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弃疾维稳的智慧

2020-05-11清风慕竹

小品文选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八字滁州辛弃疾

清风慕竹

公元1180年,江西因旱灾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粮价飞涨,一些不法奸商囤积居奇,有粮不卖,想趁机哄抬价格。饥民们忍无可忍,暗地里酝酿抢粮,社会动乱一触即发。在此危急关头,辛弃疾走马上任了,头衔是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然,落在他脑袋上最重大的政治责任,就是维稳。

在我们的印象中,辛弃疾“文武双全”,他的词在武将里是最好的,在文人中也堪称超一流;他的武功同样出神入化,曾经独闯金人占领下的济州,生摛知州张安国。可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只有一样,辛弃疾搞政治不行,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因官场失意,无处挥洒。不过凡事没有绝对,南宋朝廷此次所以对辛弃疾委以大任,是因为他曾经有过一次成功的维稳经历。

这件事发生在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安徽滁州在经过几次战火洗礼之后,城郭早成废墟,居民们住在瓦砾上搭起的茅棚里,大风一吹,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虽然几任滁州的地方官都曾做过种种努力,但收效甚微。百姓们十分不满,私下议论说,与其这样冻饿而死,还不如投降金人的好。消息传来,朝廷大为不安,急令官员维稳。

面对深深的民怨,辛弃疾上任后大刀阔斧,雷厉风行,首先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他的办法是“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就是降低赋税,放水养鱼,招募流民,增加劳动力。训练民兵,教给他们开荒种地。恰逢那一年滁州风调雨顺,夏粮大获丰收,温饱难题迎刃而解。这还不算,辛弃疾又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税收优惠,凡来滁州做生意的商贩,赋税按原来的十分之三征收;二是投资拉动,大搞城市建设,兴建宾馆酒楼,商品交易市场,改善基础设施;三是启动内需,从财政资金中拿出钱来,无偿贷给城市居民,让他们翻旧房,盖新房,盘活房地产市场。短短几个月,滁州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史料记载:“自是流逋四来,商旅毕集。人情愉愉,上下绥泰。乐生兴事,民用富庶。”流亡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商人旅客也云集于此,人们精神愉快,上下和谐,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百姓因此富裕起来,辛弃疾的维稳工作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可。

不过眼前江西的维稳形势异常严峻,危机像火山一样随时都可能喷发,比之滁州要危险、急迫得多,辛弃疾又将如何出招呢?

第二天,在隆兴府及其辖下的县镇大街上,官吏兵丁们在忙着贴一张告示,这个告示很简单,只有八个字:“闭粜者配,强籴者斩”。凡是囤积居奇,不肯出售粮食的商人一律流放;凡是强行购买、抢劫粮食的人一律处斩。八字告示一经张贴,那些四处涌动的暗流似乎一下子凝固下来。

接下来,辛弃疾召开了由官吏、商人、读书人和市民等各阶层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议题就一个,推荐精明强干、有经商头脑的人。等到这些人聚齐了,辛弃疾拿出官府中的铜钱、银器等公家财物,对他们说:“现在粮食短缺,价格很高,正是做生意的好时机,我把这些公家的东西借给你们作本金,不收你们的利息,但只有一条,你们必须一个月之内把粮食买回来,而且只能在隆兴府内出售。”这些人一听,政府作保,白给钱使,立刻争先恐后地申请报名。

没过多长时间,一船船大米接踵而至,粮食一下子供给有余,粮价因此也应声而落。百姓度过了饥荒,社会不稳定因素也随之消除,隆兴府的社会秩序回归了正常。

大学问家朱熹对辛弃疾八字维稳方针十分赞赏,他说:“这便见得他有才。此八字若做两榜,便乱道。”意思说,辛弃疾把八个字写在一张告示上,各打五十大板,显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如果分开写在两张告示上,那就乱了道理。道理在哪儿呢?维护稳定,在面对两方的矛盾冲突时,只有不偏不倚,公正客观,说话才有威信,否则只能引火烧身,越维越乱。

当然,维护稳定不能仅仅依靠强制,维持表面的平和安定,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问题。这正是辛弃疾的高明之处。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不光要用政治手段,更要运用经济方法,利用经济规律,通过市场运作,从根源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看似拐了个弯儿,繞了个远儿,实质上是治本之道,是最快捷的途径。可见,治国理政,不仅要学好政治学,还要懂经济学。维稳是块试金石,既需要才气、勇气,更需要知识和智慧。

选自《天津日报》

猜你喜欢

八字滁州辛弃疾
陆黛灵书法作品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辛弃疾作词限酒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浅谈对公民层面提炼“八字”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
人生八字
辛弃疾:做不成英雄,只好当词人
[第二十一站:滁州]
滁州西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