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滩灰场生态修复及其景观设计

2020-05-09刘丹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刘丹

【摘要】以恢复生态学、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背景,对清河河滩灰场生态恢复以及景观更新的理论进行梳理,从前期的土壤修复、到水体、植被配置、景观小品的统筹设计。清河河滩灰场区的景观规划,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尊重场地、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河滩灰场;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1、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防止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和重建已经受损害的生态系统,这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生态修复作为恢复生态学的应用的一个技术与方法,主要作为生态设计理论的深化而应用于各项景观设计中。

清河河滩灰场北侧为大清河,南侧紧邻居民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对区域形象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将清河河滩灰场打造成城市绿色空间,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增加城市名片的重要元素。

2、生态修复概念

生态修复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利用特异生物对污染物的代谢过程,并借助物理修复与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的某些措施加以强化或条件优化,使污染环境得以修复[1]。

生态修复理念与手段指针对已被人为破坏与污染的自然环境,“恢复和重新建立一个具有自我恢复能力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和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2],并利用适当的人类管控,不仅让自然环境受益,而且服务于人类社会,达到可持续利用的作用。

3、项目基地分析

清河电厂的河滩灰场原是清河采砂场,北侧为大清河。灰场高出地面约7米,现状土层约20-80厘米厚,存在若干大坑,由于雨水冲刷灰场,粉煤灰污染河段和下游水域,给水域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4、清河河滩灰场生态修复方案及关键手段

4.1方案的制定

对河滩灰场进行生态修复,以植物修复为主、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以改善自身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

4.2设计关键手段——土壤基质的修复、场地复垦、植物选择、雨水下渗及排水系统

首先需要进行土地的复垦,通过植被的介入改善土质,增加有机质,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4.2.1土壤基质的修复采用物理改良及生物改良相结合的方法

物理改良为将表层土完全移除或将全部污染的土壤换成清洁土壤的换土法,还可通过在污染土壤上覆盖清洁土壤来中和改善原有土壤的组分来修复土壤。

生物改良是指在场地改造过程中采用固氮植物、菌根植物来改良土质,吸收土壤中残留的金属复合污染物,另外还通过固氮植物增加土壤固氮菌,改善土质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

4.2.2场地复垦

首先进行场地的土地平整,场地内土方的倒运、回填,覆种植土,场地整体平均覆种植土30cm,覆土后做微地形,地形最高处高于地面50cm。再进行覆盖层的覆盖。

场地细整,进行土壤改良和换土的同时,依园林设计标高整理出相应的缓坡。应使整个地形的坡面曲线保持排水通畅。

采用生物植被覆盖的生物工程措施,选择治理灰场的先锋植物菊芋,代替草坪对灰场进行大面积的覆盖,以改善灰场的生态环境。

4.2.3场地生态修复——植物的选择

选用沙漠治荒植物菊芋进行场地的生态修复,通过菊芋的种植,改良土质,为后期公园建设乔灌植被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菊芋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凭藉菊芋密麻的地上茎形成的防护带,加之其根系的牢固抓沙能力,起到固沙作用。菊芋茎叶枯落后经分解成为肥料,对改良土壤、增强有机质含量、改善沙地结构有重要作用,进而为退沙还田、还林创造有利条件。种植固氮植物,是废弃地惯用的土壤基质改良方法。

4.2.4雨水下渗及排水系统

场地复垦的土层是以雨水花园基质结构进行回填的。有有机农药、无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物质可以通过植物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降解作用来去除。场地需根据实际的降雨情况,设计地面排水系统,将降水峰值的雨水导流入排水沟中,减少雨水地面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

5、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景观设计

场地复垦后,首先构建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然后进行公园的建设,公园景观构建过程中,选取最佳的植物组合 “草、灌、乔”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

5.1绿化植被及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设计上注重季相的变化,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设计了春夏观花、秋观彩叶、冬观红枝的四时植物景观。

5.2景观专项设计

5.2.1场地处理

场地平均覆土0.30米。再做微地形,地形最高处高于覆土后场地0.50米。人工堆土改造地形保证山体稳定和周围设施的安全。

5.2.2竖向及定线

竖向设计要考虑地表水的汇集调蓄利用与安全排放。游憩绿地适宜坡度宜为5.0%-20.0%。广场铺装坡度不小于0.3%,在0.5%-1.0%为适。运动草坪及栽植草最小坡度为0.5%。

5.2.3铺装设计

中心广场采用石材与透水砖的相结合,次要广场及步行路均采用透水砖铺装,透水砖的采用有利于雨水的渗透。

5.2.4种植设计

整个场地上用菊芋和油菜花代替了传统的草坪起到了前期场地复垦,营养土壤的作用。

采用乡土树种,局部选用大树栽植以达到景观效果,与此同时注重“春花、夏绿、秋色、冬枝” 的色相变化,精心打造自然植物形态最佳观赏性。

5.2.5浇灌设计

浇灌水源为河水,需要净化处理满足浇灌喷嘴的水质要求,水中不得有颗粒和杂质。浇灌给水管起点埋深在地面下1.2米,按地形找坡,坡度不少于0.2%。给水管道敷设時管道周边填200mm厚的中、细砂,然后回填土至设计地面标高,回填土中不得有建筑垃圾及带有棱角的石块。

5.2.6道路设计

主要为透水砖路面。透水砖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雨水可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对调节小气候有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少峰.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回复与更新思路初探[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中国经济网.《首钢搬迁后北京每年减少1.8万吨可吸入颗粒物》,2005.6.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