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2020-05-11孙国强孙雪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孙国强 孙雪琳

[摘 要]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大学生要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寓意深远。要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养,并在中外文化的交流比较中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 文化自信;中外合作办学;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而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1.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而文化是灵魂,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我们要培养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紧紧抓住“文化”这个灵魂和关键,在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文化自信上下功夫,使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做合格人才。

2.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西方文化的沖击,他们往往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学生的价值观构建过程更加复杂。在这个不断接受、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同时,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要走出国门,到国外继续学业或就业,这部分学生能否树立起文化自信,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以及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因此,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是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从而为学生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养不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风行很长一段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教育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另外,由于实用主义的影响,很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举措不多,导致人文教育弱化的情况,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修养的不足。

2.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认同。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喝着可口可乐、吃着肯德基麦当劳长大的,他们中很多人熟知西方节日而对我国传统节日认识浅薄,向往西方世界的生活方式,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念,甚至对我们的很多传统价值观念如家国情怀、家庭责任等不认同,个别人甚至对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盲目崇拜。

3.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文化自信意识不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我们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的文化、观念。因此,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仅是教育培养人才的平台,也是中外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的平台。在这种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中外文化的差异,迷失了作为“中国人”的本位立场,文化自信意识不强。

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文化不自信的根源在于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掌握不足。因此,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外文化的比较中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特质和深厚根基,从而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1.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探索推行研讨式教学、现场教学、专题式教学、讲座式教学、研究性教学、典型事例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运用新媒体等教学手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

2.强化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开设关于中国哲学、文学、艺术、文化等方面的通识课程(可设定为公共选修课程),并对学生选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课程的总学分做出规定和要求,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修养。

3.强化跨文化交流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中外合作办学有着进行跨文化交流学习的先天优势,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外方学校进行短期语言交流项目的学习、互派学生互修对方学分、举办游学营等,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流学习中理性认识西方文化,正确对待西方文化。

4.强化实践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使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践行于学生的实际行动。比如,结合传统节日举办端午节包粽子和赛龙舟活动、中秋节赏月诵诗活动等,或鼓励组建太极拳、剪纸、京剧等学生社团并开展活动,等等。在实践中,我们组织开展了“英语文化节”“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月”“社团巡礼月”系列活动,积极构建“一节两月”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在引导学生体验中外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华长慧,孙珂.中外合作大学价值观教育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7,(12).

[2]张雪莉.对中外合作院校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调查[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3]余行,刘聪.优化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和对策[J].绥化学院学报,2017,(8).

[4]张雯.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分析及对思政教育的启示[J].蚌埠学院学报,2017,(4).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