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栎实生苗培育与山地造林技术

2020-05-09余连城

种子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培育技术

余连城

摘   要:蒙古栎具有耐旱性、耐腐性较好以及材质坚硬、致密等特点,是一种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落叶乔木。主要对蒙古栎实生苗培育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对相关山地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蒙古栎;实生苗;培育技术;山地造林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7-0055-01       中图分类号: S792.186       文献标志码: B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在我国东北地区有着较广的分布面积,不仅在自然环境保护和改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加强蒙古栎实生苗培育以及山地造林技术的研究,对我国生态林营造工作质量的提升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蒙古栎实生苗培育

1.1   种子的采集和储藏

蒙古栎种子的成熟阶段一般在每年的9月末,其种壳内的种子会呈现红褐色、表皮光亮且具备一定弹性等特征,所以,工作人员在采集蒙古栎种子时,应根据这些特征挑选出优质种子。采集好的种子,应寻找一处背阴、通风的区域摊铺放置,而且在蒙古栎种子风干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对种子喷洒杀虫剂,从而减少种子出现虫害的概率。如果蒙古栎种子的采集量较大,工作人员也可以采取先用稀释过的杀虫剂浸泡种子,然后再进行风干的处理程序。

风干后的蒙古栎种子即可进行储藏,目前较为常用的种子储藏方法是层积法。工作人员需要在土壤上冻之前寻找一处排水良好以及地势较高的背阴地点,并挖出宽度以及深度均在1 m左右的储藏坑,然后在坑底铺设5 cm左右厚的沙土,再将沙和种子以3∶1的比例放入储藏坑内。可以选用一层沙一层种子的放置方式,也可以采用将沙和种子进行混合的放置方式,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在储藏坑内放置一些草秸秆作为换气通道,最后在种子上铺设15 cm厚的沙子进行覆盖。

1.2   苗圃地点的选择

苗圃地点的选择,应以排水性好、光照条件好以及肥沃壤土地等条件为依据。在挑选好苗圃地点后,工作人员需要制作育苗床。对于东北地区而言,育苗床可以设置为宽1.2 m左右的低苗床,长度可以根据育种量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在育苗床上喷洒杀虫剂,减少虫害对种苗带来的影响。

1.3   播种

蒙古栎播种时间适宜选择在每年的4月中旬,此时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储藏后,基本不需要进行催芽处理。从储藏坑取出蒙古栎种子后,工作人员可以直接进行播种,播种量应控制在0.5 kg/m2左右,将种子放入育苗床后,在其上覆盖4 cm左右的土壤,并踩实。

1.4   苗期管理

蒙古栎苗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定苗、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这一阶段的施肥以及浇水工作,应根据种苗生长情况进行合理调整,肥料以磷、钾肥为主。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做好除草工作,其不仅可以降低杂草对种苗生长带来的影响,还有助于保持土壤疏松,避免因土壤通气性差而出现的种苗烂根问题。蒙古栎幼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可以选用甲基托布津、氯氰菊酯等药物进行喷洒,具体用量以及使用方法可以参照药物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移栽

蒙古栎苗的移栽主要是针对一年生幼苗,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株距10 cm、行距15 cm的方案进行幼苗移栽。通过换床移栽的方式,可以促进苗木根部的生长和发育,显著提升蒙古栎苗的成活率,对造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

2   山地造林技术

2.1   人工容器苗造林

人工容器苗造林技术,首先需要工作人员使用容器进行蒙古栎种苗培育,一般选用规格为12 cm×20 cm的容器并在其中填装培养基质,每个育苗容器中放置2粒左右优质蒙古栎种子,将种子压入培养基质2 cm左右,并在种子上覆盖好营养土,然后向容器内浇适量的水,保持培养基质的湿润程度。采取定苗、施肥、浇水、除草等管理手段培育幼苗,直至2~3年后,即可进行造林。人工容器苗造林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升造林成活率,还有助于降低蒙古栎造林成本,是目前营造生态林较为常用的造林技术之一。

2.2   造林时间的选择

人工容器苗造林,适宜选在每年的4—5月土壤化冻后进行,或者选在每年7月降水浇透土壤后进行。如果选在7月雨季进行造林,则应根据降水情况适当选择造林面积,如果当年降水量较大,工作人员可以适当扩大蒙古栎苗造林面积,反之则缩小蒙古栎苗造林面积。

2.3   蒙古栎苗栽植

在蒙古栎容器苗造林开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造林区域浇灌充足的水分并进行施肥作业,待林地水分完全渗透后,方可开始造林工作。蒙古栎容器苗的起苗以及运输工作,应根据造林时间开展,而且容器苗运输过程中应使用相应的运输箱进行存放,确保苗木容器以及容器内培养基质的完整性。在装车时应采用分层搭架的方式进行放置,避免对蒙古栎苗木造成损伤。到达造林地点开始栽植苗木时,工作人员需要先摘除育苗容器,并对苗木根部进行修剪,然后将蒙古栎幼苗放入略大于苗木的栽植坑内,向栽植坑分多次填土和踩实,最后在蒙古栎苗木四周挖出集水坑。

2.4   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主要包括林间除草、疏伐以及整形修剪等工作,其中除草在每年6—7月雨季开始时进行,要根据降水量以及杂草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除草,从而为蒙古栎苗木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另外,疏伐工作的开展时间一般是在林分成林后,工作人员需要按照留优去劣等原则,并根据林分密度情况以及蒙古栎苗木生长情况,对林中生长质量较差以及培育价值较低的苗木進行伐除,疏伐工作的开展间隔可以根据林地实际情况,每5年左右进行一次即可。整形修剪工作主要是对林中部分可以再利用的苗木进行处理,例如,对于部分适合培育成绿化用苗木的蒙古栎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截干、修枝以及整形等手段对苗木进行处理,不仅有助于实现对林分密度的合理调整,而且对蒙古栎苗材兼用林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培育技术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二代杉木采伐迹地营建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
核桃优质育苗技术初探
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探讨
千屈菜的特征特性与培育技术
不同基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