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2020-05-11马红梅

科技资讯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马红梅

摘  要:数学是研究数量与空间形式的基础科学,在现代社会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基础,并且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与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技术革新密切相关,随着近代以来科技的飞跃发展,数学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社会大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问题意识是指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掘问题,提出异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探究式学习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并以这种思维的积极状态去解决问题,使学生问出兴趣、问出深度、问出亮点、问出新意,引导学生渐入问之佳境。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注重单纯的知识灌输而轻问题探究的现象,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性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是解决数学难题的活动。老教师常讲“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学会提问题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张扬个性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显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  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提问”

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输送传导的过程,同时也是师与生之间情感交流、思想融通,进而引发共鸣的过程。笔者认为在课堂中建设融洽的课堂环境,努力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同学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消除孩子畏惧老师的心理状态,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巧设有效问题情景,如创设冲突式、实践式、悬念式、探究式等场景,激活学生的发问意识,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尊重学生的想法、意见,学生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即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我们都不要轻易否定,而应耐心地提示,让他换个角度考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是与章节内容无关,我们都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训斥,使学生树立起这样观念“有问题比没有问题好,即使问得不好,我也不会受到大家的讥笑”。同时,要重视培育学生尊重别人发言,让学生养成仔细聆听别人发言,等同学说完再举手提问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愉悦地学习。

2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爱提问”

学习的动力源于思考,思考源于对未知问题的质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因此,老师要有意向性地为学生设置情境,要有助于学生发现疑点、提出问题,大胆假设,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良好的发问契机。

(1)充分利用好教材,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在“惊奇”中“提问”。例如“教学身份证”时,课上进行“师生竞赛”游戏,学生报身份证号码,老师说出主人的出生年月及性别,每次老师获胜,学生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老师的判断这么准确?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有什么规律呢?有哪些奥秘呢?”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和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探寻其中存在知识规律。

(2)深入挖掘教材,创设操作式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问”。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一》时,笔者鼓励学生勇于猜想:“圆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内在的联系?”鼓励学生们说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把自己发现说出来。有的学生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有的认为两者之间肯定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肯定能将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于是笔者马上安排各小组合作探讨,动手操作验证各种猜想,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从而引导学生,顺水推舟地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分类》一课中,提前用小木棒分别做了一个长方形和三角形的框架,在课堂让学生代表去拉一拉,做一做,引导学生说说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点,最后大家发现三角形如何拉都不会变形,而长方形则很容易拉成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平形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的重要结论,学生质疑的兴趣被激起,求知的潜在欲望被激活,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爱提问”的培养效果很到位。

3  教给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提问”

好问是多思的必要条件,质疑是数学思维的圆心,要想使学生在无疑处发问、无疑处质疑,培养质疑精神,教者需要注意引领学生,逐渐学会用有数学思维模式的眼睛,仔细观察周边的一切,从爱问问题到会问问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较为漫长,必须要对所带学生进行长期的基础训练,教师要持续予以正向的点拨引导。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者不光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条件、问的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发问,使学生会问,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问题,鼓励学生“深问”“善问”“巧问”。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做法如下。

(1)首先由教师示范,学生进行模仿,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提问能力。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教学“三角形的特征”一课中,要求每个学习小组课前准备数根长短不一的铅笔,课堂中让学生任选其中3根铅笔摆一摆,看是否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当有学生不能发现其中内在的规律时,教师故做疑惑:“为什么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呢?”有了教师的示范引导,各小组都很快发现“当两根铅笔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根时,就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这一规律。

(2)教给学生具体的发问方法,使学生懂得如何发问。这样学生不但敢问、爱问,而且会问。一要从揭题、审题时切入,培养提问能力,让学生从课题上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也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二要从数学概念入手或从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三要从教材入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从书本中发现问题,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4  积极多样评价,使学生“善提问”

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有时甚至根本不切合教学内容,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应注意适时总结,积极评价,让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所以教学中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始终要对其表现极大的耐心,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的观点。要时常对敢于提问的学生予以鼓励,对问题提得好的学生第一时间予以表扬,对能通过发问并顺利完成疑点解析的学生,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索新知识,使他们的求知欲望高涨,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也可以建立班级提问记录册,记录学生的提问情况,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多提問,提高质量的问题,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13.

[2] 晏长春.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版,2009(4):26-27.

[3] 史宁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