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色經濟」「冬風」浩蕩「冬奧會」催熱萬億冰雪運動產業

2020-05-11曾小苑

台商 2020年1期
关键词:運動旅遊產業

曾小苑

「推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是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時,中國向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

2022年冬奧會的加速作用,國家一系列相關政策的扶持,為冰雪產業生長提供了足量營養,中國大陸在冰雪競技賽事、冰雪旅遊、冰雪器材等冰上產業同時發力,迅速掀起了「冰雪熱」,冰雪產業市場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新建冰雪場館不斷增加、參與群眾不斷增多、行業產值穩步提升……

隨著「冬奧會」的推進,中國大陸冰雪產業市場發展機會不斷釋放,人口紅利不斷凸顯。到2022年,中國大陸冰雪產業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到2025年,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0000億元。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吉隆坡舉行的會議上正式宣佈:北京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冰雪運動迅速在國內發酵升溫,「白色經濟」也借力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契機站上風口。

隨著「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推進,中國大陸冰雪產業市場發展機會不斷釋放,人口紅利不斷凸顯,激活冰雪參與熱情和消費活力成為提升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冰雪產業,力爭到2022年,冰雪產業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推動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佈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到2025年,中國大陸冰雪產業總規模要達到10000億元。

冰雪產業迎來黃金爆發期

冰雪運動產業(Ice and Snow Sports Industry)是指冰上運動與雪上運動兩大類型運動及其相關聯周邊產業,以冰上、雪上運動類項目為主體,整體涵蓋冰雪運動賽事會展、體育科研、場館建築、品牌經營與置業地產5大類,同時可外延細分培訓教學、場館經營、博彩服務、裝備制造、用品銷售、傳媒服務、中介服務、健身娛樂等多種冰雪運動產業領域。

2014年10月,《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國發〔2014〕46號)首次提出以冰雪運動等特色項目為突破口,形成新的體育消費熱點。2015年7月,中國贏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自此,大陸冰雪產業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

近年來,中央部委聯合密集出臺了系列涉及支持冰雪旅遊發展的產業政策,冰雪旅遊正在成為眾多國家戰略交匯點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新支柱。

受冬奧紅利、政策紅利、基礎設施建設供給不斷增加、冰雪人口滲透率提升等眾多利好因素的影響,2018年中國大陸冰雪產業整體規模達4517億元,隨著2022北京冬奧會的來臨,冰雪產業規模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2019年9月17日,國務院官網發佈《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加快發展冰雪產業。促進冰雪產業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合理規劃、廣泛調動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冰雪運動場地設施。力爭到2022年,冰雪產業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推動實現「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

冰雪產業機會究竟有多大?有媒體做了這樣一個簡單的計算:若以「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5%的滑雪人口比例」以及「人均活動消費500元/年」進行測算, 大陸冰雪產業未來每年將創造活動收入325億元左右。以較為常規的1:10的規模拉動相關產業發展進行測算,冰雪運動帶動的其他關聯產業收入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按照這樣的數字計算,未來中國冰雪產業的總規模是值得期待的。

在冬奧契機的帶動下,冰雪產業的發展全面開花,形成了以冰雪為核心,競賽表演與服務為上遊,冰雪運動場館、裝備制造與銷售等為中下遊的冰雪經濟全產業鏈。

冰雪賽事「升温」

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總規模達到2萬億元,並推出100項具有較大知名度的體育精品賽事,打造100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競賽表演品牌。

作為冰雪產業的核心資源,冰雪賽事也將迎來爆發。據騰訊體育的數據預測,隨著民眾對冰雪運動熱情高漲,國民人口中將有6.55億人口關注冬奧會,這也占到大陸人口的52%。

大陸冰雪賽事規模已由2014年的151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328億元,增長幅度超過一倍,而根據預測2025年這一數據將被提升至1600億元。

據中國國際體育投融資報告(2018)數據顯示,2019~2020雪季張家口將承辦舉辦國際國內賽事39項,其中國際賽事18項,包括國際雪聯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世界杯、單板滑雪U型場地世界杯、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世界杯3項,國際雪聯高山滑雪遠東杯2項,國際雪聯積分賽13項;舉辦國家級賽事8項,舉辦省、市級賽事13項,開展群眾品牌賽事活動116餘項。

以賽事為契機,張家界還將在2020春節前後開展涉及70多項活動、覆蓋全市19個縣區的紅紅火火中國年系列冰雪旅遊活動,推出一批富有特色的冬季冰雪旅遊線路。其中包括以紅紅火火中國年為主題的第三屆國際年俗旅遊節、第二屆沽源庫倫天鵝湖冰雪漁獵文化節,崇禮區各大滑雪場冰雪夜經濟活動以及蔚縣、陽原、萬全、橋西、懷來等縣區年俗節慶活動,同時還將繼續以「探索零度以下經濟發展模式」為主題,舉辦張北冰雪論壇及相關旅遊項目。

