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口腔健康宣教模式初探

2020-05-11李蒙周智蒋琳李月恒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学生

李蒙 周智 蒋琳 李月恒

[摘 要]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探索适宜的宣教模式,为口腔健康宣教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提供参考。选取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针对其特点设计相应的宣教形式及内容,记录宣教概况、学生反响,收集教师反馈,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学生需要合理设计不同的口腔宣教内容、形式,才能使宣教效果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 口腔健康;宣教;学生

口腔健康是人类整体健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口腔健康宣教作为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居民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增强人们预防口腔疾病的意识,从而促进口腔健康行为的形成[2]。有研究表明,依托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龄儿童的健康干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3]。

本研究通过对宣教内容、时长及方式进行设计,向小学一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讲,同时记录各个年级的反响及教师反馈,加以分析汇总,以期为以后的宣教工作提供参考,使口腔健康知识宣教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1.宣教者。每个年级均由3名成员前往宣教,一名主宣讲者,一名辅助宣讲者,一名拍照记录者。主要任务分配见表1。

宣教前期对宣教成员进行统一教学培训。宣教成员需满足以下条件:宣教者为具有一定口腔保健知识的专业人员;宣教者需提前了解宣教对象、场地等;宣教者需提前进行宣教内容的准备、宣教PPT的制作等,且提前进行模拟演练。

2.宣教对象。本次宣教对象分为三组,分别为小学一年级组、小学五年级组、初中二年级组,基本特点见表2。

(二)方法

1.宣教了解内容。牙齿的结构、功能等属于基础的口腔专业知识,中小学生能有所了解即可。

2宣教熟悉内容。口腔健康标准、口腔常见疾病(龋病、牙龈炎、牙外伤、错牙合畸形等)及预防(有效刷牙、涂氟防龋、窝沟封闭、运动防护、纠正不良口腔習惯等)。熟知这些内容能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保健措施。由于学生不同年龄段身体机能、牙齿的发育程度不同,其口腔的常见疾病也有所差异,故口腔健康宣教时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宣教内容设计也应有所差别,如表3所示。

3.宣教掌握内容。牙齿的替换时间、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如刷牙方法、牙线的使用、饮食习惯、定期口腔检查等)等为宣教的主要目的,促使学生提高口腔健康意识,掌握爱护牙齿的方法,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的差异,宣教内容有不同的侧重,见表3。

(三)统计学处理

根据宣教者自我总结、拍照记录者观察并记录宣教时长、学生及教师对宣教的反响、对宣教内容的疑问及建议,汇总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

二、结果

(一)宣教概况

整个宣教过程流畅顺利,取得了较好反馈。宣教用时与计划设计的时间基本一致,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五年级略微超时,但超出时长都控制在5分钟之内。宣教设计的内容符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宣讲过程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均能很好地根据宣教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疑问,并都能得到宣教者合理的解答,但讲解时中小学生对于“错牙合畸形”的说法均感到比较陌生。

(二)学生反响

同学们对宣教过程整体都比较配合。相比而言,一年级和五年级主动提问的学生较初中二年级更多,宣教现场更活跃。一年级普遍对谜语、刷牙动画更感兴趣,呼声最高。五年级对解析视频、知识竞答、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知识竞答中同学们对科普性问题(例如什么动物的牙齿最多等)的兴趣要比专业性问题(例如喝完可乐后是否应该立即刷牙等)更高。初中二年级对提问的互动环节也比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讲解环节有更浓厚的兴趣。

(三)教师反馈

此次宣教活动中的各班级教师对本次活动认可支持,一致认为本次宣教内容较适合此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同时建议讲解时可适当配合实物模型展示,可能有助于同学理解记忆。

三、讨论

本研究考虑青少年乳牙列、混合牙列、年轻恒牙列等牙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研究对象分别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对应年龄的中小学生,即小学一年级、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他们既具有此年龄阶段特征性的口腔问题,又有很强的模仿欲望与能力,求知欲与可塑性强,故选择其作为代表人群进行宣教[7]。

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对动画、知识竞答等互动环节比较活跃,高年级对提问等互动环节反响较好。这提示我们,宣教过程应将知识讲解与提问互动相结合,彼此呼应,贯彻整个宣教过程,并由科普性问题逐渐向专业的口腔健康知识过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宣教的形式、内容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将知识融于动画或者视频等之中。

另外,一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提问的人与初中二年级相比更高,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知识,未知事物较多、好奇心重,喜欢有问题就不假思索的提出来,即使在讲解中可能也会反复询问。初中生知识量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思考能力增强,在提问方面较小学生更慎重。

本研究考虑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采用的是小班级教室课堂的宣教模式;而初中生相对安静踏实,则选择了集体的多媒体会议室宣教模式。但从现场效果来看,小班级模式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其中,并且宣教者也能更真实的了解参与者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以后宣教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更多有效信息。集体宣教模式现场氛围显得更加正式,但主动提问的人明显减少,并且互动的难度增加,相比小班级模式,难以及时有效的获取现场参与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对于明确后期宣教工作的改进方向增加了难度。

宣教对象中,初中二年级学生选择了农村地区,虽然年龄较大,但由于地域差异使其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渠道较少,自身口腔保健意识较城市小学生更加不足,在宣教中提问积极性也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小学生表现得更加活跃积极,这对我们以后宣教工作的重心以及口腔预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指导作用。宣教重心可以考虑倾向于农村地区,并简化宣教内容。

猜你喜欢

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亲爱的学生们,你们并没有被夺走什么
“学生提案”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