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铝模施工质量控制

2020-05-09邹振军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

【摘要】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介绍特殊部位节点处理的基础上,对铝模和预制构件的生产加工及连接安装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以此为实际的现场施工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铝模施工;质量控制

铝模在传统的全浇结构体系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但在目前建筑业主要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中的使用还不够成熟,是想要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通过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使铝模施工达到更高质量标准,从而实现预期的产品目标。

1、特殊部位节点处理

在装配式结构的直角转角与丁字墙,包括预制墙之间以及和现浇墙之间的顺接处,由于受力较为复杂,加固也比较困难,所以需要做好节点处理。其中,对于直角转角,因内外侧模所受压力不平衡,所以需在墙体表面设置预留孔,然后使用对拉螺杆与定型背楞进行加固。为了使从墙体中穿过的螺杆具有足够抗弯能力,还要在墙体和背楞之间设置厚度小于模板0.5mm的垫块[1]。另外,为了使背楞可以与对拉螺杆相紧贴,需对背楞端部进行封堵,并对螺栓进行调节,直到完全顶紧。直角转角通常处在建筑物的四角处,对其垂直度与角度进行进行严格控制是保证建筑物整体外观的重要基础。直角转角预制墙体水平连接节点如图1所示。

对于丁字墙,同样需要在预留孔中穿过对拉螺杆,并使用定型背楞确保内外侧模和墙端压力实现对等约束。为尽可能减少墙体表面预留孔数量,对于直线墙,可将对拉螺栓设于现浇区,但要注意不能和剪力墙的纵筋发生冲突[2]。丁字墙水平连接节点如图2所示。

2、铝模和预制构件生产加工质量控制

2.1铝模生产加工质量控制

因铝模的整体性并不强,且需要和预制构件相互协同,所以在铝模加工生产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按照传统铝模对各个重点项进行控制,还要考虑包含背楞直角度、直线度,以及预留孔和螺栓之间对位准确性等在内的项目,另外,在阴阳角处,背楞的焊接部位会存在很大的弯矩,所以需要重点控制其焊缝的质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加强。

2.2预制构件生产加工质量控制

为了使预制构件和铝模之间能够精确配合,模板连接部位预制构件的平整度及厚度实际偏差应控制在2mm以内,同时预制构件上还不能存在局部凸起。预留孔中PVC管不能比板面高,否则会对后续混凝土的刮平造成影响,这一点在实际的预制生产过程中较为困难,这也是要尽可能减少预留孔数量的原因。若必须设置预留孔,则建议在混凝土达到初凝以后再实施二次修平。另外,预留孔不可遗漏与偏位,其所在位置的最大偏差不能超过5mm,且垂直度的偏差不能超过2mm,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及时将PVC管取出。

连接钢筋与套筒的具体位置是否准确直接影响预制构件后续安装与连接的质量,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从生产模具到定位措施,再从定位措施到实际的位置偏差限值,都必须严格按照现行技术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执行[3]。

3、连接安装质量控制

对预制构件与铝模而言,其节点设计直接决定了后续安装难易程度与精度,在节点设计合理到位的情况下,决定连接安装精度的重要因素就是实际的连接安装操作。为达到理想的连安装精度,首先需要认真做好下列工作:

(1)在楼面混凝土尚未形成较高强度时,确定调平垫块具体位置,同时将其找平,使水平度偏差不超过2mm。完成找平,并检查确认合格后,放置厚度为20mm的垫块。先找平再放置垫块的目的在于使垫块能够保持稳定,防止施工中将垫块碰掉,使预购构件安装后未保持在水平状态[4]。

