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19年黑龙江审定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

2020-05-09张春娇

种子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产量

张春娇

摘   要:通过分析黑龙江省2010—2019年10年间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了解黑龙江省审定玉米品种及选育优良玉米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整理玉米品种信息并分析: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容重和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上升趋势,粗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千粒重、粗淀粉含量变化趋势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向相关关系;容重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与粗淀粉含量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粗蛋白含量与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向相关关系,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向相关关系;其他两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宜机收玉米年均容重、粗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高于10年间的年均值。

关键词:黑龙江省;审定玉米品种;产量;品质性状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7-0003-03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和优势产业,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粮食作物中均占第一位[1]。玉米作为粮食、饲料和加工原料三位一体,综合开发利用是其他作物不可比拟的,贯穿于一、二、三产业,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作物,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优点,也是许多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料[2],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玉米品质的质量不仅关系到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且关系到黑龙江省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黑龙江省2010—2019年审定的玉米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状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的选育和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黑龙江审定玉米品种的名录和数据主要来源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通告、中国种业信息网和第一种业网。

1.2   数据处理

搜集各品种籽粒的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容重及千粒重数据(个别年份、个别数据不全的以数据缺失进行处理,对个别数据如嫩单16粗脂肪含量74.13%~75.27%不符合常理的,以原始品种审定意见书数据为准)。对于仅给出范围值的品种指标,以其平均值进行作图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龙江审定玉米品种的数量趋势

2010—2019年黑龙江审定的玉米品种共473个,每年审定的品种数逐年增多,对每年品种数线性拟合分析y=2.430 3x-4 848.545 5,呈极显著(R2=0.798 7,P<0.01)的增长趋势。其中甜玉米等特用玉米41个,占总数的8.67%;宜机收玉米22个,占总数的4.65%;普通玉米410个,占总数的86.68%。

2.2   产量和品质性状随年份变化的变化

2010—2019年黑龙江审定普通玉米品种的年均千粒重随年份变化趋势不显著(R2=0.094 6,P>0.05)(圖1-A),千粒重最小的品种为黑审玉2013032(龙育11,千粒重为268 g);最大的品种为黑审玉2015001(东农258,千粒重为496 g);品种间差距228 g。年均容重随年份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R2=0.673 4,P<0.01)(图1-B),其中2015年年均容重最低为755.32 g/L,2017年年均容重最高为775.27 g/L。就品种而言,容重最小的为黑审玉2010001(龙单54,容重为702.5 g/L);容重最大的为黑审玉2014038(龙辐玉9号,容重为804 g/L);品种间差距101.5 g/L。

2010—2019年黑龙江审定普通玉米品种的年均粗淀粉含量随年份变化不显著(R2=0.125 3 ,P>0.05)(图1-C)。粗淀粉含量总体平均值为73.13%,2010年年平均粗淀粉含量最低为72.52%,2013年年平均粗淀粉含量最高为73.75%。含量最低的品种为黑审玉2012019(明德1号,平均含量为37.74%);含量最高的为黑审玉2018026(A3678,平均含量为76.685%)。根据我国现行高淀粉玉米的标准NY/T 579-2002。10年间粗淀粉含量≥72%的有344个,占总数的83.9%,粗淀粉含量≥76%的有3个品种,分别为黑审玉2018026、黑审玉20190017、黑审玉2018025。年均粗蛋白含量随年份变化呈极显著提高(R2=0.728 2,P<0.01)(图1-D),粗蛋白含量年总体平均值为10.22%。平均含量最低的品种为黑审玉2014040(垦单23,平均含量7.32%);平均含量最高的品种为黑审玉20190013(嫩单23,平均含量12.5%)。根据我国现行优质蛋白玉米的标准,粗蛋白含量≥9%的有374个,占总数的91.44%,粗蛋白含量≥11%的有 94个品种,占总数的22.98%。年均粗脂肪含量随年份变化呈极显著下降趋势(R2=0.661 1,P<0.01)(图1-E)。粗脂肪含量总体年均平均值为4.19%。2019年年平均含量最低为4.021%,2010年年均含量最高为4.32%,含量最低的品种为黑审玉2013022(德美亚3号,平均含量为3.09%);含量最高的品种为黑审玉2014045(兴垦9号,平均含量为5.665%)。2010—2019审定的玉米品种普通玉米品种数为410个,粗脂肪含量<4%有314个,占总数的76.59%,粗脂肪含量<6%的品种占总数的23.41%,没有>6%的品种。

