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宋代防治疫情中教科书般的典范

2020-05-11刘葳漪

中国汽车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苏轼杭州历史

刘葳漪

翻开历史典籍,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无一幸免地曾饱受疾疫之害。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人口过亿的王朝,是历代城市人口率最高的时代。按照人口比例,受疫情感染的人数理应最多,但其实不是。整个北宋时期,有记载的疫灾年份59个其中不少是自然灾害的次生和衍生灾害。但疫病在宋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控制,是白秦汉之后的灾后流行病发生次数最少的朝代。

在马可·波罗的描述中,北宋的临安城(杭州),宁静、整洁,“任赴何地,泥土不致沾足”。苏轼两任杭州地方官,其间做出重要贡献,包括赈济荒疫、改善饮水、整治西湖、振兴农业……他对杭州地方社会的重大功绩在当时得到普遍认同,其才学,书画、人品和为官能力被百姓交口稱赞。在被贬至岭南惠州后,苏轼甚至设计了广州的供水系统,以便为当地居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社会,宋代一改唐朝的科举制,所有参与科举考试的学生中,史上第一次“取士不问世家”。所有考生一视同仁,不能在试卷上出现姓名。为了防止判卷的老师凭借笔迹为考生网开一面,甚至请人誊抄全部考生的试卷。根据《登科录》的记载,宋朝的601位进士,平民出身的有417名,寒门进士的比例空前绝后。由于宋朝的开放和民主,出现了大部分从民众来到民众中去、体恤民情的官员。

在中国的朝代更迭中,只有宋朝人到衙门打官司是不用下跪的。这恐怕和宋朝当政者重视人性尊严的执政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然,文臣可以毫无顾忌地批评高高在上的皇帝;宋朝的皇帝也不敢以天子白居,因为皇帝要至公无私,所以被唤作“官家”。

自立国之初宋朝便逐步建立起了层级分明、各有所司的医疗机构,包括御药院、太医局、翰林医官院和惠民和剂局。不过,每每发生疫情的时候,日常建制就显得力不从心。福泽百姓的福利性机构,比如安济坊、居养院和漏泽园就成了医疗机构的必要补充。

熙宁八年,杭州先旱后疫,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上书宋神宗赵顼“延缓贡米时限”,继而请求朝廷救济。在苏轼的努力下,粮价回落,灾情得到缓解,两浙的生机渐渐恢复。

元祐四年,52岁的苏轼又回到杭州,刚上任就遇到大旱,随后又出现饥荒和瘟疫。他立即上报朝廷,请求朝廷免去杭州三分之一的供米。第二年春天,减价出售常平仓库的大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救民,安排医生为民治病,让杭州的老百姓能在天灾中活下来。接着,他疏浚西湖,以工代赈,筑建长堤,疏解当地的交通。

当时的杭州人口众多,如果任由疫情蔓延,对百姓是灭顶之灾。苏轼决心创立一座公办医院,让黑心药铺无计可施。他在与夫人商议后,先变卖家财,再号召临安的富商捐款,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办医院“安乐坊”由此诞生。前后三年,“安乐坊”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

在《苏东坡全集》第四卷中,对当时的用药“圣散子”也有详实记录。苏轼在任时,不仅以米仓减价救济平民,还赐度僧牒(宋朝能当和尚的,都是很有钱的人),用换来的钱给病人无偿看病,几乎做到了不遗弃一个穷人。

在中国古代抗击疫情的历史中,苏轼倡导推动的官方分发医药、印制医书、提供药方、号召富人捐款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令其如同教科书一般存在。

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中国的历史中有一部瘟疫史,更有一部抗疫史,而宋朝正是在艰难的大考中,交出了堪称奇迹的答卷。

猜你喜欢

苏轼杭州历史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苏轼吟诗赴宴
新历史
杭州旧影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