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旱育秧及节水栽培技术浅析

2020-05-09孟庆东

种子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节水栽培技术水稻

孟庆东

摘   要:“水稻旱育稀植”和“钵体摆栽”等技术是水稻节水增产、增效的主要措施,在满足水稻生理需水的前提下,田间管理采取以节水、增温、通气、壮根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从旱育秧和节水栽培两方面,主要介绍了水稻旱育秧、合理稀植、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节本增产技术。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节水;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7-0031-01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B

1   良种旱育秧

1.1   选择优良水稻品种

选择优良水稻品种,旱育壮苗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前提和保障,增加良种覆盖率是实现水稻稳产、高产和获得优良效益的关键。一般要选用分蘖力强、根系发达、抗倒伏、抗逆性强、高产稳产、品质优良、能够安全成熟的品种。对于高寒、土地有盐碱化倾向的地区,还应注意品种的适应性,如抗病性、抗寒性、抗盐碱性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建议推广应用稳定性相对好的品种,也要注意更换纯度好、种性强的优良品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选种子要适应节水条件下高产高效栽培要求。推广实施优质化无公害栽培,提倡标准化、优质化生产,注重优质稻米的开发与利用,可提高广大水稻生产者的经济收益。

1.2   旱育壮秧技术应用

充分发挥旱育稀植的技术优势,经过旱育,培育健壮秧苗,增强秧苗抗逆性。本田实行稀插,从而减少基本苗数量,通过分蘖成穗,提高有效分蘖率,分蘖早而多,实现增穗、增粒、增产、增效的目的。水稻增产,首先,要有健壮秧苗作为前提保障,使优选品种的增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其次,在本田管理上要做好稻田群体控制,注重高产型、高光效群体结构的构建。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生产田块的土壤地力水平、所种植水稻的品种特性、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稳妥应用旱育壮秧技术措施。可选择较肥沃的庭院地、菜园地、旱田地作旱育苗的秧苗床,充分利用壮秧剂、移栽灵等育秧调节剂,培育带蘖壮苗。选择高效优质壮秧剂,一次施用可实现壮苗、消毒、调酸、施肥、化控等多项综合功能,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有效防控青枯病、立枯病等苗期病害,这样育苗可达到操作简便、省工省时、低成本和低劳动强度的目标。

2   节水灌溉

2.1   调控水层,适时晒田

应用节水灌溉增产技术的关键在于适期晒田,在水稻不同时期保持合理水层,通过水稻生长中期的科学晒田,实现节水灌溉和晒田的综合效应,从而起到控制营养浪费、提高成穗率的作用,大大提高水稻抗倒伏和抗病害能力,真正实现水稻节水、高产、稳产,调控水稻需水规律,降低无效耗水的目标。水稻各个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相同,只要该生长期水层高度合理即可,不必一直保持田面水满状态,可适当减少稻田补水次数,从而调整水稻生理状况,减少田间无效蒸腾、棵间蒸发和田间渗透量,减少水稻耗水量。

2.2   调水壮根,促穗增产

水稻晒田使水稻整体抗倒伏能力增强,使水稻底部叶片空间湿度降低、空气流通增加,使水稻发生稻瘟病概率降低。节水灌溉,促进水稻向优化群体结构和最佳丰产株型的方向发展,以达到节水、优质、高产的目的。通过节水灌溉抑制了无效分蘖,可使水稻根深根壮,根系分布范围广,吸水吸养分能力增强,白根多、黑根少、根毛多,使更多的营养物质作用于稻穗的枝梗和颖花发育,有利于满足水稻根系的氧气供应,增加有利于水稻产量的穗粒数和粒重,提高结实率,达到调水壮根、促穗增产的目的。

3   配套技术

3.1   測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

水稻栽培的增产措施中,控氮、稳磷、增钾的配方施用技术是关键。随着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丰产稳产的需要,推行测土化验,根据理想产量目标和土壤供养能力,参考化验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含量高低,推出科学配方,从而优化施肥方式,特别是在传统水稻生产区,缺锌、缺钾及缺微量元素现象严重,通过定时期、定地块进行取土化验,给出科学配方,开展配方施肥;对于养分较差的地区进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合,氮、磷、钾及微肥合理搭配。一般情况下每667 m2施用化肥总量为:纯氯化钾2~5 kg、纯五氧化二磷4~4.8 kg、纯氮6.7~8 kg,氮、磷、钾比例为1∶0.5∶0.5。进行平衡施肥、提倡底肥分层施入和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和田间长势,适量加入水溶性肥料、高效缓释性肥料。为了减少肥料流失、利于移栽后稻苗根系下扎,基肥要在耕耙时一次性翻施到耕作层中,提倡尽量在浅水层的情况下施用分蘖肥和穗肥,从而起到以水带氮、高效利用的目的。

3.2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水稻病虫、草害在管理上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原则,综合防治是水稻生产夺取丰收的关键技术措施,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进行精准测报,有效地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二化螟等病虫为害。要突出生物防控和科学用药等综合技术手段,有效推广利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控制水稻重大病虫为害。要选用安全水稻生产常用农药,在收获前安全间隔期内停止喷药。适量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药剂,逐渐推广环保型农药。推广应用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等方式防控虫害。在推广采用新型施药器械方面,继续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喷头体,逐渐扩大使用新型高效喷头体的范围,发挥喷头体减药节本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造成的生态影响。

4   技术建议

在育苗时,一定要进行旱育稀植,移栽时要使秧苗充分落黄。在实施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调整灌溉量,避免因水量不够、水层过浅,或者晒田时间过长而出现伤苗、旱秧、减产的现象,灌溉时一定严格控制下限标准;控水烤田时间掌握要准,生育转换期当总茎数达到80%时,尽量提前控水晒田;节水灌溉适用于常规稻田,沙性土壤和漏水严重地块不宜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猜你喜欢

节水栽培技术水稻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干旱区田间高效节水工程的最优设计
张媛媛出席2016年度节水论坛
节水必备水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