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及运用

2020-05-11罗庆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罗庆林

[摘 要] 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的特点,从这些特点出发,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社会价值。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是教育界普遍关注、重点实践的问题。但对于二者辩证统一关系的探讨,由于教学环境不同、学科不同,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高校思政课由于自身的特点,要求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有自己的定位。本文拟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特点出发,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探讨,以期能指导教学实践。

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特点

1.鲜明的思想性。教育教学领域的思想性,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政治倾向和社会意义。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主要表现为高校思政课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高校思政课的本质特征,也是国家和社会对于高校思政课的根本要求。因此,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导向性是摆在第一位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帮助其在思想上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较强的理论性。高校思政课的课程设置,突出体现了它的理论性,即注重以科学的理论和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其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其中,“基础”课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学理论述、思想启发和学术引导,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澄清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纲要”课是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角度,说明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概论”课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角度,说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原理”课是从基本理论角度阐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四门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基础”课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纲要”课以历史的深度和厚重见长;“概论”课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鲜明;“原理”课基础性、学理性最强,它们充分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学理和实际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丰富的知识性。理论的论证,必须有丰富的学科知识的支撑。高校思政课是知识性的课程,从其课程设置来说,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道德、法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并综合运用哲学、法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帮助大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思政素质和文化素质。

4.突出的实践性。理论从功效上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解释框架,即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告诉人们世界是怎么样的;另一方面表现为一套行动方案,即指导行动、解决问题,告诉人们该怎样改造世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用丰富的知识体系去进行理论的阐述和解释,只是教学的第一步,要想实现思政课的思想性特點,完成其社会价值,还应该形成指导学生的行动框架,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不仅要能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正确的思维逻辑,还应该能运用理论和逻辑去认识世界,去实践社会。因此,“知行合一”是思政课教学的要求,突出的实践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之一。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关系

传统观点认为,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所以一度把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但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业界普遍认为,仅仅依据教科书来安排全部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我们现在所讲的教学内容,广义上是指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应该获得的思想、观点,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总和。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师生一方面合理地利用教材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另一方面,师生可以科学地加工教材,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它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示、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可以分解为四个层面:原理层面表现为特定的教学理念,例如启发式教学、对话式教学等;技术层面表现为使用的教学策略,例如讨论法、演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操作层面表现为具体的教学法,例如问题导入、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等;技巧层面表现为教者依据自身所长使用的教学技巧,可以说每一位名师都有着自身风格的教学技巧。

教学内容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学方法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的观点被普遍认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规则。二者的关系,由于学科、学习阶段的不同要求,各有不同的表述与实践。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笔者认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规则。

1.高校思政课的特点决定了思政课教学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由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具有鲜明的思想导向性,其教材是由国家高等教育出版社统一规定的,因此,从内容体系来说是严谨的,有明确的外延和内涵的规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服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

2.高校思政课的时效性决定了应围绕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辩证统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会看到割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系的种种做法。以互联网+思政课为例,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互联网+”已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教育也在进行“互联网+”的教学改革。但在互联网+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却出现由于没有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关系的种种不恰当的做法。比如,有的老师只看到教学内容规定教学方法,将“内容为王”理解为“内容就是一切”,将“互联网+”挡在了思政课教室门外,拒绝思政课的信息化改革,从而导致无论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学生还是沉迷在手机中,出现老师和学生各行其是的现象。有的学校为了解决思政课学生过分沉迷手机的问题,甚至出台了上课上缴手机的做法。殊不知,这么做治标不治本,并不能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还有的思政课老师只看到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内容,陷入玩弄花哨、华而不实的教学技巧中,而忽略教学内容的回归。如用微课、慕课取代课堂教学,使思政课教学表面化、形式化,同样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理解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成为既富有内涵,又充满活力的教学艺术过程。

参考文献

[1]向彪.从思政课的根本特征看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功效[J].学理论,2014,(33).

[2]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