2.3   产量和品质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玉米籽粒不同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1),千粒重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向相关关系(r=0.21),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178);容重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向相关关系(r=0.272),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r=103);粗蛋白含量与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向相关关系(r=-0.218),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向相关关系(r=-0.103)。其余两两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3.1   审定玉米品种数量、产量和相关品质性状的变化特征

2010—2019年间,黑审玉米每年审定总数呈极显著的变化上升趋势,容重和粗蛋白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上升趋势,千粒重和粗淀粉含量变化趋势不显著,粗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粗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变化趋势与霍志军等[3]对1989—2004年黑龙江省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品质分析结果有所差异,霍志军等探明这16年间粗淀粉含量有所提高,平均粗淀粉含量为70.7%,粗蛋白含量有下降趋势,粗脂肪含量呈现不规则变化,整体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是所研究的年份不一样,时间跨度不一样,品种不一样所致。但近10年的平均粗淀粉含量73.13%,比1989—2004年的平均粗淀粉含量要高,自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育成的玉米品种年平均粗淀粉含量呈现平稳趋势,逐年变化不显著。粗淀粉含量≥72%的品种占总数的83.9%,年平均粗蛋白含量逐年呈显著上升趋势,粗蛋白含量≥9%的品种占总数的91.44%。年平均粗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粗脂肪含量<4%的品种占总数的76.59%。高油玉米品种数量偏少。容重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粗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普遍较高,由此说明近年来黑龙江玉米品种的品质有所提高。

两两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粗淀粉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负向相关关系,与陈先敏等[4]、张晓芳[5]研究的一致,千粒重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向相关关系,与前人研究一致,千粒重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与付成年等[6]对不同地区玉米籽粒品质分析结果一致,与陈先敏等不同,可能与材料不同、区域不同有关。容重与粗蛋白含量呈正向相关关系,与张丽等[7]一致。容重与粗脂肪含量相关性与前人研究的不同。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负向相关关系与张晓芳等研究的不同,但在顾万荣等[8]对不同种植密度两种株型玉米籽粒品质的研究中,一定密度下郑单958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向相关关系。因玉米品质的形成应综合考虑,地点、环境,气候、品种及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这些因素也对性状相关关系有一定影响,从而使得研究结果有所差异。

3.2   宜机收玉米品種与普通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比较

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平均容重777.32 g/L、平均粗淀粉含量73.43%、平均粗蛋白含量11.14%,高于2010—2019年普通玉米的平均值。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平均千粒重353.95 g,平均脂肪含量4.15%,低于10年间普通玉米的平均值。容重是影响玉米商品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张丽等分析中指出容重与蛋白质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粗脂肪含量呈负相关。从相关关系中分析得知,宜机收玉米是品种推广的一种趋势。

3.3   对未来黑审玉米的意义

对2010—2019年黑审普通玉米综合显著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未来玉米审定品质提高应在玉米千粒重方面、粗淀粉含量方面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 1 ] 孙士明,靳晓燕,韩宏宇,等.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机化研究,2015(5):1-6.

[ 2 ] 石德权,郭庆法,汪黎明,等.我国玉米品质现状、问题及发展优质食用玉米对策[J].玉米科学,2001,9(2):3-7.

[ 3 ] 霍志军,王振华,潘晓琳,等.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品质现状分析[J].玉米科学,2006,14(6):159-161,166.

[ 4 ] 陈先敏,梁效贵,赵雪,等.历年国审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8,51(21):4020-4029.

[ 5 ] 张晓芳.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鉴定与评价[J].玉米科学,2006,14(1):18-20.

[ 6 ] 付成年,宋克清.不同地区玉米材料籽粒品质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8(1):7-8,224.

[ 7 ] 张丽,董树亭,刘存辉,等.玉米籽粒容重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2):405-411.

[ 8 ] 顾万荣,魏湜,孙继,等.种植密度对两种株型玉米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J].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44(7):64-68.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产量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