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2020-05-11高娜娜胡燕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西方跨文化交际差异

高娜娜 胡燕

【摘 要】 本文对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差异做了对比分析,解读了人们不同的行为方式:价值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爱好和平与崇力尚争,宗族观念与宗教意识,这些差异导致人们产生了不同的行为方式。差异是文化多样性的根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客观地分析和看待价值观的差异才能有效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冲突,进而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引言

任何文化类型的产生都不是一时的,都拥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一种文化都会有所变化,但其最基本的特质会被保留下来。本尼迪克曾言:“一种文化就像一个人,或多或少有一种思想与行为的一致模式。每一种文化之内,总有一些特别的,没必要为其他类型的社会分享的目的。在对这些目的的服从过程中,每一民族越来越深入地强化着它的经验,并且与这些内驱力的紧迫性相适应,行为的异质项就会采纳愈来愈一致的形式。当那些最不协调的行为被完全整合的文化接收后,它们常常通过最不可能的变化而使它们自己代表了该文化的具体目标。我们只有先理解那个社会情感与理智的主要动机,我们才能理解这些行为所采取的形式。”[1]中西两种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且很好的保留了各自的个性特征,在它们各自的文化之内,各有其独特之处,而这些独特之处也造就了中西文化在民族性格和社会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一、价值观

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它包含着许多其他的话题:信仰、习俗、制度、知识等,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2] 在全球化进程中,价值观的差异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西方有句谚语:“在天堂,警察是英国人,厨师是法国人,情人是意大利人,一切都是由德国人组织的;在地狱里,警察是法国人,厨师是英国人,情人是德国人,一切都是由意大利人组织的。”[3] 这句谚语描述了一个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整体形象,并且指出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一些显著特征。

价值观是喜欢某种事态而不喜欢另一种事态的大致倾向(G.Hofstede &G.J.Hofstede)。价值观包括很多方面,Rokeach(1973)把文化价值观分为两类:一类是终极性价值观,是关于生命、生存等终极目标的价值观;另一类是工具性价值观,是关于道德和能力的价值观。价值观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交际行为,价值观的差异容易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造成误解,因此许多跨文化交际学者致力于价值观模式的研究,如Kluckhohn与Strodtbeck(1961)的价值取向理论,Hofstede(2001)的文化尺度理论,Hall(1976)的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理论。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笔者根据自身跨文化交际的经历,以及当今人们对价值观差异的关注热点,主要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民族性格和宗教观三个方面对中西方的价值观差异进行探讨。

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西方的交流日益密切,人们的交往过程也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人们在感受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会遇到无法用本民族文化去理解和解释的问题。关于人的认识,中西方文化中存在不同的观念。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人作为有理智、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的地位,认为人应该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中国文化主要把人理解为类的存在物,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人被看作群体的一份子,是他所属社会关系的派生物,人的价值因群体而存在并借此体现。因而应无条件地将自己的命运和利益都托付给所属的群体。这两种不同角度的人论使得中西文化产生了不同的人格理想以及相应的社会政治结构。[4]

中国的社会结构形式以家庭为基础单元,这使得中国人非常重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和宗族集团。可以说,中国人从一出生就开始适应原生家庭的关系网络乃至整个社会结构中地位和角色。在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如“家”文化和“礼”文化,中国人学习和领悟到了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以家族为本位的集体主义思想。中国文化长期保持着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与之不同的是西方世界早在古希腊时期便形成了农业、手工业、商业并重的经济机构,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均已十分发达。隨着工商业的崛起,以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商业原则存进了希腊人个体意识的觉醒和成熟,由此孕育出西方人个体本位的文化精神。[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也逐渐意识到了个人的重要性,但集体主义思想在人们的思想中依然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拿竞技体育来说,中国运动员在团队项目上表现很优秀,如中国女排、乒乓球双打、双人跳水等。从赛后采访可以看出,运动员们大都有着很强的团队意识,他们愿意为了团队而战。相比中国运动员,西方运动员在单人项目上表现的非常抢眼,如游泳、跑步等。而在赛后的采访中,他们更多的是感谢自己的付出,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其实,无论是为了团队而战,还是为了自己而博,没有好与坏,对与错之分,区别在于大家对于荣誉感或归属感存在着不同认知。另外,可以从中西方文化中对不同财产的态度体会到这两种不同的社会认同。在中国,公共财产是被法律强调和保护的,而在西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但被写进法律,更是西方人的共识。并且,现代西方的法律对个人权利的规定十分细致,使得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各自享有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