(2)准确放出构件的边线与端线,一般预制构件不需要放出控制线,且节点区中的铝模也无需放出控制线,但现浇构件和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处,需从边线上偏移300mm放出控制线,边线误差采用卷尺测量,要求不能超过1mm。对此,应对施工计划进行细化,在测量的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因素对测量造成影响;以实际的天气状况为依据,对测量用仪器设备进行防风雨处理,并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宜的彈线间隔距离。若风力超过五级,则测量时要安排专人进行撑伞防风;在弹线的过程中,应将墨线绷紧,沿垂直方向拉起,在无风的情况下,每次弹线的长度以不超出6m为宜,而当风力达到四级时,每次弹线的长度应控制在3m以内,如果风力超过五级,则不允许进行弹线[5]。

(3)复测楼面上预留的所有钢筋,并根据复测结果将其校正,钢筋所在具体位置的偏差不能超过3mm,钢筋长度的偏差不能超过+15mm。另外,还要对附着于钢筋上的水泥浆等杂物进行清理。

(4)将预制构件安装好以后,用铝方通使其其中一边和墙面相紧贴,并使其中一端落到楼面,将墙边线作为参照采用目测的方法测量并核准墙板的具体位置,然后用撬棍进行适当调整,使实际位置和设计要求的位置之间的偏差不超过3mm;最后用斜撑进行临时固定,同时用靠尺对垂直度进行测量,若不满足要求应立即调整,使垂直度的偏差不超过3mm。

做好工序安排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工序的安排应合理且紧凑,不同专业和工种之间的配合应尽可能的默契。在节点区进行铝模的安装作业前,不可注浆,否则铝模的安装会对注好的浆料造成扰动;完成注浆后,可为水平方向构件安装支撑,虽然这样会对构件上部造成一定扰动,但能保证构件稳定性,且不能对底层的浆料造成扰动,待注浆完成24h以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6]。以上工序的先后次序与时间间隔应事前制定计划,以便后续的管控和协调。对预制构件而言,需要做好详细且有序的出厂、运输、堆放及安装计划,在安装时,要从其中一侧到另外一侧有序进行,并随时进行复测,根据复测的结果适当调整,使之后的工序能够顺利对接,真正做到流水作业,充分发挥装配式施工具有的缩短工期的作用。

在构件节点区进行铝模的安装作业以前,需要对搭接处的杂物进行清理,并将局部凸起处打磨至平整。预制构件与铝模之间应相紧靠,从预制构件中穿过的螺栓,需由人工扳手将其拧紧,以确保铝模能和构件的表面完全贴紧,其扭矩一般不超过65N·m,无需使用侧力扳手。同时,还要将背楞端部螺栓拧紧,与对拉螺栓完全顶紧。如果将对拉螺栓设于现浇区,则可设置外部较大但内部较小的锥形套筒,以利于防水。对套筒进行拆卸时,需使用专门的工具。

装配式墙体需采用同层注浆措施,这样除了能使结构成型后质量达到设计要求,还能保证施工时的安全性。注浆完成24h以后,强度可以提升至35MPa,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能有效避免铝模和预制墙体发生位移。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进行,每次浇筑的高度应控制在1m以内。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的建筑行业正在向预制装配式方向快速发展,铝模质量控制是决定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的关键所在,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做好特殊部位节点处理的基础上,针对铝模和预制构件的生产加工及现场连接安装进行不同的质量控制,以充分发挥质量控制的作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飞.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质量问题和防控措施分析[J].居舍,2019(31):10+18.

[2]朱敏,张哨军,孙静,等.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0):268-270.

[3]夏正兵.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参数化实施[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5):115-116.

[4]刘光忱,温振迪,何雪礼,等.基于ISM-MICMAC的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36(05):33-39.

[5]王志强,司曼曼,邱倩倩,等.基于改进FMEA法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风险评价[J].工程管理学报,2019,33(04):132-137.

[6]张超,何世兵,袁兵,等.装配式建筑成本分析及对几个具体问题的讨论[J].重庆建筑,2019,18(08):17-20.

作者简介:

邹振军,男,1974--,大专,工程师,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

猜你喜欢

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
浅议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对策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议绿色羊舍的建设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