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0-05-09庞燕美

种子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玉米

庞燕美

摘   要:玉米在我国农作物种植体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也是山东农业中主要的农作物产品之一。从玉米栽培新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策略两方面展开了研究,以期为玉米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推动玉米种植水平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玉米;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7-0029-01       中图分类号: S513;S435.13       文献标志码: B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就是将现行的60 cm均匀垄改成宽行90 cm与窄行40 cm相间的不均匀垄,虽然仅适宜于少雨旱作区,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对于提高当地玉米产量、加强土地利用率等方面的优势较大。此外,结合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措施,也可进一步提升玉米质量与产量。

1   玉米栽培新技术要点

玉米宽窄行种植新技术通常适用于少雨旱作区,其特点主要是在玉米进入拔节期后,需要对90 cm宽行进行深松与追肥,待到收获期在窄行留高茬、宽行旋耕后播种。同时,进入第二年春季,可在已旋耕过的宽行进行播种,在窄行进行深松与追肥,完成深松轮换、留茬轮换,从而提升玉米产量[1]。通常应用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时,应注意以下9点。

第一,收割玉米秸秆时,留高茬约40 cm高,占总秸秆量的35%以上,切记保留其根茬。第2年放任所留根茬经历日晒风吹、雨雪冻融等,然后在原地逐渐自然腐烂,从而有效为土壤增加有机质、提升土地肥力、降低土壤风蚀侵害。

第二,进入秋季,应利用条带旋耕机在宽行进行旋耕整地,其种床平整度应达到播种标准,而春季则无需整地,直接播种即可,可更好地保苗、保墒。

第三,为节约种量、降低成本,可对窄行实行秋季精密整地,在上一年对宽行进行精量播种,形成新的窄行苗带。

第四,深松宽度与深度一般为35 cm,且通常深松阶段已进入或刚进入雨季,深松不可以储存更多的雨水,形成土壤水库,所伏雨水可维持至来年春天,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

第五,宽窄行种植技术较为适宜地势平坦、坡度较小的连片农区,尽可能选择耕层较厚、排水条件较好、肥力中等或上等的地块,以黑土、厚草甸土、黑钙土等为宜。

第六,玉米品种的选择可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病虫害特征等进行筛选,应选择具有国家与省级审定的高产、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同时,针对水肥条件较高的地块,还可选择耐密行品种。

第七,播种通常选择土壤深9 cm、温度可稳定在8 ℃进行精密播种。播种深3~4 cm,且应保持深浅一致、覆土均匀,保苗密度6.0万~6.5万株/hm2。此外,播种后若不是利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那么需要使用1YM镇压器进行镇压。

第八,施肥一般可选择优质农肥、有机肥等,保证其中N:220~260 kg/hm2、P2O5:80~120 kg/hm2、K2O:60~100 kg/hm2。氮肥与钾肥、磷肥的1/4以基肥形式一次性施入土壤,剩下3/4需要在玉米拔节期前深松阶段进行追肥。

第九,收获与晾晒阶段应选择玉米籽粒达到生理成熟时,且收获后要及时脱皮、晾晒,保证含水量小于14%。

2   玉米病虫害防治策略

2.1   玉米常见病虫害

玉米常见病害有纹枯病、小斑病、黑粉病等。首先,纹枯病对玉米生长为害较大,其会导致玉米难以吸收养分、水分,然后大面积枯竭,因此应在纹枯病发病初期使用井冈霉素、多菌灵等化学药剂进行喷施。其次,小斑病容易在雨季空气湿度较大、气温较高的时候暴发,会对玉米造成透气性不畅,以及导致授粉与排水出现问题,因此不仅要选择高抗小斑病的玉米品种,还可进行轮茬耕作,加强土壤排水、玉米植株通风等效率,降低小斑病的发生概率。最后,针对黑粉病可在种植前使用粉锈宁拌种,并选择抗病能力较好的品种,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水平,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残株等,提升黑粉病的抵抗能力。

玉米的常见虫害包括玉米螟虫、蚜虫等。一方面,玉米螟虫会直接附着在玉米叶上蚕食叶片,或钻进玉米植株中心进行破坏,导致玉米病枯,严重影响了玉米种植户的经济利益,因此针对玉米螟虫应使用辛硫磷颗粒、硫酸乳剂等进行喷施、杀灭,或是使用持久性、灵敏度较好的诱杀剂,对螟虫进行大面积诱捕。以山东栖霞市为例,2013年遭受了螟虫灾害,导致玉米大面积枯萎、死亡,后经过专业人员考查研究后,应用辛硫酸乳剂进行喷施防治才得以缓解。另一方面,玉米蚜虫也是较为常见的害虫之一,又被称之为腻虫,往往会在玉米叶片上大量集中繁殖,最后侵蚀叶片导致玉米枯死,因此需要及时使用敌百虫等药剂进行防治。

2.2   病虫害防治措施

第一,使用物理防治技術。应用化学防治技术或多或少会对土地造成影响,因而目前更加推崇使用物理防治技术,以保证玉米及其农副产品的无公害程度。例如,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田间架设杀虫灯,虽然防治效率较低,但可以有效保证土壤健康;或是利用高压汞灯,挖建水坑并掺入洗衣粉,有效杀死玉米螟虫成虫。

第二,使用生物防治技术。万物皆存在于自然界的食物链中,因此可利用某一类生物高于某一病虫害的特点,如白僵菌孢子粉、赤眼蜂、食螨瓢虫等,可有效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标,且经过专业的生物防治指导,对环境、食物链并不会造成破坏。此外,我国还通过不断分析、革新,研究出多种既可治理病虫害,还可进行授粉的昆虫,进一步提升了生物防治技术的实用性和系统性。

2015年,山东玉米种植户李庆双为降低玉米病虫害应用化学防治技术所带来的副作用,决定在自己66.67 hm2玉米地里引进赤眼蜂,设立8个赤眼蜂居住牌,每一块居住牌约有1 000头赤眼蜂,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试剂对土地、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有效提升玉米虫害的防治效果,且后续再未受到虫害困扰。同时,每667 m2玉米地化学药剂与人工成本约为25元,与赤眼蜂防治成本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 1 ] 刘波,胡春梅.新时期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3):87,89.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