三、爱好和平与崇力尚争

中西方文化在民族性格和社会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差异,这与中西方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密切相关。中国人向往安逸舒适的生活,大多人追求安定,倾向于顺其自然的事态走向。人们推崇儒雅的君子之风,视搏斗争夺为莽夫之举,因此逐渐形成了“以和为贵”的理念。西方人则颇具冒险精神,他们崇尚力量,鼓励竞争。西方文化以个体的商业活动为经济基础,人们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若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击败对手,这不仅需要有实力,还要有敢于拼搏的冒险的骑士精神,西方崇力好斗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也因此形成。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主张“明心见性”,在儒家文化长期的浸润之下,中国人开始寻求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和谐。此外,人们逐渐形成了顺其自然、安分守己和知足常乐的性格。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认为性格文静是一种美德。中国人在为人处世上相对来说要比西方人保守,多数人不愿去冒险、竞争,随遇而安,人们习惯了一个地方就不愿意离开。很多人喜欢从事相同的职业,不想经常调换工作单位。人们向往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直至今日,大多数中国人的内心依然憧憬着岁月静好。但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这种状况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体现在年轻人的身上,他们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会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断奋斗,他们也不惧竞争,而且也多了几分冒险、求变的精神。

西方人张扬、求变、好动。可以说,求变、求动是西方人的精神动力,行动、效率、创意、竞争和冒险是他们的文化取向,这与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密切相关。好动的性格主要体现在为人处世上,他们企图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争取自由,实现个性解放,习惯在进取中打破常规。美国攀岩大师亚历克斯·霍诺德在2017年6月3日无辅助徒手攻克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3000英尺的酋长岩,他是众多冒险家中的一员。西方人很多都是开拓主义者,他们鄙视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有较强的进取心,说话做事讲求效率。美国是西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之一,就业竞争激烈。美国人不喜欢一辈子一直呆在同一个地方,他们认为成功人士应该是那些走遍天涯海角,并富有传奇色彩的人,所以他们四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早期的北美移民就是通过个人奋斗才获得生存的机会,并且积累了大量的财富。[6]

四、宗族观念与宗教意识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中西宗教文化的分途始于人类由原始信仰走向文明宗教的进程中。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描述世界历史时提出了著名的“轴心时代”理论。西方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所有重要的宗教选择——它们构成认识终极者的主要的可能方式——都已经被确认和建立,自那以后,人类宗教生活中没有发生任何类似的具有新的意义的事情。”[7]与西方相比,中国文化在这个轴心时代虽然也经历了一次思想的大繁荣,但是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并没有一个所谓神话时代作为背景和出发点,也并没有像西方一样因为意识到自身的有限而转向超越的无限。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有十四大特征,其中第六条是——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8]他认为,与西方的宗教意识相对应的,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是人们生活的规范与寄托。宗教以神为本,宗族观念以人为本,不过二者并不是呈對立的态势。正如国学大师钱穆所说,中国人文精神可以代替宗教功能,并且不与宗教敌对。

在历史进程中,中西文化选择了不同的价值尺度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使得各自文化不仅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有不同的态度,而且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选择。大部分的中国人由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超越精神,因此在对待宗教和神灵的态度上比较宽容,再加上信仰实践本身在生活中逐渐带上功利色彩,于是就出现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见庙就进,见佛就拜”之类的说法。而反观西方人,则有着固执一端的宗派意识,他们坚守自己的信仰,并且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他们相信,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上帝看在眼中。基督教大部分的信徒会在周末去教堂做礼拜,穆斯林在斋月会严格控制自己的进食。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宗教信仰的问题,而笔者就曾被问及是否有宗教信仰,当回答没有时,外国友人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种“不可思议”正是对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此外,当谈到家人时,大多中国人则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同时很乐于向他人展示自己家庭的情况,所以“晒幸福”这个词曾被很多人使用,这正是中国人家族归属感与荣誉感的写照。但当西方人谈到这一话题时则表现的很理智,他们认为别人的幸福与荣誉是别人的,自己会为他们高兴,但与自己的关系却没有那么密切,这与西方人缺乏宗族观念不无关系。

五、结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愈来愈紧密,跨文化交际与人们的联系也日益密切。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文化冲突。因此,了解和掌握价值观的差异变得非常重要。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文化因素、历史因素、地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等素的影响。因此,价值差异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9] 面对中西方价值观差异时,我们应该明白:差异不是错误,它是文化多样性的根源。以水为例,如果没有地形的差异,水就会停止流动,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每个人和每一种文化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保持文化差异,以使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当然,价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间文化的交流,人们的价值观也会不断地变化。因此,只有客观地分析和看待价值观的差异,对不同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才能减少跨文化过程中的冲突,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本迪尼克. 文化模式[M]. 华夏出版社,1987:36.

[2]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 李盈,王健. 跨文化视角下的北美与中国文化[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5][7] 徐行言. 中西文化比较[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 吴锋针.从不同的价值观取向看中美民族性格的差异[J].北方论丛,2003(4).

[8]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9] 祖晓梅. 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高娜娜(1995—)女,陕西榆林人,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方文化比较,二语习得与教学法.

胡 燕(1971—)女,陕西汉中人,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