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群众路线视角下网络舆论引导的创新路径探析

2020-05-11李晓莉秦玉娟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创新

李晓莉 秦玉娟

【摘 要】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宝贵的政治财富,深刻蕴含了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新时代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人民群众表达心声的重要平台。通过深化以人民为主体的理念、活化与群众互动的平台、转化官方话语的表达方式三个方面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 群众路线;网络舆论引导;创新;路径

党的群众路线是在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实践当中形成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脉联系是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石。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1]网络日益成为群众表达心声、参与社会、反映民情、监督权力的重要平台。网络舆情充斥于网络空间的各个角落。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有利于推进网络和谐、提升人民群众的辨别能力,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社会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从群众路线视角下实现网络舆论引导的创新发展,既是对新时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回应,同时也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客观需要,也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网络舆论治理提供了理论动力与创新视野。

一、深化网络舆论引导中以人民为主体的理念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2]要充分重视和发挥人民群众在历史实践中的推动作用。网络时代是一个建立在人人参与基础上的信息交流、人际交往、社会互动的时代,网络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民。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迅速的表达与传播,但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同时又加剧了这种表达与传播的不可控性,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坚定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可以在反映民情、集中民智,构建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形成正向性引导,最大限度发挥与传递社会正能量。

1、以“民情”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切入点

人最基础的需要是实现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意见与建议的着重点是各类民生事件,而这些事件往往也是形成网络舆论的“着火点”,因而网络舆论引导要重视“人民群众所关注之事”,从现实民情着手,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3]网络大数据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充分借助数据的数字化表达,实现对人民群众个性化需要与整体性需求的搜集与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尊重、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从而更好地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促进网络舆论朝正向发展,巩固政府的公信力与权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不断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政府近期出台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等,不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实际行动,都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也正是对群众切身利益的关心与关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好评。也正是在不断关注与反映民情的实践中,使群众在切身体会中自觉地形成正确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进一步推进了网络舆论引导的正向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生动反映。

2、集“民智”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立足点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平台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发声”的重要渠道,实现网络舆论引导必须要重视听取民声、吸收民意。通过“人民参与世事”、集中民智才能在立足于群眾的根基上更好的达成网络舆论引导的目标。在积极吸收群众智慧的过程中深化网络舆论引导,正是相信、信任人民群众的体现,是“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充分表达,同时也有益于形成良好的群众效应,促进网络舆论引导效果的提升。具体来说,首先要在网络环境中与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要充分利用网络沟通便捷化、虚拟化和实时化的优势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正如毛主席所说:“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4]同时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热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紧紧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5]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创新网络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更好的促进和谐网络环境的建构。

3、得“民心”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落脚点

网络舆论引导连接着传递方与接收方两者,引导的过程不仅仅是单向度的线性运动,更也是双方交叉式的相互影响。网络舆论引导的根本目的是要赢得民心,是要构建网络环境下党与人民群众的和谐统一体。这就需要建构双方的良性互动,具体而言,首先在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平等的理念,相信人民群众,激发群众在网络参与过程中的正面表达,“积极正面的网络政治表达通常会促使国家与社会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6]同时在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创新方式方法,习近平指出:“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就能够感同身受。”[7]要将灌输式引导转变为疏导式引导,使人民群众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此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8]在良好的互动中达成网络舆论引导的目标,推进和谐网络环境的建设,而这正也是新时代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新要求,也是深化群众路线的时代创新。

二、活化网络舆论引导中与群众互动的平台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便捷性与实时性不断增强,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中国网民规模情况。截至2019年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整个网民比例的98.6%,规模达8.17亿,移动互联网主导地位强化,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网络平台的日益深入与推广,人民群众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便捷性,随时随地发表观点并参与社会,这就要求在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要创新网络平台的应用方式,从时间与空间双向互动的基础上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引导格局,不断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实效性。

1、网络舆论引导中不断实现实时互动与长效追踪相结合

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平台更加及时、便捷、高效地参与社会事物,发表意见与看法,网络成为新时代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活化网络舆论引导中与群众互动的平台,要注重协同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与长效性。具体来说,首先,要做到及时高效的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呼声,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要正视群众所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实时互动。要充分应用当下的网络直播,创新网络舆论引导中与群众的互动方式,借助网络优势,打破空间障碍,实现网上“面对面”的沟通。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9]其次,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不仅仅要注重互动,更要加强长效追踪。对于人民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要坚持不懈的予以根本解决,而不能只是做“面子工程”,要“摒弃大话、空话、套话和正确的废话,……做到睿智幽默,实现与网民良性互动。”[10]要从长远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切实注重实效,提升网络舆论引导的切实效用,形成和谐的网络互动氛围,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2、网络舆论引导中努力增进具体引导与整体把握相融合

网络时代发展的潮流赋予了网络平台新的时代使命与任务,人民群众借助网络平台更加充分地表达个性与观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充斥于网络空间的各个角落当中。为了更好的满足网络安全与构建和谐网络环境的需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更加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既实事求是的解决具体的舆论引导的问题,同时又加强宏观把控。具体来说,创新网络舆论引导中与群众互动的平台功能,首先要发挥对具体舆论热点问题的引导。舆论热点问题往往是人民群众的关注所在,易于形成大范围的网络舆情,因而针对社会舆论热点,在引导中更要注重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引导人民群众形成正确认识。其次,网络舆论引导更要不断总结具体案例经验,形成宏观理论,更好的指导具体网络舆论引导的实践,在不断的改进与提升中,更好的实现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11]

