陈俊武祖籍福建长乐,1927年3月生于北京,17岁考入北京大学化工系,大学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让国家石油工业强大起来,就是我的初心。”1949年12月,陈俊武可以留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工作,可他偏偏费尽周折只身来到条件较差的抚顺人造石油厂,当了一名技术员。

当时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为了尽快让工厂恢复生产,他一头扎进车间实行技术革新,弄不清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向工人师傅学习,衣服上经常油渍斑斑……当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我国东北局势骤然紧张。有些人找各种借口离开了抚顺人造石油厂。23岁的陈俊武临危不惧,奋斗在技术革新第一线。有一天,他在车间工作时不慎一氧化碳中毒,头晕,恶心。同事们劝他休息两天,他不听,第二天一早爬起来直奔车间。

1969年底,根据国家需要,陈俊武随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至洛阳市宜阳县张坞乡竹园沟,并一步步成长为单位负责人。正是在陈俊武的带动下,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从抚顺走来,从竹园沟起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成功进军国际市场、建功“一带一路”。

69岁那年,陈俊武出了车祸,骨盆粉碎性骨折,腹腔内大出血,昏迷10多个小时、多次病危,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这段治疗时间,可把陈俊武“憋”坏了,刚痊愈就投入工作。他总说:“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

正是这种以科学报国为己任的坚定情怀,促使陈俊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32岁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64岁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5岁当选中科院院士、71岁获评河南省科技功臣、88岁斩获国家通用项目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几年,他一直在研究碳减排等重大战略问题,不断学习新领域知识。

守初心,93岁的陈俊武说:“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我个人经历过战争危机,经历过车祸病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为国家需要而奋斗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匠 心

1949年底,22岁的陈俊武只身来到“煤都”抚顺,选择了最艰苦的石油炼化岗位,也有了他长达71年的石化情缘。

不断的革新、不断的成功,使陈俊武在青年科技人员中脱颖而出。1956年,他担任石油部新成立的抚顺设计院工艺室副主任,在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9年,我国发现大庆油田,但当时国内炼油技术落后,急需独立自主研发炼油新技术。1961年冬季,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一切从零开始,陈俊武带领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和小组成员们在加班加点工作的同时,还要忍受饥肠辘辘的煎熬。陈俊武说,科学报国,就是要有牺牲精神。

期间,陈俊武受国家科委选派赴古巴考察学习原油炼制技术,当他1963年2月结束考察回国时,带回了密密麻麻记满了学习心得的20多个笔记本。

1965年5月,我国第一套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投产成功,“第一朵金花”终于灿烂开放!

这“第一朵金花”,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尽管实现了零的突破,但陈俊武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来到了大庆炼油厂,继续对装置进行优化比较。

1988年,陈俊武设计的上海炼油厂新型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这套融合多项新工艺技术的装置标志着我国炼油工业跃上一个新台阶。1990年,这套装置模型先后被送到北京和莫斯科展览,受到国内外相关专家一致认可。大家称赞,这是工业装置,也是艺术作品,是现代科技与美学意识的融合,又是智慧和意志的结晶。

这是中国的杰作!也是陈俊武院士匠心的体现。

作为一位炼油工程专家,他似乎已功成名就,那些经他指导设计的矗立在祖国各地的炼油厂和装置,就是记载他成就业绩的丰碑。但他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石化工业。

陈俊武有句名言:“从实践中求知,从理论中求解。”他对在实践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都要阐释清楚不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成了他的一个“癖好”。

公 心

陈俊武是一个事事出于公心的人,不说违心的话,不做违心的事,尤其在科研上,敢于坚持己见,敢于说不。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俊武带队研发了新型的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不料成果应用时遭到强烈质疑。在方案审查会上,赞成、反对两种意见对立,否定之声基本是:“有可能出事故。”

每一项改革创新都会伴随质疑和猜测,只有信念坚定、一心为公的人,才能顶住压力、勇往直前。陈俊武激动地站起来,用一系列准确的数据证明不会出现大家所担忧的安全等问题。最后,陈俊武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如果出了问题,拿我陈俊武是问!”

作为石化领域的科学家,陈俊武经常受邀参加一些项目的评审和科研成果的鉴定活动。他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提前看到研究报告材料,不然他会拒绝担任评审专家或组长工作。

有一次,国内一家工程公司请陈俊武把关项目,仅可行性报告就装了一大箱。

陈俊武极其认真地审阅、核算,对比国内外数据,整个办公室快被图纸铺满了。在后来的评审会上,国内外专家对陈俊武的专业数据之精准、改进意见之具体,无不叹服。

当然,被陈俊武推倒重来的项目、成果也不在少数。陈俊武说:“不‘可行’就是不‘可行’,专家组就是要替国家负责!”

提携后学、甘当人梯,是晚年陈俊武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这个“甘”字。陈俊武从公司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和同事合作编写了多部专著,把石油化工规律性知识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了后人。

从1992年开始,陈俊武连续多年从公司青年工程师中选拔学员,加班加点、见缝插针给他们讲课。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分文不取。他想要的是:“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再爬高一层,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从22岁投入石油工业,到93岁步入耄耋之年,陈俊武一直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为国探路,斗志从未消减。“人生在世,不过七八十年,为了活得有意义,对社会的奉献要大于索取,一生才灿烂辉煌。我们应该在这短暂的‘人间世’中,做个有意义的‘世间人’,才无愧于自己的一生。”这是陈俊武的自白。工龄71年,他始终不忘报国初心。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时代楷模”。

猜你喜欢

催化裂化炼油抚顺
催化裂化装置柴油性质综合表征与模拟预测
催化裂化再生器壳体关键制造技术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抚顺地区辽金时期不可移动文物调查报告
仪表控制系统在炼油化工装置的运行与控制
搭伙
我的家乡抚顺
关于催化裂化炼油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