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比较教学法在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中的应用

2020-05-11张立昊

学周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比较法创新能力

张立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也要紧跟发展步伐,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一方面为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为提高显个人教学水平,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之际,教育工作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比较法。将比较法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拓展了学生思维。在当前阶段,比较法作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从小学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均可使用。因此,本文以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为例,从比较法的概念、特征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究比较法在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汽车造型设计;比较法;导修课程;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5-00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5.003

提及“比较”这个词,人们并不会感到陌生,这并不是一个新词汇,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提及的普通词汇。比较是用来辨别相同事物的相同属性高低或异同,而比较法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到研究对象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中,需要通过分析在售量产车型特点,在此基础上发现未来汽车造型设计的趋势。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格外谨慎,要选择好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也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因而使得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联系更为紧密。而比较教学法便能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学生通过不同车型的比较,能够基本了解汽车造型设计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教学设计。

一、比较法的相关内容阐述

(一)比较法的概念阐述

比较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为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对象放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确定认识对象属性的差异、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以及性能的优劣等方面。换言之,通过比较能够形成对研究对象基本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比较的过程中深入地了解所学内容,并使思维得到有效拓展[1]。

(二)比较法的特征分析

提到“比较”这个词汇,我们首先要想到运用比较法是为在事物之间形成对照与对比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获得两种及以上事物之间的差别,把彼此之间有关联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得出结论,以此确定事物之间的具体关系,对事物本质有基本的认识,对其本质差异有较为正确的认识。一般情况下,这种比较我们称之为求异比较。

有求异比较必然会有求同比较,求同比较是有一定的参照物作为比较的依据,或者说求同比较是一个类比的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特征将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同属性的结论,这就是求同比较的基本内容,也是其基本特征。

二、比较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比较教学法在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上使用频率较高,也是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当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行列中,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引擎时,将比较教学法应用于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中更具现实意义。将比较法应用于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中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

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人们愈加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就意味着要与时代脱轨,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无法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向前的步伐。基于此,在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中应用比较法亦可以称之为是传统教学法的突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与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相关的教学素材,通过直观的信息冲击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思维碰撞过程中迸发出新的火花,进而由单向思维向多项思维周转变,以此实现思维的多元转变。

(二)提高学生分析鉴别能力

比较是找到事物之间联系和区别的有效方法,只有通过比较,学生才能更加清晰的认识事物。在比较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找到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而且能够将前人设计的思维轨迹,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在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中,学生将不同汽车造型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能够发现不同汽车造型之间的差异,为汽车造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学生可以将设计差异或者设计规律,通过对多种类型的汽车造型进行比较,能够找到设计的本质特性,帮助学生较好地厘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学生经过多种汽车造型的比较,其分析鉴别能力得到较好提升[2]。

(三)提高学生发现创新能力

创新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代名词,从国家到高校教学都在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也可以说创新能力是个人能力与经验积累的有效融合。学生的发展潜力较大,而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经典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发展汽车造型设计中的趋势,在对汽车造型趋势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实现设计理念的突变,结合现有趋势的前提下,将自身设计经验融入其中,并在二者的结合下,实现设计理念的转变,迸发出新的设计思路。以此实现设计创新能力的拓展。

三、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的相关内容分析

(一)汽车造型导修课课程分析

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是汽车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和了解汽车造型设计的各個要素,对汽车设计专业有初步的认识。此外,学生通过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了解到不同汽车造型,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作为基础入门课程的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其教学重点是要掌握不同车型风格的特征表现,采用比较法认识更多的汽车造型,总结出汽车造型设计的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的顺利进行。

(二)学情内容分析

因为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是一门入门课程,因此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为学生学好汽车造型设计专业奠定基础。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学生需要做好基础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除了需要掌握汽车设计造型导修课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学习素描、色彩等基本课程,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但是,就目前汽车造型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在专业领域中,学生对于汽车造型知识的了解过于表面,对汽车造型的色彩以及功能等了解不够清晰。基于此种情况,课程需要以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以及鉴别能力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加深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设计能力。教师要通过不同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深入了解所学专业[3]。

(三)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否是通过教学方法呈现出来的,换言之,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方法改革的成败。将比较法引入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呈现较为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比较法较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实物等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不同汽车设计造型的差异。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将国内汽车造型设计与国外汽车造型设计进行对比,从不同方面找出造型设计的不足之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是学生今后学习过程中的动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破固有思维的限制,在学习中不断探求新思路、新方法,以此实现专业学习的突破。其次,教师要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比较法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讨论式和启发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能够对学生专业课程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学生在彼此交流过程中深入探讨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其掌握知识技能的进程。

四、比较法在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上的具体应用

比较法应用到汽车造型设计导修专业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有明显优势。比较法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只针对当前国内的汽车造型设计进行对比,而是以国内的汽车造型设计作为比较的基础,将比较范围横向延伸到国外,对汽车造型设计的发展历史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将比较法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常用的比较法主要有两种,我们逐一进行分析[4]。

(一)横向比较法分析

横向比较法是指对同类的不同对象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比较。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调研目的确定比较基准以及分类属性,通过比较发现事物的本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同一时期不同品牌以及不同造型风格进行比较,以宝马汽车和奥迪汽车为教学案例通过对汽车前大灯部分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不同品牌汽车在造型设计上的不同点,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化知识体系,为学生创造能力的表现提供借鉴。

(二)纵向比较法分析

纵向比较法与横向比较法的侧重点有较大差异。纵向比较法主要是对处在两个及以上不同层次或不同阶段的事物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法的明显特征是以时间为坐标,主要研究的重点是被比较对象前后发生的变化。根据相关数据得知,汽车造型的发展经历了从马车型、船型车、鱼型车等不同造型,设计人员在研究新的汽车造型前往往会在原有造型基础上进行改良,为其增添新的造型特征。

五、结语

综上所述,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是汽车造型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比较法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而且使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拓展,并推动课程教学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志浩.汽车造型设计与创新能力提升[J].造型设计与研究,2017(12):111.

[2]张涛.比较教学法应用到汽车造型设种的研究[J].学术导刊,2016(10):34.

[3]郭燕,赵慧颖.比较教学法在美術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3):42.

[4]肖敏.比较教学法在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6(6):120.

[责任编辑 杜建立]

猜你喜欢

比较法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滞环比较法的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研究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宪法上的禁止酷刑——比较法角度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