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提升农民文化素质

2020-05-09钟新进

神州·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乡镇农民农村

钟新进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果说经济、环境等要素是新农村建设的“硬实力”,那么文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它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农民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对广大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发挥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才能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实力。

一、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众所周知,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整治农村面貌,繁荣农村文化。因此,群众文化必须也必然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发挥群众文化的优势,使之成为一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提供先进的文化支持。

但是,许多地区特别是较为偏远的地区或欠发达的地区都存在着农村群众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严重脱节,而且这一现象有蔓延之势。其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农村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纵向和横向发展的不平衡性。纵向看是县城较乡镇、乡镇较村组丰富。在县城形成了多层次多种类的文化设施,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较丰富,但乡镇文化设施较为落后,且分布不平衡。从横向看,经济发达乡镇强于经济落后乡镇,交通发达乡镇丰富于偏僻乡镇,文化底蕴深厚乡镇丰富于文化基礎薄弱乡镇。

2、农村文化产品供需不一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多样,但反映农村生活的文化作品不多,精品更是凤毛麟角;民间文艺团体稀少,而文化“三下乡”的内容与农民贴得不紧,文化服务供给滞后于农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3、农村文化重视程度不一样。多年来,农村经济发达地区,比较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繁荣而多元,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而部分偏远地区以经济条件差为由,在发展乡镇文化建设方面不重视、甚至不投入,认为文化建设难度大,不能立竿见影、不能出政绩,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对和谐农村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入调查分析,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

1、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有些政府部门的决策者,尤其是乡镇政府,只单纯地想在物质上、政策上如何千方百计让农民减负、增收,却忽视如何在精神上让农民同步充实起来,使之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劳动者;他们只重视政策和物质层面上的立竿见影,忽视群众文化对精神层面的潜移默化;忽视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原则。这种单纯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制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紧张关系,否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排斥了农村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失调。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严重。文化工作的重点和政策偏向城市倾斜。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文化事业、文化资源都集中在总人口不到20%的城镇,农村的文化贫困,文化饥渴的现象依然严重,尤其是老区、边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农民群众连最基本的文化权益都难以得到保障,文化发展战略的严重失调,城乡文化权益长期的严重不公平,导致农村劳动者依然被历史遗留下来的小农经济意识和低下的文化素质的束缚,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和我国农村生产力的更进一步解放。

3、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无序性。长期以来,决策者们一直缺乏明确的、长远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缺乏可行性和法律保护,没有明确的、科学的目标体系指导,导致实践将是盲目的、无序的,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依靠各种运动式的文化创建工程、想来千方百计地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但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4、开展文化活动脱离实际。近些年,在所谓的精品意识指导下,精品创作、精品调演、精品大活动,争金夺银为目的的中心工作正成为文化工作的重点,许多文化主管部门,一些地方的文化馆越来越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脱离基层、特别是脱离农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工作处于被动状况,不能主动出击。尽管组织送文化下乡,却单纯追求规模大、档次高、数量多,忽视了农民的实际参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需要,致使文化站和广大农民怨声载道,导致乡镇政府也因此排斥文化工作,形成恶性循环。

三、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繁荣的对策

上面几个方面的因素,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那么,我们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1、提高人口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保障。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有物质的支持,还要有精神的支持。党和政府在政策制度、物质等诸方面可以进行调整,可以不断进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到效果。但农村人口的素质不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会遭到阻力、走弯路的,我们党和国家在这方面有不少的教训了。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除了党的政策和物质条件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和社会的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没有强大的社会动力是无法实现的。政策、物质条件是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备条件,但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素质和社会动力的问题,人的素质和社会动力问题只能通过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来解决。

2、享受文化权益是广大农民的权利。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文化意识的体现,它处于培养农民素质的核心地位。能保障广大农民的政治和文化权益公平公正,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农民不是我们现代社会体系以外的“外星人”,他们也应该与城里人一样享受公平、公正的文化权益,只有这样,农村人口的素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农村社会才能充满活力。

农村文化发展趋势,最终凝聚在农村人口素质提高这一基本点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农村文化的支撑,需要农村文化的动力,需要农村文化的内涵,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机遇,也是农村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同时,农村文化也必将为自身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带来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乡镇农民农村
耕牛和农民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今年起3年内新增财力全部留给乡镇
农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