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与善永恒——读《简爱》有感

2020-05-09李慧懿

神州·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简爱舅母表姐

《简爱》出版的时间是在19世纪中期左右,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开始减少对宗教元素的描述,而将注意力放在了作为个体的人身上,更多地关注人本身的特点和现实生活。《简爱》这本小说几乎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本人的自叙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时期的作家们对人的关注和重视,更加倾向于追求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式。

书中最触动我的部分是简爱叙述的幼年:一个敏感,倔强又带有一些独立意识的女孩子,因为父母亲都过早离世,只能卑微地和舅母、表哥表姐生活在一起。而舅母待她尖酸刻薄,表哥表姐对她的方式也不存在多少友情和亲情,简·爱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多少爱意。这样的遭遇使她内向、自卑、隐忍、敏感,总是默默地观察着别人的行动和神色,害怕自己会做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举动而受到责备,这种习惯也一直保持到了她长大成人。

而经历过这般不公的对待的人,当遇到真正的爱与关怀的时候也会产生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激之情。让我感到欣慰和意外的是,简·爱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却没有变成和她的舅母或是表哥那样冷酷无情的人,她仍然对爱和善意抱有希望,并且仍然对广阔的世界怀有浪漫的向往。

其实在简爱幼年的经历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女孩童年的缩影。她们在成熟之前,总会遇到种种难以想象的苦恼和困扰。那种困扰并非如今畅销书写手们捏造出来的不同寻常的虚张声势的苦难,而是一种隐隐约约的酸涩,是永远也不够美丽的困擾,既不屑于身边的人,却又为得不到他们的认可和接纳而耿耿于怀。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隐约的苦涩就渐渐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了。很少人会再去回忆,去写一个女孩在成年之前心灵的蜕变。很少人再会去回忆年少时那些自我加冕的虚无缥缈的优越感,那些为得到别人认同所做出的努力和失望。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要慢慢学会去接受自己心中最初构建的美好自我想象和对外部世界的想象的日渐分崩离析,而如果再去回忆,就相当于揭开一块陈旧的伤疤,痛感仍然会存在,但是它不再像当时那样尖锐,而是已经钝化了。

这段童年故事的书写,不算是叙述了特别巨大的苦难,而只是简·爱童年生活的日常片段的展开,但是却让人感同身受。我于是意识到,其实不一定要震撼人心的故事才够精彩,真实、贴近生活的叙述往往更加动人。这让我想起前几年很热门的一部电影《狗十三》,同样也只是记叙了一个普通的少女的成长历程,却让不少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流下了眼泪。或许,观众们不仅仅是因为影片中女孩的遭遇而感到同情落泪,更多的是因为这使他们回想起了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相似的隐痛和心酸。一本书若是能够唤醒人们对一些尘封的过往的回忆,并对曾经难以面对的困扰感到释然,或许比先知性地指导读者去做一些什么事情更有意义。

另外,让我深受书中女主人公简·爱影响的是她的爱情观。到底怎样的人才是自己最合适的人生伴侣一起走过余生,是曾经困扰过我的问题。在《简爱》中有这么一段话,是作者在结尾写的近似是对简·爱结婚十年的爱情生活的总结。“对我们来说,聚在一起既像独处时一样无拘无束,也像相伴时一样欢愉快活。我相信,我们整天交谈,彼此交谈不过是一种更加生机勃勃的、听得见的思索而已。我把一切的信赖都交给了他,他把他一切的信赖都献给了我。我们在性格上完全合适,结果就是完美的和睦协调。”这让我意识到,与灵魂的相互契合相比,外貌是否迷人就真的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与之相对的,有着希腊式的俊朗面容的圣约翰,看似与简·爱很般配,却并不能够让简·爱感到快乐。正如书中写的简·爱说的话,“他善良,而且了不起,但是严厉苛刻,对我来说冷得像一座冰山。他跟你不一样,先生。在他身边,我不开心,接近他,或者跟他在一起,我都不开心。”我想,找到一个在相处时彼此都能感到愉快的人,能够彼此欣赏的人,才是最理想的伴侣。

简·爱在得知自己继承了叔叔的两万英镑遗产之后,毫不犹豫地就把它分成了四份给自己的两个表姐和表哥,看到这里我是有点惊讶的,后来又渐渐觉得,这就是简·爱,这就是简·爱会做出的选择。简·爱从小就没有感受到亲人之间的温暖和爱,她深知亲情比无论多少财富都重要得多。如果没有家人的陪伴,一个人坐拥金山银山又有何意义呢?于是她慷慨地用金钱换来了与亲人团聚的温情,同时,这也是因为简·爱一如既往的善良和宽容,让她在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多年之后终于感受到了这迟来的亲情。

我们生而为人,情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人若是没有了情感,就如同行尸走肉,如同冷酷贪婪的野兽,而泯灭了人性。简·爱无疑是重情重义的一个女孩,她把财产分给表兄表姐们,是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也是对亲情的挽留。她选择罗切斯特先生,也是因为对自己内心深处那份情感的重视,觉得自己不能辜负罗切斯特先生的爱,也不饿能辜负自己多年以来对他的思念和深情,从而放弃了当一个传教士的妻子去印度。简·爱还有一点很打动我的是她对疯女人伯莎的同情,面对自己未婚夫的妻子,她表现出了理解和善意,而不是恶意和反感,这也能够看出简·爱对自己身边的人所怀有的大爱。

除此之外,《简·爱》这本小说的出彩之处还在于作者对人物镜化对比手法的应用。比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母亲与奥菲利亚就是相互对应的影像存在,而这种写作手法在《简爱》中更加明显。简·爱父母两方的亲戚,母亲的哥哥里德生有一个长子和两个女儿,儿子后来很年轻就去世。父亲的妹妹也同样生有了一个长子和两个女儿,儿子也是英年早逝。更有趣的是,这两家的长男都叫约翰。而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他们之间也是相互照应的:舅舅里德家的三个子女品行恶劣,而相对的简·爱姑妈家的三个子女品行高尚,尤其是两位约翰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我想,或许这并不只是对比,他们所代表也可能是一个完整的人的阴暗两面。这种写作结构安排也从一个方面影射出了作者有意表达出对爱与善的认同和歌颂,以及对卑劣人格的鄙视和厌恶。

《简·爱》书写了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经历和感情经历,而贯穿其中的,是简·爱心中永恒的爱与善。不论面对怎样的逆境和受到怎样的对待,都始终坚守心中纯粹的善,追求最真的爱。我想,这也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

作者简介:李慧懿(1998-)女,汉族,广东梅州人,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猜你喜欢

简爱舅母表姐
表姐“着火”了
椭圆表姐的来信
冬青树
与众不同的表姐
早晨的等待
女性主义批评之《简?爱》译文比析
浅析《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简?爱》和《呼啸山庄》叙事模式比较
玩雪
英语文学的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