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创新思考

2020-05-09郑亚洲

神州·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管理创新高职学生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随后提出了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的创新路径,包括创新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学生;管理创新

引言:

工学结合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促进工作和学习全面融合的培养方法。由此能够看出工学结合主要特征是就业为指导,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促进当下学习内容和日后工作岗位全面联系起来,促进人才培养和就业的顺利衔接。在该种模式下,需要进一步创新高职学生管理方式,打好基础。

一、工学结合模式分析

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是指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习,是一种半工半读或工作学习交替进行的方式,将职业技能训练、实际工作锻炼以及理论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是为未来工作和奋斗、注重实践,直接面向工作岗位,为学生未来工作以及职业岗位开展的教育活动。重点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集中提升职业素养成为该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培养目标。工学结合模式具有一种开放性特征,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封闭管理模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入企业,将学校、企业和行业有机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共同参与的开放性教学模式[1]。

二、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创新路径

(一)创新管理理念

工学结合模式下,包括学生、企业和学校等多种参与者,是理念创新的实践者。政府是工学结合应用发展的有效保障,为此需要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可靠的人才、物质资源支持,调动学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工学结合的深入发展与顺利实施。学校是开展工学结合的核心组织者,为此需要进一步认识了解工学结合重要作用,迎合企业发展要求,从教学计划、学生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积极调整。企业是工学结合实施的执行者,为此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障自身经济效益基础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介入高职院校中的人才培养工作,不但履行了服务社会的职责,同时还创建了人才资源库。工学结合下,学生作为培养对象,需要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和社会职业进行主动接轨,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理念,强化职业技能,促进角色顺利转换。

(二)创新管理制度

制度创新是工学结合模式顺利实施的基础保障。为此需要学生熟悉了解企业相关制度,学校针对学生除了开展合作共事、工作纪律、商业秘密等常规职业道德教育之外,还需要结合学生不同专业,学习了解企业中的各项操作规程、考核评价、日常管理等制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相关制度。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效衔接,学校可以参考企业相关经验,在日常实训、实习和实验中制定规章制度,并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企业要求开展操作活动,并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严谨、负责、认真的态度。通过对真实环境进行模拟训练,可以消除学生进入工作后的不适感。健全工学结合相关制度体系,学校应该主动打破固定管理模式,结合企业经营规律,保护企业利益,引导企业参与设计管理制度和教学计划,获得企业支持,为实施工学结合模式做好准备。此外,企业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实际,吸收学校优秀的管理经验,和企业管理工作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兼容并蓄。

(三)创新管理组织

学校需要设置专门管理部门,积极吸引企业中的相关人员参与进来,共同进行工学结合的实施工作,并实施自我评估,签署合作协议,明确执行方案,细化各自职责,形成共同培养目标,促进学校和企业双方责任的全面落实,在互相合作的同时,还需要明确彼此分工。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管理工作的参与度,企业可以委派专门人员负责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而学校也可以主动聘请拥有丰富技术经验和充满热情的技术工人充当学生导师,负责学生日常管理与技能传授两种职责,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采取互動管理模式,学校和企业之间还需要维持密切联系,形成彼此互通信息和定期交流制度,能够实时掌握学生发展动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同时也可以选择跟进式管理方法。学校需要派遣教师入驻企业,负责学生日产管理工作,并为学生处理日常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建设双师型队伍,学校可以在企业内挑选出优秀管理人员和兼职教师,并派遣专门教师前往企业挂职训练,构建一批懂专业技术、素质高、储备充足、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

(四)创新管理方法

高职院校在进行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需对工学结合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探索配套管理方法,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确保学生能够明确自身未来发展走向,了解岗位技能要求,帮助学生初步消除思想层面的疑虑,能够主动学习相关实践技能和知识理论。同时学校还需进一步强化日常教育,从实践技能和思想道德两种层面入手,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岗位生存技能。尤其是在实施工学结合模式前,需要面向学生进行系统培训,使学生在技能和思想方面做好准备。强化企业文化渗透教育,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形成企业仿真环境,并宣传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标识,使学生可以深刻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为未来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与文化环境奠定基础。做好过程考核工作,企业参与其中,和学校共同设置考核方案,其中以企业考核为主导,学校考核为辅,面对工学结合实施期间学生表现进行科学考核。并将最终考核成绩当成学生实习成绩,以及企业招工的参考信息,促进考核结果和未来就业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重视[2]。

结语: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模式下促进了高职学生管理创新发展,为此,高职学校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联系学生发展实际,从多种角度入手,实现学生管理的全面创新发展,为工学结合模式的推广普及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国香.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校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思考[J].高教学刊,2017 (23):152-154.

[2]顾成宜.探究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7 (16):31-32.

作者简介:郑亚洲(1971.08.23)女,汉族,辽宁昌图人,本科,副教授,从事学生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管理创新高职学生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调度指挥在铁路货运改革中的管理创新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