冰雪旅遊火熱

冬奧會不僅提高了冰雪運動的普及度,更促進了冰雪旅遊的發展。2016年中國冰雪旅遊市場規模達到403.53億元,同比增長27.04%,增長速率超過中國旅遊市場的總增長率。其中,冰雪觀光成為冰雪旅遊的主要類型,人數超過70%。其次是滑雪度假,總人數將近30%。

2015年中國大陸僅擁有8個冰雪小鎮,截止到2018年,已擁有了40個冰雪小鎮,而冰雪小鎮的經濟規模於總冰雪旅遊市場規模占比超過一半,或成為冰雪旅遊經濟發展的最重要類型。

當然,在冰雪產業大發展的時代,戶外滑雪場更是呈現突飛猛進的勢頭。雪場建設的數量,雪場的規模,參與戶外滑雪的人數等指標都迅速放大。

滑雪場與度假區是冰雪產業的最核心部分,滑雪場興則冰雪產業興。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大陸已有742家各級各類滑雪場館。馬蜂窩旅遊網大數據顯示,2019年11月雪季開始以來,「滑雪」關鍵詞旅遊熱度上漲了21.7%。馬蜂窩旅遊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介紹,目前國內滑雪人群呈現爆發式增長,大量遊客對滑雪表現出強烈的關注意願,其中大多是初次嘗試 滑雪的新手。「相比其他旅行方式,冰雪旅遊的決策更加複雜,滑雪人群對旅遊信息的需求度也就更高。」

在目的地選擇上,冰雪資源豐富的東北地區是中國遊客最向往的滑雪目的地,關注度最高的5個目的地中,有4個位於東北地區。此外,擁有眾多雪場且毗鄰北京的崇禮也榜上有名。

馮饒分析,東北地區滑雪運動發展較早,山地眾多,有很多著名的滑雪場。同時,東北雪季較長,冬季除了滑雪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冰雪項目和冬季體驗可以選擇,因此,全國各地的遊客都會選擇冬季前往東北,在滑雪之餘體驗北國風光。

隨著成功申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大型的社會資本開始介入戶外滑雪場,這些動輒體量數十億上百億的投資以一種類似城市綜合體的理念去建設和經營滑雪場,極大扭轉了傳統滑雪場規模小,配套差,功能單一的劣勢,比如萬科經營的松花湖雪場區,萬達建設的長白山雪場區,整個滑雪區不但分佈著數十條滑雪道,各片區實行聯滑,同時還兼有戶外、度假、會議等綜合功能,讓前來到此的人能夠深度的休閑和健身,從而在經濟收益上達到更高的水準。而在河北張家口崇禮,眾多雪場也開始注重協同效應,萬龍、富龍等開始聯滑,雪場間的班車、客房等資源也開始向共享方面邁進。一種類似歐洲滑雪大區的概念和經營理念逐步在我國重要的滑雪區落地。

室內滑雪場遍地開花

2019年6月份,地處大陸南方的兩個室內滑雪場——廣州花都融創和江蘇無錫融創室內滑雪場的開業,吊足了當地群眾的胃口,引得數以萬計的雪迷在當天湧入雪場。誰能想到以前在冬季都見不到雪的南方人,現在可以隨時隨地進入滑雪場滑雪?

實際上,作為一個新鮮時尚的業態,室內滑雪場產業正是在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後才逐步興起壯大的。

來自2018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室內滑雪館增設了5家,總數達26家,同比增長23.81%;旱地雪場面積增加2.9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 23.7%;滑雪模擬器新增76臺至145台,而2017年全國僅共有69台,同比增長110%。

相比於雪場滑雪,室內滑雪機具有效率高、便捷性高、安全系數高等特點,隨著近幾年大眾滑雪熱情的上升,各類室內滑雪場也遍地開花,從以往一年四季「追」著雪跑,但現如今室內滑雪場「飛入尋常百姓家」,室內滑雪這一新興業態正在快速發展。不但喬波室內滑雪作為一個品牌被引入浙江等地,更有融創中國等巨型資本介入這一領域,在全國範圍開始佈局室內滑雪產業,在花都、無錫雪場開業之前,其在哈爾濱的室內雪場已經運營的風生水起,後續昆明、成都等地的融創系室內雪場也將相繼開業。

除了融創、喬波兩大品牌室內雪場外,啟迪冰雪等依托氣模技術建設的冰雪場館也在全國範圍內佈局,加之一些地方建設的單體室內滑雪場,讓廣大滑雪愛好者不受季節約束,實現四季暢滑的室內滑雪場格局已經初現雛形。

