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研究

2020-05-11戴红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融合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戴红艳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合理运用信息技術,使教学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只有紧紧围绕“学生”和“教学”两个中心,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发挥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优势.只有让先进的教学资源和传统教学手段互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融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使教师更加快捷方便地查找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特别是信息技术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逢课必用,每堂课都利用多媒体将课件深度融合于课堂教学.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这固然是好事,但是有些教师盲目地借用别人的课件,一个五花八门的课件,对学生而言,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了,不仅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也慢慢地步入极端,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恰当选用课件

目前,部分教师对现代网络资源没有正确的认识,一种时髦的观点认为:用传统媒体教学的课就不是一堂好课,用现代媒体教学的课就一定是一堂好课.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特别是上一节公开课,各种课件不停地播放,数学课堂出现了现代媒体“一花独放”“常规武器”退出课堂的现象,使用多媒体便成为评价一堂课的主要标准.例如,笔者听过一堂“面积单位”的课,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常用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相应的空间观念.教师在教学“平方厘米”的认识时,用课件展示出1平方厘米,但没考虑到屏幕上出现的1平方厘米要比实际大得多,违背了科学,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了干扰.课后,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调查,多数学生不知道1平方厘米究竟有多大.如果教师在学生理解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后,就让学生去画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并剪下来,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1平方厘米的学具去量文具盒、教材表面的面积,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就能在学生头脑中逐渐形成,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实例,笔者认为这样比用多媒体教学更有实效.

二、课件不能代替板书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把一堂课所有内容制成了课件,整堂课都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干净而彻底地丢掉了板书,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如,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解题、计算和演练过程以及书写格式的要求等,是课件无法替代的.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过程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可以随教学进程随时改动、补充和完善,并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功能.学生是个模仿大师,教师的角度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关键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板书,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堂数学课是用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还是用传统的方式和手段,要视教学内容而定.作为教师,应充分领悟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的价值和意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以实用有效为标准,努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三、借鉴网络资源,做到因材施教

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部分教师使用课件,并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添加或删改,只是照搬,不仅没有发挥课件的实用价值,整堂课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更累.如,笔者听过一位数学教师讲的“解方程”一课,同样借鉴了别人的课件,采用由复习到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课件中的复习题,对于一般的学生可能只用四五分钟就能完成了,但该班学生却用了十五分钟左右才勉强完成,导致教师很僵硬地进入了新课.主要原因是借用网上现成课件,这些内容相对于该班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当出现第一道复习题时,教室里一片哑然,教师费了不少口舌,不停地引导才有几名学生勉强答出来.整堂课程忽略了新课改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忽略了对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忽略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所以,教师要合理借鉴网络资源,在借鉴别人课件的同时,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取其精华.

四、及时反馈课件使用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参与性,可以有效地解决评价多元化的问题,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行为.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根据备课时预测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内容,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使教学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只有紧紧围绕“学生”和“教学”两个中心,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发挥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优势.只有让先进的教学资源和传统教学手段互补,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师也只有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才能使信息技术成为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伯曼.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活动设计指导[M].夏慧贤,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融合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融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