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用典看习近平青年观的科学内涵

2020-05-09张卫东梁华玮

决策与信息 2020年4期
关键词:用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

张卫东 梁华玮

[摘    要] 习近平青年观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从用典的视角看习近平的青年观,其科学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青年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青年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青年要有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习近平青年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上,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并根据新时代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当前我国青年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习近平;习近平青年观;用典;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D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04-0014-07

青年的发展潜力巨大,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党都不能忽视青年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以说,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毛泽东曾热情褒扬:“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1]邓小平强调,“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发达的希望所在”[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阐述有关青年的理解、认识和看法,表达对他们的殷切期待,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青年观。本文从用典的角度研究习近平青年观的科学内涵以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青年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首先,学习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2016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与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援引“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的典故,意在教导广大青年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人的性情有差异,才智有高下,能力有大小,但认识世界都得靠学习,这是东汉哲学家王充阐述知识来源的主要观点。王充在《论衡·实知》中对“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生知论”进行了批驳 ,坚持“学而后知”“不学不知”的“学知论”。他认为“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古圣先贤,即使像伊尹、周公那样智慧超群的人,也必须“学而知之”[4] 146。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对于不知道的东西、不懂的道理,只有勤学善问才能明白事理。勤学善问是获取知识、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在这方面习近平就是榜样。习近平从小就是个书迷,非常热爱读书,是广大青年的学习榜样。1969年初,15岁的习近平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当知青,直到1975年10月离开。近7年的知青岁月,他最“痴迷”的一件事就是读书,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饭就看书,到了晚上,他就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看书。当时的煤油灯很简陋,没有灯罩,光线很暗,因为离得太近,煤油烟经常熏黑他的脸庞和鼻孔。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习近平仍刻苦学习,读了很多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書,包括很多中外名著。读书使他受益匪浅,也奠定了他人生事业的基础。今天,我们阅读习近平的系列讲话、文章和著作可以发现,他善于引用古典诗词、典故、对联、谚语来阐释自己的思想,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魅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的语言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热爱读书,知识广博。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古代典籍、诗词歌赋、经典名句,才能做到旁征博引、画龙点睛。他不仅自己热爱读书,还总是想方设法让当地村民学习文化知识。为此,他办了个扫盲班,目标是让每一个梁家河人都能够认识一些常用的汉字。他尤其重视年轻人读书识字,说:“年轻人如果不识字,不学习,以后是没有出路的。”[5]他眼光长远,深刻认识到知识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其次,青年时代是读书学习的黄金时期。毛泽东说:“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6]青年人精力旺盛,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是读书学习的最佳时期。习近平指出:“青年时代是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本领的黄金时期。”[7]青年时期学识厚实不厚实,将决定自己的一生。“‘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8]。习近平深深懂得读书学习对青年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也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为此,他多次以演讲、座谈、回信等方式勉励青年勤奋学习,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2013年“五四”青年节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他要求青年“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9]。2014年青年节,他在北京大学鼓励青年,“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10],要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4] 135。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择其精要而取之;只有知识积累丰厚,才能慢慢施展才华。因此,广大青年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读书学习上面,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最后,青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习近平指出,首先,青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因为从人类思想史上看,就其科学性、真理性和实践性而言,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们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路径。在实践中,也没有任何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11]。青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下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但是,习近平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其次,青年还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是解读和理解社会万象的一把钥匙。

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首先,青年要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多次引用郑板桥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2] 154。诗的前两句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是郑板桥对竹子品格的描述,站立青山之上,扎根岩石之中,不管风吹雨打,总是坚劲挺直。诗人表面上写竹,实则借竹喻人,竹子的品格也正像人的品格。为什么有些人为了理想能“虽九死而犹未悔”?为什么有些人为了事业能“历百折而仍向东”?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信念就有前进的目标,就不会为任何困难所扰、矛盾所惑、利益所诱。

“四个自信”就是青年需要坚守的信念。道路自信是我们对发展和未来展望的自信。道路决定命运,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在阐述为什么要坚持道路自信时,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3]来说明,只有自己国家的国民才有足够的权利和资格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别的国家没有评头论足的权利。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人民的选择。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3]只有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合中国的制度,是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我们应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興。

当前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需要自信。随着中国的发展强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展现出光明前景,“草木蔓发,春山可望”[4] 297,今天,我们比建国以来的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平台的广泛使用,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和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演变,西方世界一些腐朽思想和扭曲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的渗透,试图影响青年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造成了阻碍。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者、继承者,他们能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存亡。广大青年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具备政治定力、站稳价值立场、保持清醒认识。自信,才有执着的坚守;自信,才有自觉的践行。“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12] 12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还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惊涛骇浪。只要我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头脑,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其次,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使用了典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8],勉励广大青年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一个人如果立志成为圣人,就会成为圣人;如果立志成为贤人,就会成为贤人。有志者事竟成,人只有确立了远大理想,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持续奋斗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最终才会有所成就。理想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14]。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密不可分,“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4] 179,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如果一个人的志向只是包含个人的功名利禄,那么他奋斗的结果也只是取得一些微不足道的、个人的成就。习近平指出:“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9]。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历代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顾大家,牺牲小我,成就大我。1919年“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推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在青年时代就满怀信仰和豪情加入了党组织,并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8]。正是由于他们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持续奋斗,中华民族才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他们的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青年一代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把共产主义作为矢志追求的远大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主动承担历史责任,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青年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

