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

2020-05-09翟春霞

神州·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翟春霞

摘要:有效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形式,具有比较明显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建构,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出,符合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发展与改革的阶段性要求。能够改善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困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将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作为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教学手段不能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下降。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大多采取“演讲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环境缺少互动性,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长此以往,由于课堂教学的兴奋点不足,部分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会逐渐丧失。教学课堂普遍留给学生分析和讨论的时间较少,这样就造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对知识点进行自我分析和消化,还没有领悟到更深层知识点时,教学行为就已经停止,学生没有获得充足的思考时间,进而导致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降低。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策略

1、教师要全面剖析教材内容

教师应当对教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单单是深挖教学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将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串联,设计出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学知识点链条”,将各个教学单元有机的结合起来。传统模式中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知识点脱节的情况,而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当进行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回顾以往教学内容,深挖本节的教学知识点,同时为后期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展现的细节进行反复分析,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挖掘教材内容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的核心就是完成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应当清晰地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才能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工作。教学理念的创新是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的根本,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建构的关键点。新的教学理念,应当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并贯彻落实陶行知理念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展现学生的教学课堂主体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建构的同时,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创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建构的关键环节。目前能够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比较多,例如探究式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反思式教学模式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进行选择。以情境式教学模式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比较贴近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教学情境,这样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低年级小学数学的“加减法计算”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超市买铅笔”的教学情境,教师安排不同的学生作为超市收银员和超市购物者。在购物结算过程中,设计比较合理的加减法题目,例如“用10元钱,买了4支单价1.5元的铅笔,需要找多少元?”这样的题目。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今后的“乘除法计算”做好铺垫,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4、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自身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成绩。积极开展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符合陶行知理论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科目中,实现在“教中学、学中做”,通过学生自身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强化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教学科目,固定记忆的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符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5、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部分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分析能力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容易存在“吃力”的情况,如果教师不采取积极的干预行为,容易使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同时对今后的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性,采取更具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形式。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设计比较简单的题目,并多进行课堂提问,对其进行积极的鼓励,诱导这部分学习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环节,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行为更具合理性。在借鉴其他比较好的教学方式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完成改进和优化升级,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目标。

参考文献:

[1]孫洪祥.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J].赤子(上中旬),2016 (23):216.

[2]应丽青.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J].西部素质教育,2015,1 (15):111

[3]尹艳辉.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8 (34)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