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2020-05-11王燕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新课程初中数学

王燕

【摘要】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相对小学数学来说,初中数学在深度和广度上更加深入,在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学习的效果,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式,课堂学习效果和成绩不佳.在新课程理念下,需要不断完善学习方式,掌握解答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学生是否会做题、是否能够取得高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學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课堂学习需求,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利用多样化信息技术,增强课堂趣味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普遍使用,借助这些教学辅助设备,将声音、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内容有效整合,直观形象地展示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理解,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设计,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形成.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的课堂教学中,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各种几何体,结合实际例子实现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等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水立方和鸟巢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建筑主体采取怎样的图形.在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盒子、纸筒、水果等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且说一说属于哪种几何体.并对几何体的特征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数学知识内容

数学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数学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和观察,结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开展观察和思考活动,通过学生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如,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属于轴对称图形.列举出几个生活实例,并且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结合教材知识内容理解,记录有关轴对称的图形,和其他学生交流讨论,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式,并且在实际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的学习策略.如飞机、天安门广场、窗户、黑板、桌子等,通过对这些事物的观察,帮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并且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内容判断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知识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传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不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对知识的掌握,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当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采取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应当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相应的操作和推理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教师在让学生通过推理验证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折纸的方式,解决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如“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边和一个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通过这样的假设,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学习和探究,找出不全等的情况,总结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借助这样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课堂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

四、结 语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注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传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指导,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方法的形成奠定基础.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学习方法,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廖梅清.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对策[J].中学课程资源,2014(9):56-57.

[2]秦丽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6):158-159.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新课程初中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