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培马铃薯不同移栽时期试验研究

2020-05-09周爱爱

种子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马铃薯试验

周爱爱

摘   要:雾培马铃薯技术是目前繁育脱毒种薯最先进的技术,其解决了传统马铃薯种植技术存在的重茬障碍、病害严重、生長周期长等问题。庄浪县引进雾培技术3年来,在生产中发现,不同时期移栽雾培苗,对原原种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试验针对原原种生产的适宜移栽时期展开深入研究,确定移栽雾培苗的最佳时期,从而使马铃薯原原种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关键词:雾培;马铃薯;移栽时期;试验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7-0018-01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志码: B

马铃薯雾培技术是通过营养液定时喷雾的方式,供给植株所需要的水分、养分以及各种生长因子,从而完成整个生长周期的过程。采用马铃薯雾培法,平均单株结薯数为40~50粒,而传统的基质栽培平均单株结薯数1.5粒,雾培是传统基质栽培的20~30倍,基本实现了原原种自动化、规模化生产。

1   材料及方法

1.1   供试材料

选用庄薯3号(Z-3)马铃薯脱毒苗为试验品种苗,雾培床。该试验于2019年3—8月在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6号雾培室进行。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设置5个处理,即设计5个移栽时期,每个移栽时期设为一个处理,处理3为对照。分别为: T1为3月15日、T2为3月30日、T3为4月15日、T4为4月30日、T5为5月15日,每个处理设一组(4排)雾培床。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的是雾培法,以MS培养基改良为雾培营养液。在水培床上,选取水培时间为30 d、高度达到15 cm左右、整齐一致的水培苗定植于雾培床上,开启喷雾系统。移栽后最初7 d内,设定喷雾间隔时间为白天24 s/min、夜晚为24 s/25 min;以后则根据苗子长势,生长中期为白天24 s/3 min、夜晚24 s/40 min;后期为白天24 s/15 min、夜晚24 s/1 h。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移栽时期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定植42 d时,随机取样5株,测定植株根长、株高、茎粗等指标,测量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3、处理4和处理5的株高、茎粗、根长都高于处理1和处理2。就植株的长势而言,处理3、处理4、处理5都适合移栽雾培苗。其中,处理5植株长势株高、茎粗、根长都优于其他处理,因此处理5这个时期最适宜移栽雾培苗。

2.2   不同移栽时期对匍匐茎和结薯数量的影响

由于气温的影响,结薯时间不同,匍匐茎数量和结薯量也不同(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1的匍匐茎数和结薯数都是最少的,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依次增多,且处理1和处理2在移栽14 d结薯,处理3在移栽22 d结薯,处理4在移栽34 d结薯,处理5在移栽42 d时结薯。处理1、处理2的结薯期早于其他处理,在植株的营养生长还未达到一定标准时,其提前进入生殖阶段,则加速了植株的早衰。处理3和处理4匍匐茎和结薯较集中,处理5的匍匐茎形成时期恰好,当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进入生殖生长,该时期结薯数最多。

2.3   不同移栽时期对产量的影响

为了减少温室中光照、温度和喷雾的影响,尽可能选取温室中所处环境条件较一致的植株(每个处理15株)用于产量调查。定植后42 d开始采收重量≥5 g的微型薯,每隔7 d采收1次,共采收4次,其中第4次全部收获,记录每次的数量和产量(见表3)。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移栽对结薯总量和大薯率的影响很大。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4、处理5的结薯总量和结薯个数优于其他处理,≥5 g的块茎数明显多于其他处理。

3   小结与结论

在本试验中所选的5个不同移栽时期,处理5最有利于植株的营养生长、匍匐茎形成,且最有利于微型薯的形成和膨大,处理3和处理4次之。处理1前期气温太低,使得结薯太早,前期的营养生长跟不上,导致植株过早萎蔫。处理2移栽时期气温过低,使马铃薯的营养生长受到抑制,因此不利于植株的生长。

通过本试验可以得出,处理5所选的移栽时期是庄浪县最有利于雾培马铃薯生长的阶段。由于气候温度的渐变性,在处理5移栽时期前后移动7 d对植株的生长影响不是很大。

猜你喜欢

马铃薯试验
马铃薯有功劳
给马铃薯“开窗”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脸的马铃薯
CS95
CS10
510
T90
驭胜S330
“火星马铃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