首先,青年要有使命担当意识。使命担当意识,是历史上仁人志士所共有的优秀品质。青年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因而被视作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担当者。2015年习近平在发给全国青联的贺信中,引用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典故。典故出自《论语·泰伯》,意思是,士人不能不宽宏坚毅,因为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朱熹《四书集注》解释说:“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曾子对“任重而道远”的阐释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为仁奋斗,到死方休,难道路途不遥远吗?“仁”就是爱人,由此推导出仁政、仁道。为了弘扬仁道,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主张“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4] 70。他们以天下为己任,把弘扬仁道作为人生的重要使命。习近平引用此典故,饱含着对青年人丰富学识、报效国家的殷切期盼,也深蕴着对青年人的提醒点拨:梦想熠熠、使命灼灼,任重道远。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仍不够高,创新能力仍不够强,民生领域存在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广大青年能否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开拓创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成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存环境不断改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日益多样化,青年人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西方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腐朽价值观的侵袭,以及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泛滥等等,导致一部分青年思想松懈、行为失范、贪图享乐、追求奢靡,放松了自己的使命担当意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不可能像过去的青年那样,在乱世或艰苦环境中得到锻炼,但这并不意味新时代青年就不需要使命担当意识,只不过与他们的先辈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同而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担当,每一代青年都要面对和回答时代的问卷。习近平指出:“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8]青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懂得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只要青年人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

其次,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8]。当前的中国,从引领经济新常态到把握战略新机遇,从经济转型升级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等,都需要充分的智力支撑与知识贡献,这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这是一个需要思想并能产生思想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需要知识并能实现知识价值的时代。“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4] 305,习近平所用的这个典故出自《庄子·至乐》,意思是小袋子装不下大东西,短井绳提不出深井水。后世常用来比喻能力薄弱者,难以胜任重大任务,因而要求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才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时代发展,这就是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任务不可谓不重大而艰巨,所以广大青年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15],刻苦学习、砥砺品德、陶冶情操,只有为挑起时代重任储备才智,才能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献计出力,不负时代的丰厚馈赠。正如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所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8]。

四、“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青年要有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

首先,奋斗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也是青年人最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习近平多次勉励青年,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矢志奋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4] 117,他引用這句诗,指出所有的成就都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取得。“看似寻常最奇崛”,看似平常,但仔细品味,却十分奇特。“成如容易却艰辛”,貌似不费力气,却是千锤百炼艰辛创作的结果。这是王安石对唐代诗人张籍的评价,也是他自己诗歌创作的心得体会。如《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先后换了“到、过、入、满”“凡如是者十许字,始定为‘绿”,着一“绿”字而意境全出。创作诗歌尚且不容易,充满艰辛,那么成就一番事业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上古传说,到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历史故事,这都诠释了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努力奋斗而获得民族独立,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繁荣昌盛,这是一代代中国人民胼手胝足、艰苦奋斗的结果。“奋斗”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不灭的基因,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伟大的奋斗史,青年人的成长成才同样也需要奋斗。

其次,新时代是一个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够梦想成真的美好时代,唯有争分夺秒去把握、朝乾夕惕去奋斗,才能成就事业,成就自己。习近平号召广大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16]。实现个人理想、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都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地艰苦奋斗。“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17],空唱高调,蓝图再好也不过是画饼充饥;脱离行动,梦想再美也不过是黄粱一梦。青年人要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勇于到艰苦地区、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基层一线去接受锻炼,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4] 4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五、結语

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党的伟大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党的领导。习近平非常关心青年成长成才,鼓励青年发奋读书、努力成才,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勉励青年坚定“四个自信”,勇挑时代重任,勇克难关,脚踏实地,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竭力奋斗。可以说,习近平青年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其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上,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并根据新时代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指出了有利于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和基本规律,为新时代加强党对青年的领导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当前我国青年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年”编辑部.毛泽东同志论青年和青年工作[Z].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

[2]  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党政领导谈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4]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二辑[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EB/OL].(2017-06-19)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7-06/19/c_136371104_2.htm.

[6]  张诚.新编毛泽东故事集[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7]  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9-08.

[8]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9]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10]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05-0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_3.htm .

[1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12]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4]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15]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EB/OL].新华网,2019-12-31.http://www.xinhuanet.com/2019-23/31/c_1125410025.htm.

[16]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 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N].人民日报,2018-05-03.

[17]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EB/OL].新华网,2017-12-3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2/31/c_1122192418.htm.

[责任编辑:李利林]

Abstract: Xi Jinping's youth concept is rich in content and profound in content. Seeing Xi Jinping's youth outloo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lassics, its scientific connotation mainly includes four aspects: "Talent is superior, knowledge is learned by knowledge", the primary task of youth is to learn; "Thousands of attacks are still strong, Ren Er "East, south and north winds", young people must be firm in their ideals and convictions; "Scholastics must not be forgiving, 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are long and heavy", young people must have a strong sense of mission; "It seems to be the most unusual rise, easy but difficult", young people must Have a down-to-earth spirit of struggle.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Marxist doctrine, Xi Jinping s youth concept has absorbe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t has put forward new expectation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young generation. Times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s leadership of youth work has provided basic follow-up, and has also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our current youth.

Keywords: Xi Jinping; Xi Jinping's youth outlook; allusions; Marxism;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猜你喜欢

用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
用典犹如用比兴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书法展作品赏析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赏一赏纳兰性德的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