冰雪器材產業悄然起步

冰雪運動對於場地、器材有一定要求,是一項需要大筆投資的運動,潛藏巨大的市場空間。然而大陸冬季運動器材市場卻是進口品牌的戰場,本土品牌不具備競爭力。目前,大陸雪場、冰場器材仍然大多依靠國外品牌,特別是高檔次產品,包括國家隊在內的專業團隊依然依靠進口器材。在雪板、雪鞋以及滑雪服裝等領域,國外品牌掌控中高端市場。滑冰運動員用的鞋子都是進口冰鞋,業餘愛好者也很少會選擇購買國內品牌冰鞋。可以說,中國的冬季運動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發展之勢,但大陸的冰雪制造業還沒有形成氣候。

此前,工信部、國家體育總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畫(2019~2022年)》。計畫提出,到2022年,大陸冰雪裝備器材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

針對冰雪產業的發展,川財證券認為,中國的冰雪產業已經進入高速增長階段,行業在未來10~15年將保持在20%~30%左右的增速;供給端方面,現有冰雪產業的有效供給不足,無法激發和滿足市場的需求,冰雪場地設施將在冬奧會前開始前不斷增長並改善質量。

「賽事、雪場、裝備、培訓等多個領域潛力巨大。2015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後,當年國內新增滑雪場108座,增幅首次突破20%。2017年中國滑雪總人次為1750萬,人均滑雪次數由2016年的1.33次上升為1.45次,可見滑雪發燒友的比例也在穩步增長。隨著冰雪愛好者不斷增長,冰雪賽事、雪場運營、冰雪裝備、冰雪培訓領域潛力巨大。」國泰君安認為,在政策大力推動下,冰雪運動群眾基礎擴大與冰雪產業結構優化可期,中國冰雪產業有望將在北京冬奧會前後進入發展高峰期。

快速發展下的隱憂

冰雪產業用好黃金時期、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外部環境的支持,更需要有效激活冰雪產業的內生增長動能。盡管近年來冰雪運動參與熱潮興起,但由於發展時間相對較短、運動普及度不高、地理環境限制較多等因素,大陸冰雪產業在有效供給和需求擴大等方面存在以下4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冰雪產業的「外熱內冷」態勢明顯,相關消費仍處於低水平階段。

根據《2018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等各類行業資料,2018年全國滑雪者超過1330萬人,但有超過75%為一次性體驗者,「體驗式」消費成為大陸滑雪市場的主要特征。因此冰雪運動與消費者的持續緊密聯系還未全面有效形成,大力推動冰雪運動消費升級,將成為冰雪產業發展的關鍵。只有突破這個關鍵問題,才能持續擴大冰雪運動市場規模,拓展冰雪消費的廣度和深度,全面激活冰雪產業鏈,真正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冰雪場地供給及運動參與內容供給存在較大缺口。

冰雪項目普及受制於地理條件,由於基本設施條件、運動參與歷史等現實條件存在著較大的地域差別,很多地區在冰雪運動普及、群眾基礎和消費意願都僅處於初步啟動階段,主動參與冰雪運動意願明顯不足。

三、冰雪產業的人才缺口臨較大挑戰。

伴隨著冰雪產業的蓬勃發展,冰雪產業的短板也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冰雪人才的短缺。2014年,全國的滑雪場460個,截止2018年已超過740個,已注冊的8000多名社會滑雪指導員早已不能滿足需求。此前也有媒體報道稱,未來中國在冰雪人才方面,面臨至少20萬人的缺口,其中包括專業教練員、技術指導、賽事管理人員、冰雪運動經營管理員以及對專業性要求更高的制冰師、壓雪車司機、索道檢修技師、U型槽修槽技師等。

四、冰雪產業自主品牌較少,核心競爭力不足。

由於大陸冰雪產業鏈存在發展時間較短、研發投入少、科技含量低、專業度不高等問題,不僅難以滿足高水平競技需求,同時在冰雪用品消費向專業化、個性化、品牌化升級的過程存在明顯短板,大陸中高端的冰雪產品基本被國外品牌所壟斷。應針對性加強冰雪科技及產品研發力度,整合國內外相關科技,充分結合工業4.0、人工智能等制造業發展趨勢,加速中國冰雪品牌的「彎道超車」進程。

綜上,破解冰雪產業發展瓶頸,應當以培育內生增長動能為突破口,通過擴大冰雪運動人口、促進冰雪消費升級,創造更多優質供給等方式,系統建設冰雪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路徑。

猜你喜欢

運動旅遊產業
第八屆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
全澳長者運動日圓滿舉行
“2020體能挑戰暨運動 健身體驗日”圓滿舉行
“2019體能挑戰暨 運動健身體驗日”圓滿舉行
“體育健康諮詢站”深受市民歡迎
第四十三屆葡萄牙旅行社協會年會
2017年全球旅遊投资将超8396亿美元
時寒冰 第五次產業大轉移將為中國未來30年帶來巨變
樊綱 要用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健康產業
文創與產業孰輕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