3、网络舆论引导中持续推进网络政务与网络监督相配合

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充斥于网络环境当中,正向的网络舆论有助于推进社会和谐,而负面的网络舆论则会加剧社会矛盾。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在参与网络、发表意见的实践中形成正向性能量,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网络舆论引导中与人民群众互动的平台,首先要发挥正面作用,持续推进网络政务的发展。借助现代化的方法与手段,不断激励群众参与社会事务,在实践中引导人民群众形成正确认识,同时也在实践中更好的发挥网络舆论引导的作用,提升社会治理的整体水平。其次要用好反面激励,优化加强网络监督的形式。正如习近平所说,“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12]鼓励人民群众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对整个社会开展全方位的监督和制约,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更好地为民所用。通过持续发挥正向的网络政务的引导作用与反向的网络监督的制约作用,二者相互配合,不断从实践中引导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认识,用事实说话,不断实现和谐的网络环境的建构,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三、转化网络舆论引导中官方话语的表达方式

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到当前开展宣传工作要重视网络的作用,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的基本规律,只有在提高用网治网的水平中,才能更好地“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13]在网络环境中加强舆论引导,也要重视和灵活应运网络形式,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公信力,引导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认识。这这一过程中要注重艺术方法的运用。通过丰富题材内容、创新语言表达,不断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生动性与吸引力。同时在持续推进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渐进式地实现持久影响,不断形成和谐良好的网络环境,推进网络生态治理。

1、全面详尽、丰富多样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对人民群众的感染力

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大数据时代下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借助网络便捷性、及时性的特点,可以迅速的了解社会、分享信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既要全面详尽的占有事实资料,“用事实说话”,同时又要注重表现手法的丰富多样。如此才能真正达成深层次的网络舆论引导的目标,正如马克思所讲,“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4]具体来说,首先网络舆论引导中将以往的说理式转变为以“事实服人”,充分借助网络平台数据化的优势,丰富题材内容,将人民群众所关注的时政新闻、社会热点、前沿理论、潮流风标等各具特色的内容相互结合、轮流更替,从广泛的事实出发,增强引导过程中的趣味性与感染力。其次,借助多样化的网络平台诸如:微博、微信等,通过丰富网络舆论引导的承载方式,借助评论文、科普文、诗歌等不断提升引导形式的丰富性,让人民群众在各种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中潜移默化地自觉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参与网络的实践活动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念,构建良性的网络互动,形成和谐的网络环境。

2、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

网络的发展,已经作为一种时代文化进入到日常生活中。网络语言的幽默、风趣使得其被越来越广泛的在生活中使用。在网络舆论引导中更要注重表达方式。首先要实现网络舆论引导中语言风格的生动化,不断由固态语言向动态语言转变,理论语言向生活语言的转变,实现动静结合。通过运用网络技术与流行语言,将传统生涩难懂的理论转换为生动浅显的符号语言,推进口语化的互动,在网络舆论引导中拉近与群众的交流距离,增進信任感。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多媒体融合的优势,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充分组合应用,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例如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网络平台通过“网络直播”、“图解十九大”等方式,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与理解党的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了网络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国家大政方针深入人心,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3、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现网络舆论引导对人民群众的持久力

网络时代下,信息传播呈现出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去中心化、去等级化的特征。网络日益成为与现实生活并存的虚拟交往空间,网络语言盛行。面对网络环境的客观要求,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就要“切实加强和改进网上宣传,对接草根诉求,变‘官腔官调为‘网言网语、变‘对下教导为‘对等互动,打通网络舆論场与主流舆论场。”[15]具体来说,在实现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官方话语的语言模式。通过采取对话式、提问式、漫画式等方式,不断优化网络舆论引导的具体方法,活化语言载体的功效以求“引人入境”,在通俗的语言表现中引导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也要不断创新官方话语的语言风格,满足人民群众在网络环境中的需要,将文字不仅仅停留于严肃、准确、概念性的表达,同时也增添幽默、趣味、活泼性。将“大道理”融入“微语言”当中,缩短官方话语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感。通过创新语言风格与语言模式,在深入浅出的引导过程中,提升人民群众接收正确价值观念的自觉性与自主性,增进网络舆论引导效果的持久性,更好的提升网络环境下舆论引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习近平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16]从党的群众路线视角下实现对网络舆论引导方式的新创新与新发展,既满足了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强化了对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正确引导。这既是对以人民为主体思想的时代表达,也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为持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支持。

【注 释】

[1] [13] 习近平.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2] 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

[3]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7.

[4] [8]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5.900.

[5] [7] [12] [16] 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11.36.61.7.

[6] 陈果.突发性公共事件网络舆论治理的困境与突破[J].社会科学,2016(02)35-41.

[9]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0(2).

[10] [15] 卿立新.网上群众路线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J].求索,2012.(12)178.212-213.

[11] 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8.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作者简介】

李晓莉(1986—)女,甘肃张掖人,博士,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秦玉娟(1995—)女,山西忻州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创新
坚持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王道”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